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建设,其实质内涵是"三农三化"。即农民新市民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笔者以贺州平桂管理区为例,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谈几点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中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而乡村旅游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它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社会稳定、村容村貌的改变,促进了新农村的发展;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本文就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及我国乡村旅游与新农村互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明确指出"农业是根本",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三农"思想,为全面推动农村的小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青海农业旅游发展的研究对于确保农业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和评价青海农业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青海农业旅游发展的模式,并提出了青海农业旅游发展的一些实施策略,以促进青海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展乡村旅游,是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普定县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及乡村旅游开发对普定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普定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以促进普定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在于发展经济,富裕农民。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向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这既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健环节,又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民增收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李成龙 《发展》2006,(8):11-13
所谓"三农"资金,就是各级政府用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扶持农民脱贫致富的各类财政资金.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国家将在"三农"方面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而保障这些资金安全有效,审计机关责无旁贷.因此,加强"三农"资金审计监督,对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审计机关面临的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进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陈星宇 《理论观察》2014,(12):67-68
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关键,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业为革命胜利提供物质基础,农村为革命胜利提供生存空间,农民为革命胜利提供人力资本,没有"三农",就没有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三农"的改革和发展仍将继续,它关乎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本文通过回顾新中国"三农"改革历程,从中总结经验,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浅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农村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建设新农村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不仅在第二部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而且第三部分的第5条,又分别从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改革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个方面专门讲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吴大华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12):98-100,104
农村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农村水电事业,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政策,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章通过总结广西农村水电建设成就,分析了农村水电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昭示了发展农村水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难题和关键问题之一,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就是对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现状的一个积极的探索.文章重点阐述了其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做好"三农"工作的关系.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基本任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农"工作的政策目标、工作重点各有侧重.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央立足全局作出建设新农村的决策部署,是对"三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这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助农增收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它对于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钢花 《北方经济》2007,(2):76-7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这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助农增收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它对于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吴青霞 《北方经济》2007,(23):33-35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即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发展,致富广大农民,指明了方向.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作为农业大区,一定要抓住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钢花 《北方经济》2007,(3):76-7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8.
史明瑛  汪浩  朱德开 《特区经济》2007,225(10):144-146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将大大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合肥市的实际,对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研讨。  相似文献   

19.
《宁波经济》2006,(8):3-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表明从"十一五"时期开始,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将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历史阶段。通过调整公共财政的支持重点和支出结构,加大了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增强农业政策的反哺性和普惠性,为在工业化加快的条件下支持农业发展构建了政策框架,标志着我国"三农"政策开始从农村支持城市逐步向城市带动农村转变,表明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正在朝着有利于"三农"的方向转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格局正在实现重大转变。不久前,本刊记者就当前的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国家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将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以及如何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问题,采访了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  相似文献   

20.
贾登勋  徐鹏  尉靖靖  张颖 《发展》2007,(12):47-4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世纪我国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措施.作为严重缺水的西北干旱缺水地区,正在实践、利用、完善、推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雨水集蓄利用,即以天然降水集蓄工程富集、储存技术体系为基础,以节水有限补偿灌溉为手段,以集水高效农艺利用技术体系为核心,发展旱作集水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