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失地农民“小产权房”市场的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界定失地农民小产权房内涵的基础上,从建立城乡统一的房地产市场的思想出发,具体分析了失地农民小产权房市场现存在的几大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基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的具有二元结构特征的土地法律制度是产生小产权房的内在制度基础;乡政府、村委会在土地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的获利动机及行为是小产权房产生的供给动力;城市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是小产权房产生的需求动力;土地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是小产权房市场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最后提出规范失地农民“小产权房”市场的规范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小产权房如火如荼的发展形势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学界对于如何解决小产权房问题莫衷一是。文章从产权的角度分析得出,小产权房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现有的土地制度,通过重修土地管理制度的方式,实现部分小产权房的合法化,以解决小产权房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目前广泛存在的小产权房问题,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土地制度改革的精神,从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着重探讨了小产权房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并运用土地发展权原理,通过土地增值收益再分配的方式就小产权房的合法化进行了应用对策的尝试性研究,以期对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李蕻 《特区经济》2010,(12):243-245
"小产权房"问题在我国已经从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演变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该问题的出现,有着我国政治体制层面的症结,从根本上而言,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小产权房"牵动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的土地制度、政治经济制度,涉及粮食安全、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等重大问题在内的众多领域;通过设立法定租赁制度,将"小产区房"问题回归到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在不改变我国现有土地制度及相关政策的前提下,为"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城乡二元制的土地制度是小产权房产生的根源。我国现行土地制度存在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立法方面重国有土地而轻集体土地、集体土地使用权的主体范围过窄的弊端。小产权房合法化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有利于增加住房供应量,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土地问题是农村一切问题核心,农村土地制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使农民的利益得到有效实现,能否合理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文章从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小产权房现象谈起,认为小产权房的兴起及蔓延现象的背后折射出我国土地制度的不完善性,通过解读我国农地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重构农地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小产权”中的大问题——小产权房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雪 《中国经贸》2010,(10):99-100
本文以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小产权房的基本概念和其发展现状,简要阐述了小产权房的存在给各方带来的利弊。重点分析了小产权房出现的原因,并以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出发点,从改革土地制度、改进国家法律政策、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以及规范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等方面对解决方案进行了探索,为我国妥善解决小产权房问题提供了可能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倪素芹 《特区经济》2013,(12):212-214
作为土地与住房制度改革过程的产物,小产权房自诞生以来就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因小产权房引起的法律纠纷、政策大讨论层出不穷,然而,目前出台的一些禁止性规范文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和长效机制,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对维护社会和谐、经济健康发展却又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本文旨在对既存小产权房历史及现状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社会发展因素、平等公正等因素,着眼于法律与政策之间的矛盾解决,提出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土地政策和制度作为借鉴,结合我国的当今形势,最优化的解决小产权房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9.
贺军 《上海国资》2014,(1):17-17
在中国未来的深化改革中,小产权房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小产权房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制度问题。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实质上是一个批租制度。即由国家统一征地,向市场有偿转租土地使用权,住宅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商业用地40年。所谓“大产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小产权房"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热点.它的出现,是对现有土地制度的挑战,集中反映了农村利益团体对利益的诉求.其归根到底是我国实行的二元化土地管理制度.但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对耕地的保护,小产权房不能任其合法化.本文主要力求在耕地保护和"小产权房"合法化中寻找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小产权房因原土地类型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形式,包括在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耕地、审批批准后建房、合作建房等类型;由于自2004年开始深圳土地实行国有化,所有集体土地所有权转变为国有土地所有权,从而使在土地所有权基础上设立的用益物权也发生变动,从而导致土地之上的小产权房也各有特性。深圳在清理小产权房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判断小产权房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冯薇  陈泽勇 《特区经济》2012,(2):244-248
地震灾后,大量住房毁损,为推进住房重建工作,各级政府制定了灾后重建政策。在这些政策中一般对小产权房买受人是否有权申请置换房屋、如何补偿小产权房等规定不明。小产权房灾后补偿存在困境的法律原因在于小产权房买卖合同的效力认定有不同的认识、小产权房置换后的土地性质规定模糊、小产权房置换后原住房的归属不清。解决小产权房灾后补偿的举措在于明确政府应回收小产权房、保留原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将回收的小产权房用于廉租房。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小产权房问题的认识——基于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产权房的兴起是近年来在全国各大城市周边越来越引人注目的一个社会现象。从实践层面来讲,小产权房是一场土地和房屋供应的革命,也是农民自我城市化的一场革命。文章采用一种基于成本效益比较的理论来解释当前的小产权房现象,最后提出了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With more than 40%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of the Third World living in informal settlements, quasi- and extralegal adaptations have been utilized to appropriate land for housing. The most direct of these — squatting — has its inherent risks, however, for those who wish to improve their dwelling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house consolidation is more a function of resident perceptions than of strict legal categorization. This paper reports how such perceptions have triggered a greater rate of house consolidation among Javanese cemetery squatters than that in an adjoining area with formal land tenure.  相似文献   

15.
小产权房是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问题。现时深圳市小产权房星罗棋布,小产权房的存在是一种事实,人民通过交易购买了小产权房,具有财产的权利。为此,深圳市政府希望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在2009年5月21日,深圳市通过并颁布《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处理决定》,全国各界对此高度关注,媒体宣称深圳小产权房有望获全国首个"准生证",人们认为小产权房有望合法化。但是,国土资源部发出了否定的信息。国家可能过于保守,社会的发展有时总要冒着风险前行的。  相似文献   

16.
地产、房产、林产的不动产权利各异.由于物权性能、特性不一,权利人拥有度不一,各不动权归属不一,建议统一登记时将同一坊内同一权利人的所有不动产登记在同一不动权证书内;遵循“四统一”原则登记形成不动产权证书.  相似文献   

17.
邓宏 《改革与战略》2014,(2):14-18,23
制度经济学强调产权制度对市场的制约作用。然而,市场真正关心的是产权中的经济利益而不是法律意义。一般产品都包含有公共经济产权和私有经济产权,房产税改革的真正作用是调整房产中公共产权与私有产权之间的配置结构。土地使用权制度和小产权房制度也是房地产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房产税改革有必要与这些制度进行统筹考虑。具体而言,房产税可以在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到期后开始征收,小产权房可以缴纳房产税的方式市场化。同时,解决土地使用权制度和小产权制度的改革问题,房产税改革在制度水平上才更为完整。  相似文献   

18.
小产权房是集体村民与地方政府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带来的是租金耗散和土地的低效率,并未产生帕累托改进的理想效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小产权房问题,需要在土地利用相关者之间明晰产权,从财产权益、利益结构和制度设计上给予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9.
李佳 《改革与战略》2008,24(11):119-122
从国家理论的分析视角出发,援用委托-代理理论来说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安排。农村土地产权代理制在长期的演化中逐渐形成,以隐蔽的形态存在,是国家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之间非正式契约下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样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农村集体是产权主体,国家是产权代理主体。这种特殊的产权代理关系产生的社会基础是国家权力意志对农村土地产权的渗入,产权代理制形成机理在于产权形式的特殊和产权主体的弱势。由于产生环境和演进路径的特殊性,农村土地产权代理制有着区别于规范代理形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