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与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相比,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缺失,商业银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作用相对衰退,资本市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运用不充分,保险服务与农村经济发展关联度低。金融富农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瓶颈的一个强有力的突破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产业化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为此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农村金融的经验和方法,结合我国自身的发展情况,实施金融富农发展战略,具体要组建村镇银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手段和产品、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对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关键作用。一直以来,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服务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困难,不适应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郑赟 《老区建设》2006,(4):26-27
当前,“三农”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改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涉及我国的社会安定。真正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才能带来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相辅相承、相互促进。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因农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状况,未能提供较完善的服务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重构高效稳健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支农作用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便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体系的创新、构建和谐农村金融体制,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农村金融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并提出了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这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农村金融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自然成为当前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但面对当前农村金融服务领域中存在的较多问题,如何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金融服务创新,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是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产业分工的深化,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从国内外实践看,区域金融结构的升级优化、金融组织和金融制度的创新,是区域竞争力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实证检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互制约关系,剖析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因素的作用效果与作用机制,并对我国农村区域金融制度创新与政策选择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佟成 《中国经贸》2014,(21):106-10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作为一个世界的农业大国,正把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通过对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对农村经营模式的创新,我国的农业逐渐出现了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新型的发展方式,并取代以往单一的农耕生产结构。在此过程中,由于生产经营的资金加大,农户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农资和相关的现代化设备,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也需要进一步拓展。因此,农业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才能保证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将对当前农村金融市场面临的发展困境开展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使农村金融市场得到更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申黎红 《中国经贸》2014,(13):270-270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慢,金融创新停滞,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金融网点少且分布不均,农户贷款难担保体系不健全、资金筹集难,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村镇银行的诞生和快速发展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辛勤  张丽君 《北方经济》2009,(15):90-90
近几年,我国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经济发展和金融服务水平均大幅度提高,在促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应引起重视的是,当前农村金融如何解决为"三农"服务的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问  相似文献   

10.
饶崇伟 《中国经贸》2013,(12):135-13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与经济发展逐渐紧密相连,农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性非同小可,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具有非常重要而且深远的意义。文章对农村金融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从改善农村金融政策环境、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监管体系入手,对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燕  邓义 《乡镇经济》2009,25(4):90-94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人口就业的重要渠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顺畅,制度因素是其主要根源,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下,宏观调控法规制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法律援助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德玲 《特区经济》2010,(9):252-255
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意义重大,我们应超越个人利益、阶层利益的局限,站在时代、历史、发展、民族振兴的高度来看待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有利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又好又快地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助于公民法制意识的强化,有利于促进社会正义,加快农村的民主法治进程;有助于社会不同阶层间的交流,尤其是加强群众与政府的交流,加强民主管理;有助于保持农村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法律援助制度是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司法保障。因此深入分析农村实施法律援助制度以来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农村法律援助制度的对策建议很有必要。总体来说,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尚处于初建阶段,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法律援助制度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社会资本所蕴涵的参与网络有利于新农村管理民主的实现;信任社会资本能够促进新农村的农民合作与生产发展;互惠规范这种社会资本可以促进新农村的团结互助和乡风文明的发展,从社会资本的角度重新认识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存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浩  唐安宝  杜浩 《特区经济》2010,(7):169-170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范围与质量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但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无论是在体系设置还是在农村金融产品的开发创新方面,都与农村实际需求有着很大的差距。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分析了目前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薛为昶 《乡镇经济》2009,25(11):115-118
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尚不完善,还存在着效率低下、管理僵化等问题。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使农村社会保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完善现代农村教育的功能 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明 《特区经济》2008,(10):188-190
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教育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更应该发挥农村教育功能,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发挥人才再生产的功能、普及推广科技知识的功能、农民素质全面教育的功能和农村教育全面服务功能等角度来完善现代农村教育,从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三农”问题成为国家首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兰坪县的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现阶段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发展战略中,应着重从相关的制度创新出发,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邵爱春 《特区经济》2009,(9):178-180
本文基于当前安徽省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任务,农户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对金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分析了村镇银行的设立对促进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源型技术和要素投入的过度依赖在创造"中国奇迹"的同时,也造成了科技与经济的"两张皮"。在从制造经济向创新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以新知识创造及其商业化为导向的创新型创业活动及其组织和制度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结构性变革及可持续发展新的动力来源和实现机制。对新的动力来源和实现机制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是制定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与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相适应,组织变革的重心是从生产网络向创新网络的演化,制度变革的重心则是从优化投资环境向构建创新创业环境的转变。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要形成在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中市场起决定作用和政府增进市场的新机制和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杨建  张雪松 《特区经济》2011,(7):163-164
我国已经进入了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并能促进转移农业劳动力的农地制度,是推动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农村土地经营体制创新的意义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十二五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市场创新发展思路的具体建议及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