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彭林君 《特区经济》2007,(8):176-177
金融支持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实现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部地区的金融现状出发,阐述了构建中部地区的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议与构想。  相似文献   

2.
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速安徽崛起、加速铜陵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金融乃经济之核心、发展之血脉,加快推进铜陵承接产业转移,应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3.
理论和经验研究表明,经济集中不利于一国或地区的金融发展。文章基于2004-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经济集中阻碍金融发展的假说是否适合中国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经济集中阻碍了我国的金融发展;分地区而言,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经济集中抑制金融发展的假说并没有得到验证,而在中部、西部、东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集中度明显阻碍了金融发展,尤其是在东北地区。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地制订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降低经济集中度,致力于提高经济多样性,并以此促进金融发展和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同时要完善与健全法律制度、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运行机制,以实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政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寿 《改革与战略》2010,26(1):100-104
民族地区经济开发离不开金融政策的支持,金融支持政策是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民族地区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研究,提出如下金融支持的政策性建议。首先要加强制度创新,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引导作用;其次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强化商业性金融支持的作用;第三要促进产融结合,构建区域资本市场;第四要因势利导,发展各种中小型金融机构;第五要规制开放,促进跨国公司跨国战略投资;第六要加强宏观调控,发挥中央银行服务、协调和窗口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介绍国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利用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认为我国要利用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实行一定的倾斜金融政策,即建立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体系,专门设置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在欠发达地区投资的企业提供优惠贷款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金融环境,提出要促进金融深化,逐步消除西部地区的金融抑制状况,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市场金融的环境,支持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文雯 《中国经贸》2014,(19):135-13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各大地区的经济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还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的温饱问题还需要解决,因此要采取有效的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对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关系以及金融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廖奕 《乡镇经济》2001,(9):24-25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金融环境,提出要促进金融深化,逐步消除西部地区的金融抑制状况,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市场金融的环境,支持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门成 《中国经贸》2010,(10):63-64
发达的金融业是一个区域经济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当前要促进长吉图先导区加速发展必须依靠区域金融政策倾斜促进这一地区的金融聚集。区域金融政策倾斜是政府采用宏观干预的方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制定的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金融政策。针对金融聚集动因,建议从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管理两方面进行倾斜政策,先行先试,促进这一地区加速金融聚集。  相似文献   

10.
戴志敏  郭露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0):15-20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应的重要内在原因,是我国现有金融体系不能与快速经济增长水平配合。因此,从区域金融体系考虑是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项重要举措。在现实中,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的配合程度常常偏离理论最优形态,导致各地方经济出现金融过度或金融不足的状况。文章借鉴金融生态思维及其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分别从影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外生性与内源性的相关因素分析金融资源支持地方经济的适度性。在大量研究基础上设计中部地区的协调发展模型并予以实证,从而得出相关结论以推动江西金融体系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态势相匹配。  相似文献   

11.
丁帆 《特区经济》2009,(8):169-170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中部六省安徽、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是全国农业人口最集中,"三农"问题比较突出、金融发展比较滞后的地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有利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本文指出了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并对构建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提出了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12.
周丹 《改革与战略》2013,(11):58-61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金融从自发发展、外部引导,进一步转变为对深化改革的内在需求。浙江作为沿海开放和经济发展较领先的省份,由市场化改革而催生的非正规金融发展一直是其农村金融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并构成引发不稳定因素的某种金融成分。文章实证检验和分析了浙江农村金融发展与其功能表现(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间的均衡互动关系,为规范农村各类金融成分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与效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耀军  鲁涛 《改革》2004,(5):56-63
最近20多年来,中国农村金融显著发展,但与全国整体金融发展程度相比,农村金融还处于被抑制的状态。目前中国金融发展的二元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相反有着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存贷差等指标表明,中国农村一直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着数目可观的金融剩余。农村金融体系未能有效发挥金融资源的配置功能,金融配置效率低下,这主要是因为在现阶段农村金融供给不能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杜巍 《特区经济》2011,(8):161-162
农村金融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是推动农村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支撑。如何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做好我国农村金融的创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新形势下,农村金融必须做好组织体系、金融体制和金融产品等方面的创新,不断构建和谐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和各级金融部门的推动下,普惠金融已成为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和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西藏,近年来,普惠金融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受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还存在问题和困难。本文以西藏自治区为例,根据国家对发展普惠金融的相关精神和工作部署,结合实际,从发展普惠金融生态环境、丰富金融组织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和防控金融风险方面提出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组合融资是一种综合资源、削峰填谷、对冲风险、协调发展的思想和融资机制。国家开发银行针对我国市场信用体制比较落后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先进组合投资理论,开创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组合融资思想和信用组合融资办法,大力支持市场信用体制建设,防范金融系统风险。组合融资已成为开发性金融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实现“增强国力,改善民生”重要使命的强有力工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特点、制度分析及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晶雪 《乡镇经济》2009,25(4):114-118
当前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具有规模大、利率弹性大、借贷方式不规范等特点。制度分析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之所以占据农村金融市场的半壁江山,在于其较低的交易成本、灵活的抵押机制、内生的风险控制机制等制度优势。同时农村非正规金融也有活动范围规模狭小、有一定的蔓延性、缺乏国家政策和法律支持等制度缺陷,需要通过合法化、加强监管、促进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合作等方式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8.
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不断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化了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和承包权,赋予了农村土地的金融属性。探索农地金融的发展路径,并以此为基础,拓宽传统农村金融服务项目,既可以实现农村金融的飞跃发展,又抓住了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切入点。文章主要是从法制约束、农地流转、农地估价、农业保险和农村社保五个方面探讨了当前发展农地金融的障碍及政策突破。  相似文献   

19.
袁鹏 《特区经济》2009,(7):177-178
区域金融是区域经济的一部分。区域性金融产业的兴起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衡阳经济发展较快,这与区域金融支持是分不开的。但是,就目前衡阳金融与经济现状来看,衡阳金融支持经济发展需要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分析了衡阳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区域金融在支持衡阳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对于促进衡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融全球化趋势下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国际 《特区经济》2008,(11):230-231
经济市场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金融业既要坚持开放,又要审慎性监管。然而,我国现行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存在诸如金融监管理念模糊、监管者角色定位不准等缺陷,不利于金融创新和金融业的全面发展。目前,完善我国金融监督法律制度必须确立开放与保护并重的监管理念,实现监管者角色的转变,尽快制定统一的《金融监管法》,协调和完备我国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