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加强城市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调控土地的基本手段。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引导,能科学预测未来土地需求,调整各类用地结构及数量,综合平衡各类土地供需形势,达到调控土地利用的目的。目前,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社会、法律地位明显低于城市规划,难  相似文献   

2.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管理改革的深化,城市政府逐步按照法律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通过收回、收购、置换、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并予以储存,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土地收购储备推进了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调控土地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应加强对土地储备的研究,完善土地储备机制。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都涉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在时空上做出的超前性计划和安排;城市规划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各项建设工程和管理的依据。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下文简称“两规”)存在密切联系,特别是在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上需要相互协调,否则用地控制将无所适从。从其基本作用来看,城市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土地利用。但城市建设离不开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4.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承上启下,能起到对各项用地进行直接调控的作用,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中一个关键的环节。结合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实践,从资料收集、指标分解、理论研究和修编的时效性四个方面分析了规划修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规划定位、规划思路、规划衔接、规划内容和规划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选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多维评价指标,采用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一套量化、操作性较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运用此多维评价指标体系对康乐县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康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综合评分值为89.4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实施中社会、经济、生态各方面协调良好,效果明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合理的,评价方法是科学、严密的,为其他市、县及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数据库不仅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重要成果,也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重要的组成部分。空间数据库规划存储了大量空间数据,这些数据由于逻辑关系比较复杂,质量方面容易出现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等问题。这些质量问题通常需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来进行处理、修正,所以,规划空间数据库质量控制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的核心和难点,也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提高效率、保证规划成果的编制质量关键环节。本文在空间数据库技术支撑下,从质量控制内容及质量问题修复两方面对规划空间数据库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贾红波 《经济地理》2008,28(4):674-676
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文章以雨花区为例,客观分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城郊结合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思路,希望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炳毅 《发展研究》2003,(10):40-41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是由城市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出让年度计划和城市规划,通过对土地的征用、收购、置换、转制和到期回收的方式,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把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前期开发整理后进行储备,并在适当的时机有计划地以一定的方式适量地将其投入市场再行出让,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等一系列有效配置土地资  相似文献   

9.
正确定位土地储备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燕  黄海珍 《经济论坛》2004,(20):147-148
所谓城市土地储备是政府部门按照法律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通过收回、收购、置换、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并予以储存,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一种经营管理的机制或行为。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将这种土地储备机制称之为“土地银行”。  相似文献   

10.
东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制定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突出了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因而当前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很强的政策和指标约束,同时必须十分强调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这种背景下,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思路和方法必须有所改变,本文结合东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践,提出了运用多目标决策模型、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方法制定和评价规划方案的新方法,以期对我国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期货市场转移南水北调中水价波动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郁 《经济地理》2002,22(2):157-160
南水北调是缓解北方水资源危机而采取的大规模调水工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该工程中水资源配置将采用市场机制运作,由供求关系形成水的价格,水价波动决定了价格风险的存在,而水价过高将给企业带来成本的提高或利润的下降。为此,本文针对南水北调中的城市工业用水,提出利用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功能来规避水价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李江 《经济地理》2008,28(4):578-582
集中与扩散的对立统一是引导产业有机集聚的理论基础.合理的空间集聚有利于促进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和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文章结合深圳宝安区在工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恶化、城市用地功能结构失衡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基于工业园区整合的产业空间重构思路,构建了"三轴五片二十四园"的产业布局结构,阐述了空间整合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并提出推动园区整合的若干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城市化区域差异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志宪  虞孝感 《经济地理》2004,24(1):53-56,66
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影响,江苏省的城市化出现了苏南、苏中及苏北之间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城市数量、城市规模、城市化水平、城市现代化、城市地域特征等诸方面。由于苏南、苏中、苏北的城市化发展环境不同,因此三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沿江地区是江苏省最发达的地区,完善的交通通信网络、良好的互通基础、密集而等级分明的城镇、政府的大力支持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使沿江城市带的构建成为可能,沿江城市带的建设可发挥城市的集合规模效益,推动江苏省的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的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关于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初探   总被引:69,自引:3,他引:66  
彭华  钟韵 《经济地理》1999,19(1):111-115
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就是要从城市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考虑旅游发展的要求,把旅游作为现代城市的一项基本职能,把旅游开发溶于城市整体建设之中。在硬件建设上,要求将旅游意识融入城市景观与市政建设之中,努力营造城市环境,实现旅游开发与城市硬件建设的一体化;在软件配套上,要致力于培育城市文化,造就一个社会安定、经济规范、市民文明的旅游发展大环境,实现旅游开发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问题,随着投资动机与引资目标的变迁而日益突出。所以,需要转变研究视角,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作为今后选择性利用外资的前提;同时,引导FDI运用统一的环境标准,减少对东道国的环境污染,使外资真正在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生态现代化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海峡旅游合作区的构建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勇  卢桂芳 《经济地理》2006,26(1):169-172
区域旅游合作已为实践所证明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海峡两岸旅游资源既有相似,又可互补,具备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条件。文章在分析海峡旅游合作区构建背景的基础上,认为合作必须从时间、空间、关系三个维度综合考虑构建。最后提出了海峡旅游合作的创新对策,以期对合作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数字中国"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国雄  袁开国  刘玫 《经济地理》2002,22(5):554-558
面对新世纪,结合我国国情,阐述了构建“数字中国”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就建设和发展“数字中国”提出了一些建议,特别是指出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实现西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京津冀城市经济区域的空间扩散运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陆军 《经济地理》2002,22(5):574-578
从理论上讲,在一个空间系统内,极核的位势增强必将引起空间扩散。扩散效应沿着一定的空间成长轴带向外部递延。在现代交通技术和运输条件不断改善的条件下,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物流转移方式。由此引起的空间转移效率的提高改变了原有空间系统的地域劳动分工和生产组合方式,进而导致初始空间系统的扩散规律和扩散结构发生改变。在现代区域经济中,空间经济关联单元之间的生产要素速度加快,“即时生产”方式成为决定经济活动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进行空间组合的重要因素。同时,空间传递效率也将成为决定特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生产规模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对京津冀城市经济区域空间扩散的历史演变及现实形态的实证描述来阐释经济系统进行空间扩散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9.
湖南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彭鹏  朱翔  周国华  韦晓辉 《经济地理》2002,22(3):306-309
人类社会已入入21世纪,对处于工业化中期初级阶段的湖南而言,继续完成工业化无疑是现代化过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与此同时,大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也是覆盖湖南现代化建设全民的战略措施,为此,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关系湖南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湖南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现状,然后对80年代中期以来的湖南信息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他们相互影响的机制进行分析,最后就湖南今后实际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article includes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accounts algorithm to be applied in the computerization of the national accounts compilation process. While aiming at the estimation and reconciliation of data from different statistical sources, it is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a linear programming technique applied to a system of identities and inequalities that define the accounting and analytic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data categories of a national accounting framework. The technique is flexible in the sense that it can be used with any configuration of available statistical sources and data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accounts. The algorithm is illustrated graphically with help of a simple example and thereafter applied to an extended but still simple national accounting scheme for Suriname with data for 1965 that was compiled by the author many years ago. As the present study is only a first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lgorithm, more work is needed to make it operational and the last section of the article includes suggestions about the direction of that further 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