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张湖杰  吴霄 《特区经济》2009,(12):39-41
根据东莞市1985~2007年经济发展状况与环境质量的统计数据,借助计量软件Eviews,分析人均GDP与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固废排放量、工业废气物排放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东莞市"三废"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关系符合库兹涅茨曲线规律,工业固废排放量与人均GDP已过转折点,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接近转折点,东莞市进入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序时期。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十年来西安市的万元产值“三废”排放量与人均GDP的相互关系以及人均“三废”的排放量与人均GDP关系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得出西安市的万元产值“三废”排放量是逐年下降的,人均“三废”的排放量随着人均GDP的提高总体上也呈下降的趋势,但近两年却又上升的势头,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十年来西安市的万元产值“三废”排放量与人均GDP的相互关系以及人均“三废”的排放量与人均GDP关系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得出西安市的万元产值“三废”排放量是逐年下降的,人均“三废”的排放量随着人均GDP的提高总体上也呈下降的趋势,但近两年却又上升的势头,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文章选取安徽省24年的(1985-2008)工业"三废"(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以及人均GDP为计量数据基础.数据研究表明,安徽省工业"三废"中只有工业废水这一指标开始出现环境库萤涅茨曲线特征.因此,安徽省应该加快经济发展脚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环保力度,使各曲线尽快度过或逼近EKC转折点,实现工业环境状况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芜湖市1992—2012年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统计数据.构建了芜湖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系统分析了艽湖市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芜湖市人均GDP基本呈稳步上升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等环境污染指数较高;芜湖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基本呈现“倒N”型、“同步”形态.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因此,为保证艽湖市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增加环保经费的投入,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挖掘长江水资源、旅游资源的潜力,改革产业结构,推动排污权交易市场,加大环境准入制度和产业;住入制度的实施力度,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核心,通过建立EKC模型对南京市近30年的环境污染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为南京市政府治理环境提出合理的政策性建议。研究发现,南京市人均GDP在很大程度上与该市的工业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有关,而这二者又极大的制约了南京市的经济发展;南京市的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将成为南京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西部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统计分析——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芳 《特区经济》2010,(6):186-187
本文选取1997~2008年贵州省环境及经济数据,建立了工业废水COD、废气SO2、废固与人均GDP的计量模型,并应用因子分析建立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将评价结果与人均GDP拟合。研究发现在这十余年贵州省经济增长过程的环境变化不同于"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总体上看,人均GDP的增长,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但是2008年后综合环境质量有下降的趋势,因此,贵州省要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实施有效的环境政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选用上海1990~2006年人均GDP和工业"三废"排放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不能验证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EKC)的存在,而是分别表现出线性和弱"N"型变化特征。这与指标时序段和区域选取有关,并不能否定长期内EKC的存在。环境变化只是经济增长的伴随物,而结构问题是引起环境恶化的根源,以此为前提对EKC理论进行扩展,为上海发挥后发优势主动实施工业结构升级以提前越过EKC转折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0—2009年内蒙古工业污染物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人均GDP与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计量模型,对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状况进行库兹涅茨曲线拟合,进而分析内蒙古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环境间不存在典型倒"U"型,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分别处于"N"型波浪阶段、倒...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利用EKC曲线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状况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阐述了收入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环境和工业指标之间关系的模型,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的客观存在,发现“工业三废”中,除了废气呈正“U”曲线外,废水、废渣以及能源消耗都符合倒“U”型的分布。这说明了现阶段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越来越大,环保问题必须引起决策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健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8):1-6
文章以1985—2008年度上海市人均GDP为经济增长指标,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为环境污染指标,通过建立VAR模型,得出了上海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动态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认为:上海经济增长依赖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增加,并导致了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增加,同时,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存在良性互动。此外,上海的环境污染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而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水平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罗帅  李磊 《新疆财经》2011,(6):5-10
本文首先运用直线无量纲化法构造1985年-2008年新疆环境负荷综合指数,利用随机回归影响模型(STIRPAT)分析了16岁-64岁人口比重、人均GDP、工业能耗强度对新疆环境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因素对新疆环境负荷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次,基于VEC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表明,三种因素对新疆环境负荷的正向作用都具有持续性特征,并且长期来讲人均GDP的正向影响效应最大。研究认为,在目前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下,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有效的市场推动方式和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降低环境负荷水平,实现新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三大都市圈:辐射范围及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一外围”理论出发,利用中国城市级面板数据,以港口城市上海、香港、天津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城市在都市国内的地理区位与该城市人均GDP的关系。研究发现,珠三角与长三角都市圈内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到大港口距离间存在“一型”的三次曲线关系。在到大港口的一定距离范围内,集聚力超过离散力,距离核心城市越远,人均GDP越低,但当距离远到一定程度时,离散力就越来越强,出现人均GDP的第二个局部高点。因此,“一型”曲线的第一个谷底点以内的区域就可以作为都市圈的辐射范围,而曲线第一段地理与人均GDP的负相关系数则可以作为核心城市的相对集聚力的度量。本文的主要发现是,长三角都市圈核心城市上海的辐射范围和集聚特性要稍强于珠三角都市圈,而环渤海湾都市圈暂时仍然是多个港口城市共同起到辐射作用的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14.
沈永昌 《科学决策》2014,(10):66-84
随着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备受关注。文章基于平滑转换自回归理论,选取1992年至2012年欠发达地区三废排放和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非线性检验,建立平滑转换回归模型,进行变量的平稳性和非线性协整检验,采用较格点搜索更为简便的通用全局最优技术获得初始值,最后再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得到参数估计值。对实证结果分析可知:以安徽省为例的欠发达地区三废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倒U型假说,即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二者之间存在一种机制转换关系,并求得转换的门槛值;进一步分析了造成门槛值不同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域间环境质量演进存在着明显的区域相关性,而传统的EKC研究中往往忽视这种空间效应,使得研究结果存在偏差。本文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结合不同固定效应分析,对中国29个省级区域1990—2006年间工业三废密度与人均GDP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作用关系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同时,在纳入空间效应的条件下,除工业废水外,其他环境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皆符合EKC关系。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calculates CO2 emissions embodied in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using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for the period 2000–2010. Based on industrial panel data, the two-step GMM estimation is used to test the impacts of FDI, trade openness, exports, imports and per capita income on CO2 emiss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1) China's growing trade surplu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rapidly rising CO2 emissions; (2) large FDI inflows further aggravate China's CO2 emissions; and (3) the industrial sector's per capita income and CO2 emission relationship show inverted-U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Therefore, in order to achieve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China should make efforts to transform its trade growth mode, adjust foreign investment structure, strengthen energy efficiency and develop a low-carbon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