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投资管理》2010,(3):28-28
建设银行于2月1日面向全国推出“乾元-日新(鑫)月异(溢)”按月开放资产组合型人民币理财产品。该产品是专门针对高资产净值客户和法人客户的短期理财需求量身定做的特色理财产品,实现了三个“第一”:第一支在全国范围内专门面向高资产净值客户和法人客户发行的高流动性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2.
论文针对客户理财产品选择的偏好进行研究。为深入分析客户的理财行为,采用叙述性偏好法(Stated Preference)进行问卷设计,同时运用多项罗吉特(Multinomial logit)及巢式罗吉特(Nested logit)计量模型建立消费者理财偏好选择模式,并以湖南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区客户对于理财商品的偏好,并研究客户群体的理财产品选择行为模式,以期为银行的理财产品开发和监管部门的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1年11月~2012年3月问,约100余名客户在A银行上海分行嘉定支行客户经理P某的推荐下,陆续购买了四期名为“某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计划”的理财产品。这四期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1%~13%,总投资额1亿多元,资产管理人是B资产管理公司,担保方为C投资担保公司。2012年11月,资金实际使用人由于涉嫌诈骗等犯罪被警方控制,理财产品本金及收益均无法兑现,客户转而要求A银行及担保方承担兑付责任。A银行发表声明称,该理财产品并非A银行发行,也不是A银行代理销售,A银行从未与该公司签订任何协议,这次事件属银行员工P某违规私下参与推介,A银行已与其解除劳动合同,A银行对客户损失不应承担责任。担保方亦表示,由于融资项目提供虚假资料,涉嫌诈骗,从而拒绝承担担保责任。虽然银行与担保方作出上述表态,但在客户、媒体等多方压力下,最终由担保方与客户达成民事和解协议,因担保方同时与客户签订保密协议,和解协议的具体内容未对外公开。私售理财产品的A银行前员工P某,因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于2014年3月被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9万元。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河南省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状况,发挥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功能,本文以河南省银行理财产品为研究对象,从供给的角度出发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河南省银行理财产品供给主体不够健全,现实供给状况与客户需求有很大差距,且产品存在流动性较差、收益水平偏低及通货膨胀风险等一系列问题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为优化河南省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状况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以客户为导向的发展理念下,银行理财产品迅速发展.本文调查了张家界市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理财产品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规范发展提出了具体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商业银行一个新型的中间业务,银行理财产品近几年在我国的发展迅速,规模逐渐加大,增强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它不仅成为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也成为居民进行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重要方式。面对各银行理财产品种类和数量的大量增加,投资者很难选择出一款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为了使银行更好的销售理财产品以及更好地满足人们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银行需要了解和发掘投资者的需求,为客户制定合适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帮助客户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的理财目标。因此本文从泰州居民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角度出发,分析探讨目前泰州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状况、消费者的取向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迅速、规模庞大,我认为几个问题需要研究探讨:一是“制药和卖药”的问题,商业银行既是理财产品的提供商,同时又是销售商,存在“王婆卖瓜”效应.商业银行大都宣传自己的理财产品如何收益高、风险小,而实际情况如何,究竟有多少客户有鉴别能力?谁又能保证商业银行在销售个人理财产品时没有故意夸大抑或误导客户的情况?从这些方面的实践经验中不难看出,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的销售中确实存在卖“假药”、甚至“毒药”的现象.这就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解决投资者教育问题,谁来担当投资者教育的责任?二是解决产品和顾问的问题,即“制药”(理财产品)和“药方”(财务规划)之间的关系.开药方对客户有价值,需要经验水平,但不挣钱,卖产品才挣钱,这也就催生了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自产自销、自卖自夸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会财会》2012,(6):62-64
2011年第5号2011年8月28日第一条(略)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以下简称理财产品)销售是指商业银行将本行开发设计的理财产品向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以下统称客户)宣传推介、销售、办理申购、赎回等行为。第三条(略)第四条(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供求视角的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着对外资银行产品创新的依赖,这不利于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中国商业银行必须从理财客户角度和融资客户角度,根据不同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推出适销对路的理财产品或者解决客户对债券及股权类理财产品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竞争力,促进理财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10月9日,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明确规定,私人银行客户是指金融净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商业银行客户。这使得以往界定模糊的私人银行客户有了明确标准。  相似文献   

11.
正一、存在的问题(一)银行与客户信息不对称。从国有银行开办个人理财产品的情况看,理财产品销售后,银行从未向客户披露理财资金多项必要信息,在理财产品终止时,也不向客户提供详细的产品收益情况,客户对资金的操作情况及风险情况一无所知。虽然商业银行在开办个人理财产品前都进行了风险提示,但并未就投资可能产生的风险向客户做充分提示,易引起纠纷。(二)专业理财人员缺乏。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对从事理财业务的客户经理素质要求极高。然而目前许多基层金融机构缺乏理财专业素质较全面的  相似文献   

12.
产业资讯     
《中国信用卡》2010,(22):78-80
工行手机银行新推个人理财服务(本刊讯)近日,工行手机银行(WAP)推出了个人理财服务,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WAP)购买“灵通快线”超短期理财、“灵通快线”新股随心打和“T+O”三种理财产品。至此,工行手机银行(WAP)已可以提供基金、国债,外汇、贵金属、理财产品、第三方存管等多项投资理财服务。  相似文献   

13.
梁龄  陈诚 《理财》2012,(3):56
对于风险评级低的客户来说,要想越级买高风险等级的银行理财产品已经行不通了。记者走访多家商业银行了解到,这些银行近日已经陆续接到上级部门发文,要求严格执行2012年开始生效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规”)。  相似文献   

14.
赵静  王帆 《新金融》2012,(11):60-63
我国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呈现出发行品种多和发行规模大、投资期限趋向短期化、产品集中程度高、整体收益率呈上升趋势等特点。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中存在三方面的困难: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难以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理财目标,缺乏高素质理财产品经营管理人员。为促进银行理财产品健康发展,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努力,即内部转变思想,深入扩展中低收入客户群体;结合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及其问题,逐步完善理财产品的相关立法工作;内外结合培养引进高素质理财人才,提升理财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很理财产品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银行理财产品纳入其资产配置。但同时国内外市场的波动使理财产品面临较大的风险,客户针对个人理财产品的投诉时有发生,其中关于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是客户投诉较集中的问题。本文对当前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示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的设计销售、存续期间和终止时信息披露应当注意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其风险也逐步显现,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机构都对理财业务的发展和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各商业银行现行的要求看,无论是信贷替代类理财产品1还是非信贷替代类理财产品2,对融资客户准入标准相对信贷客户都较高,但与贷后管理相比,理财业务投后管理尚未达到贷后管理的细致程度,管理相对薄弱。在此,笔者从制度建设、岗位设置、系统功能等方面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基础资产投后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金卡  尹一珉 《金卡工程》2009,13(12):144-145
近年来国内个人理财市场发展迅速,但在金融市场动荡格局下,针对该市场的投诉案例也呈上升趋势。本文重点分析了国内理财产品存在的法律问题,并从四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8.
唐元春 《理财》2013,(10):66-67
“谁吹起泡沫,卷起了漩涡,如此诱惑,惊心动魄……”渣打银行客户成先生(化名)清晰地记得2012年电影《夺命金》里银行职员夸下海口忽悠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镜头,一年后电影中的虚构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法律性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性质是银行理财产品的一个核心问题,监管部门对其认定的模糊及自相矛盾已导致诸多不良后果,并正阻碍着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清晰界定理财产品法律性质已迫在眉睫。要准确界定银行理财产品法律性质,就应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从界定法律性质的需要出发,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分类,根据银行与客户在理财产品中的权利义务等特征,对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模式变迁、发展瓶颈与突破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模式变迁入手,提出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两个瓶颈因素:一是理财产品进入资本市场的合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二是理财产品的创新生产平台亟待建立。从长期看,政策制约因素只是阶段性和外生性的,产品开发和生产能力上的不足才是根本性和内生性的。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文章从组织形式和平台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并指出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人民币产品的生产商和做市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