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慧 《亚太经济》2022,(2):19-28
中日两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积极参与并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最终签署。2022年1月1日,全球最大自贸区RCEP正式生效,中日经贸合作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原产地原则和投资等都将面临新变化。中国应积极应对RCEP生效后中日双边经贸合作的新变化,在货物贸易方面应扩大对日本优势产品出口和高质量产品进口,提高中日贸易数字化水平,做好贸易风险防控。同时,应深化中日服务贸易多领域合作,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用好原产地累积规则,扩大中间品贸易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地位;利用投资规则加强日本投资的虹吸效应,促进绿色低碳投资合作。  相似文献   

2.
中日技术合作初探开封市委党校廖海敏中日两国的技术合作,是中日经济贸易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这一课题,有助于从中总结经验,从而推动中日经济关系进一步发展。一、中日技术合作的现状中日技术合作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技术贸易、科技项目合作、企业技术改造和科...  相似文献   

3.
韩国在过去五十多年发展过程中,贸易导向型战略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功不可没。韩国正在探索旨在破解贸易保护主义与技术壁垒的新时期贸易战略,并希望通过新贸易战略,不仅撤销或大幅降低货物贸易关税,而且还要与贸易伙伴国在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领域形成全方位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印度加强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印度250名企业家、国际学者和商人,将在今年6月19至21日聚集新加坡,探讨印度与世界,特别是与亚太地区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的可能性。这个由印度工商总会举办的第一届“全球印度企业家大会”获得了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贸易发展局及新...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日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个阶段。50~60年代为第一阶段,中日两国在冷战的国际环境中和尚未复交的状态下,通过民间贸易方式互通有无。60~70年代为第二阶段,中日民间贸易以“备忘录贸易”形式取得较快发展,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基础。70~80年代为第三阶段,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日贸易进入官民并举、迅速发展的时期。80~90年代为第四阶段,中国改革开放,日本经济结构调整,两国合作从贸易向投资、技术、资金合作等多元化合作方向全面展开。90年代,中日经贸关系将进入一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5月7日至9日,越南驻华大使邓明魁、越南工贸部副部长陈国庆一行50人访问重庆,深入了解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与重庆签订了关于物流贸易合作的多项协议,全面推动中国(重庆)—越南经贸与物流合作。围绕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访问团在西部物流园参观了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智能公共监管仓,并重点  相似文献   

7.
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可 《北方经济》2006,(20):77-78
中日邦交正常化30多年以来,特别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两国的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日益扩大,彼此的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但挑战与机遇并存,两国也经历了诸多曲折与摩擦.理性分析并全力推动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必将给中日两国带来"双赢"局面,对整个亚洲的经济腾飞同样意义深远.本文对现阶段中日贸易状况及相关要素进行全面考察与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多视角看中日农产品贸易互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冰  刘春艳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72-175
中日农产品贸易问题日益成为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研究的热点。文章从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及贸易强度指数三个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发现,中日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并呈上升趋势,其中竞争力提升效应使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扩大贡献最大。鉴于上述分析,中日两国应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继续走向双赢。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及电子信息产品推陈出新等因素带动下,两岸科技产业贸易和投资关系也逐渐回稳。两岸科技产业呈现产业链、市场进一步融合,企业间合作趋于紧密的新特征。展望2015年,两岸推进科技产业合作面临两岸经济合作走入"深水区"、缺乏互信及平台不足导致的技术流动困难等问题。一、2014年基本情况(一)两岸科技产品贸易稳步增长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台湾产业转型为以电子资讯业为主,以及受台商大规模"西进"并将代工生产线转移至大陆等因素影响,科技商品逐渐成为两岸贸易的主体,主要包括电机设备及零件、精密  相似文献   

10.
比较优势理论的要义是贸易可能性,而不是贸易效益。比较优势战略作为比较优势理论在发展战略的具体运用,并不能保证一国获得持续、较高的贸易效益。追求贸易效益的最大化是理性国家对外贸易长期追求的目标,只有在比较优势基础上,获得贸易的竞争优势,才能实现发展中赶超。中国比较优势战略的实施对贸易水平的提高和贸易结构的提升有积极的意义,应在贸易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1.
刘飞 《特区经济》2014,(2):188-190
欧债危机的残余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形势尚未完全明朗。近年来广东外经贸增速减缓,某些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广东外经贸国际竞争力正在日渐下降。面对广东外经贸发展的新形势,指出现阶段影响广东外经贸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并与日本外经贸发展进行比较,定位广东外经贸的发展阶段及各核心因素对广东外经贸转型升级的影响程度,为广东外经贸转型升级提供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亚丰 《科技和产业》2005,5(10):35-37,41
21世纪是世界各个经济区域进行合作的一个良好开端,因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已趋于走向成熟,随之而来的区域经济合作更富有时代特征,并对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产生了强烈影响。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相对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本文将从世界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开发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东北亚区域经济经贸合作的内容和形式,认为这个地区未来在资源开发与合作、工业及加工贸易合作、资金、劳务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中阿经贸合作不仅是中阿双方的合作基础、重要内容和源头活水,而且对促进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中阿经贸论坛是中国区域性对外开放的又一个新平台,如何实现宁夏在举办中阿经贸论坛方面的"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战略选择,是亟待仔细探讨、认真论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后危机时代中俄经贸合作带给辽宁的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 《特区经济》2012,(3):96-98
后危机时代中俄经贸合作出现新的趋势和特点,这给辽宁对外开放带来新的机遇:有利于加快辽宁对俄直接投资,加强高科技领域合作;有利于深化辽俄能源、文化、农业、建筑等行业的合作。因此,辽宁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中俄区域经贸合作,这对于提升整体对外开放水平,加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新形式,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区与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诸多不同。文章通过对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区与典型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自由贸易区的分析比较,认为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相应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二十年来,伴随全球化的发展,区域化格局更为突出,二者引发全球生产要素再配置和贸易格局发生重要转变,对全球经济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通过运用高级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用数据和模型对区域化分析,着重对区域化对生产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失衡条件约束下两岸经贸合作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世界经济失衡条件下两岸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调整两岸经贸合作模式、完善投资贸易结构、推动两岸共同市场建设、提升两岸经贸合作和共同应对世界经济失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田子义 《特区经济》2011,(10):100-102
建国以来,滇缅经济合作机制大体经历了边民互市贸易、双边经贸合作、中国——东盟框架下的滇缅经贸合作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功能不断深化。但滇缅经济合作进展迟缓,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云南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障碍,表明滇缅经济合作机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中缅经济技术合作的内在要求。只有充分认识双方在对话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贸易合作机制、投资、能源、交通运输、旅游等合作机制的局限性,并采取相应对策,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滇缅经贸技术合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金砖国家正在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变迁的重要力量。金砖国家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市场潜力巨大、发展模式各异、经济互补性强、社会政治环境稳定、利益诉求相同、理念相近,具有开展经济合作的巨大优势,但是也面临着经济实力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彼此存在竞争性、人员交流薄弱、机制化建设不足等问题。深化金砖国家的经济合作,应当加强经济合作的机制化建设、拓展经济合作的新领域、促进文化交流、增强人文纽带、开展科技合作、谋划建立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20.
韩静  陈姗姗 《特区经济》2011,(1):199-201
随着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的加强,台湾与内陆城市的经贸合作也得到很大的发展,江西作为离台湾最近的内陆城市,有着先天的自然优势,加之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和江西自身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赣台经贸合作已成为两岸合作的热点。本文以赣台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为前提,指出赣台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