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3月<杭州钱币>刊有笔者<"开元通宝"背涡纹钱>一文,文中介绍说: "1994年我县高阳桥出土一罐古钱,以开元钱为多,下限为会昌开元,其中有枚开元钱背有'涡'纹,该钱直径2.44、穿6.5、厚0.17(厘米)、重3.8克.  相似文献   

2.
(一)"万历·通宝"异面钱 "万历·通宝"异面钱是指:一面上下"万历"另一面左右"通宝"之钱,其图见<历代古钱图说>一百六十二页,标价大洋"五元"(图一).此钱可疑,值得研究. 戴葆庭遗著<(历代古钱图说)校正>一文,对此钱未作校正;马定祥批注<历代古钱图说>,对此钱未作批注,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西夏钱币是我国钱币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安康地区时有发现,多出自南宋窖藏或墓葬中,也有民间私人收藏,其中以汉字天盛,乾祐为多,西夏文仅见一枚.关于西夏钱币,安康历代都有出土,据清乾隆安康拔贡生李鸣冈<卷石集>载:"癸末(1763)二月,汉滨之北土人掘地得古钱一罐,青绿可观,其中徽宗崇宁、大观、宣和钱较多,高宗绍兴亦复不少,另有西夏梵字钱和仁宗天盛钱数品,"道光年问,石泉知县马国翰<越漫堂日记>云:"道光四年正月,汉阴厅抚民通判赵公廷俊出二钱赠予,云:'厅月河淘金者所得.'此二枚乃天庆,皇建元宝铜钱,皆世罕见之品."从以上记载中可知,西夏钱币在安康出土很早就见诸记载.  相似文献   

4.
花轮钱欣赏     
我收集的古钱中,有的外轮经手工锉刻有简单花纹,藏友谓之"花轮钱".此种钱并未受到藏家重视,钱谱多不收录.下面是笔者收藏的花轮钱. 图1为唐开元通宝钱.此钱厚重,但钱文漫漶,面外轮被刻成辐射线状,这是我所见年代最早的花轮钱.图2为北宋祥符元宝钱,此钱制作规整,钱文深峻,钱背刻成斜齿状.图3为清宝泉局道光通宝大样钱.此钱硕大厚重,经锉磨后直径29.4毫米,厚2毫米,重量仍有7.7克,钱的外轮锉成齿轮状.  相似文献   

5.
2002年3月份,咸阳市对渭河河堤进行拓宽改建,在基建工地常有古钱币出土.有一位民工就挖出一些古钱,在这些古钱中有一串锈结成棍状物的大钱,他们将其砸开后发现均为"永昌通宝"钱,有60多枚,另外还有部分零散钱币,经过清理,它们分别是"正德通宝"大花钱、"永昌通宝"、"崇祯通宝"小平钱,共有4枚.从这些钱的内容来看,最早的是明"正德通宝"钱,最晚的是明末农民起义军建立的大顺政权货币"永昌通宝"钱.  相似文献   

6.
日本今井贞吉著的<古泉大全>内集253页(天津古籍出版社本)载有一枚"宣和通宝",注名为"旧谱己通皇恩手",标级为"风云".此钱的版式不似北宋钱,而具安南钱风格,今集到一枚该钱,得以仔细观察.觉得无论从铜质、厚度、书体特点看"己通皇恩手"宣和通宝应是安南铸钱.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从泉友处交换得一枚异版"裕民通宝"背"一分"钱,该钱直径28.5毫米,穿宽6毫米,重6.35克,青铜质地,钱文仿宋体,钱面"裕民通宝"四字对读,背穿右铸"一分"字样,表示折银一分.该钱与普通"裕民通宝"背"一分"折银钱的最大差异在于,正面钱文"民"字下有一巨星.该星纹直径1.2毫米,形状为规整的圆形,高高凸出地章,非常惹人注目(如图).笔者收集有不少裕民背"一分"折银钱,如此异版钱还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8.
1998年秋,笔者在一堆杂钱中挑得一枚同治通宝背满汉"宁"字钱(见图),该钱径26、穿5、厚1.6毫米,重5.1克,宽缘大字,笔划粗壮,铸造精美,青铜质.关于同治通宝背满汉记局钱,钱币界大多认为"系后期仿康熙制补铸",且多定为未见传世.近年多有发现.此品的发现为同治通宝背满汉记局钱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  相似文献   

9.
近读<西安金融>2000年第5期郭光才先生的<几枚稀见古钱>一文,觉得有的并不稀见.作者主要将自己所藏的较为精美钱币与一些图谱对照,称之为母钱、样钱.笔者未见实物,仅看拓图,觉得其中如大定、洪武背福、乾隆等币,文字一般,面背平夷,恐不具备母样或样钱特征.尤其被作者称为稀见的元丰通宝篆书小平广穿小字版,实际上是一种普通品.所谓"此钱查诸谱未录"实为奇谈,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日本<古泉大全>就载有一品,称广穿园冠版,定级为十级,即最多的一种,今人有些工具书上也录有图谱,为常见品.笔者手中就有数十枚之多,现选拓4枚附后.  相似文献   

10.
13.宣和通宝正郭(图21),直径31.1毫米,郭厚2.1毫米,穿边长7.2毫米,重8.2克.同版流通钱典型数据:直径30毫米,郭厚2.2毫米,穿边长7毫米,重7.6克. 14.宣和通宝长通(图22),直径31.9毫米,郭厚1.9毫米,穿边长7.6毫米,重6.8克,各谱未载.此泉应和《北宋铜钱》第591页上的3709号钱成对.同页上的3708号隶书钱应命名为正郭长通狭字,暂无对品.  相似文献   

11.
<陕西金融·钱币研究>2000年第6期刊发张凤坤先生<也说大观通宝平钱版别>一文,……是据一般的"广穿"大观通宝平钱穿径最大不超过6.6CM…….笔者再翻旧藏,找出一枚大观通宝平钱,该钱径2.45,面穿0.68,背穿0.58,厚0.17CM,重4克(见图).该钱钱文俊秀纤细,铸造规整,特别是"通"字犹狭短.所袁林先生等著<大观通宝平钱刍议>一文(见<陕西金融·钱币研究>1993年第12期)9,小通版类:<大全>中的"小字广穿"版(图38)……钱文"通"字、"观"字犹显狭小,故名.这类钱边缘一般较宽,制作虽多有不精整,但钱肉较厚,重量合乎常制,出于官炉所铸无疑.  相似文献   

12.
民国重宝当十钱最早披露于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据<上海钱币通讯>第40期徐渊、徐晓岳的<"民国重宝"背直读"当十"钱>文章介绍,现存世多见的民国通宝当十和民国通宝背东川小钱都是民国初年时云南东川矿业公司所铸,系就地取滇铜提炼浇铸而成,作为该公司发放工资之用.  相似文献   

13.
篆书开元通宝钱为五代南唐中主元宗李璟时铸.陶岳<货泉录>中记有:"韩熙载上疏,请以铁为钱,其钱之大小一如唐开元通宝,文亦如之,徐铉篆其文."今但见铜钱,其钱如图.钱径25.0毫米,钱穿7毫米,钱厚1.0毫米,钱重3.5克.边廓宽阔工整,制作精好.币文婉转流丽,清秀古雅,有文质彬彬之貌.该钱有隶式对钱,始开对钱历史之先河.徐铉在南唐李璟时官至吏部尚书,精小学,工篆隶.由他篆书的开元通宝钱,为南唐所独有.睹物思人,因徐铉而又联想到了南唐后主李煜.  相似文献   

14.
一、开禧通宝背"利"折十大铜钱 1997年春,雅安市草坝镇摆摊收购瓷器、木器、杂件的古董小贩白某,从一农妇手中收得宋铁钱数枚.其中有开禧通宝背"利"折十大铜钱一枚,由于白某对古钱币知识不甚了解,就低价让给我市一位古钱爱好者竹某,竹某开初不知该钱的珍贵,约我到他家鉴赏,鉴赏后我告之乃蜀中利州绍兴铁钱监未铸行大铁钱的铜试样,十分珍贵,后即拓片和测量了该钱的有关数据.雅安发现此钱的消息不径而走,成都市的古钱收藏家、爱好者多次到竹某处求购,均因竹某要价太高未果.1999年夏,竹某家中急需用钱,故以7000元之价割爱让给我市另一钱币收藏者.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1月在韩城市选得一枚日本钱,面文"宽永通宝",背穿右有一"文"字,首画点作"√"状,颇异,为一异品钱.径17.7,穿5.3,厚0.07毫米;重1.05克(图).质为黄铜,略带绿黑色锈.  相似文献   

16.
在1999年末,江苏省宜兴市郊出土一批南北朝时期铸的钱币--"太清丰乐".据<简明钱币辞典>157页:"太清丰乐是南北朝时期铸钱.一说为南朝梁武帝太清年间(公元547-549年)铸,一说为西凉张天锡称太清时铸.  相似文献   

17.
何康民 《西部金融》2004,(12):63-64
徽宗执掌国家大权二十五年(1101-1125),前后更换年号六个,诏行权钱六种十一品.其中崇宁年间(1102-1106)诏行的崇宁重宝钱,可称得上是一个亮点.建中靖国铸行圣宋元、通宝,崇宁六年五月废夹锡钱,这是徽宗皇权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的"夹锡钱",似乎笼罩着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8.
<钱币研究>2000年第2期刊王军、喻战勇先生<浅议"宣统通宝"大样钱>一文(以下简称"一文").文中关于宣统大样钱"……双点通版式单一",和"……双点通满文‘宝'字出头等"的论述,笔者对宣统钱并无专题研究,见"文中"详细介绍宣统大样钱各版式的区分,给我很大启发.我也将收集的四枚宣统大样钱逐一与"文中(图一)"进行对照,发现我的四枚钱全是双点通,其中,三枚版式与"文中(图一)"各不一样.  相似文献   

19.
宣和通宝短宝薄肉通寄郭广穿 笔者前些时候收拾旧藏时,一枚宣和通宝短宝类的小平钱穿孔较大,引起了我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货币的失蜡法铸造工艺,早在唐人郑虔<会粹>一书中已有记载:"欧阳询初进蜡样之日,文德皇后掐一甲迹,故开元通宝钱上有掐文."<唐会要><通篮考异>也说:"为铸钱进蜡样."郑虔<会粹>成书之时距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不足百年,当有可信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