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成渝经济区规划的意义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国家已经把成渝经济区列为四大重点关注的经济区之一,标志着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已经纳入国家重点发展规划,这将使成渝经济区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成渝地区包括成都、重庆两座特大城市,16个中等城市和17座小城市,共由35座城市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密集调研并支持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的重要历史时期,四川广安市率先提出了"立足四川、面向重庆、走向世界"的开放式发展战略,深度融入重庆市,努力打造成为川渝合作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3.
由川渝数十位专家历时两年进行的《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课题已经完成,并受到中央高层重视。研究报告认为,成渝经济区具有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区不同的区域特点和不同的经济结构特色,它在全国的区域分工和空间布局中完全可以扮演一个“五个基地、一个屏障”(能源基地、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以IT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带动西部发展的重要角色。从未来发展的趋势看,成渝经济区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五极。岁末年初,适逢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第一…  相似文献   

4.
辛辰 《西部论丛》2006,(1):12-17
由川渝数十位专家历时两年进行的《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课题已经完成,并受到中央高层重视。研究报告认为,成渝经济区具有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区不同的区域特点和不同的经济结构特色,它在全国的区域分工和空间布局中完全可以扮演一个“五个基地、一个屏障”(能源基地、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以IT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带动西部发展的重要角色。从未来发展的趋势看,成渝经济区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五极。[编按]  相似文献   

5.
川渝竞合大势越来越近,成渝中心城市的辐射和政府层面的推动,已经让区域内各板块开始"胎动"。11月27日,在金牛宾馆一楼会议室的讲台上,刘捷专注于手中川渝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的讲稿,语气平和稳重,15分钟后,他急匆匆离场。此次论坛是四川和重庆两地建立成渝经济区以来的第二次政府、学界和企业界之前的综合性高层论坛。刘是四川  相似文献   

6.
由川渝数十位专家历时两年进行的《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课题已经完成,并受到中央高层重视。研究报告认为,成渝经济区具有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区不同的区域特点和不同的经济结构特色,它在全国的区域分工和空间布局中完全可以扮演一个“五个基地、一个屏障”(能源基地、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以IT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带动西部发展的重要角色。从未来发展的趋势看,成渝经济区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五极。成渝经济区跃然而出  相似文献   

7.
4月2日,四川、重庆两省签署了《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这标志着川渝将携手打破行政藩篱,联手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成渝经济圈。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2011,(17):9-9
日前,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四川省贯彻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暨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工作动员大会上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是一个跨省市、“双核”带动的规划,只有加强川渝合作,“一家亲、一盘棋”,才能完成国家赋予的重大任务,实现《规划》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9.
4月2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和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鸿举在四川成都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首次确定了“成渝经济区”的地理范围,确定建立统一的工作和协调机制,并就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市场体系、产业协作、共建生态屏障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这标志着川渝将自觉携手打破行政藩篱,联手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成渝经济圈。  相似文献   

10.
今年初,国务院批准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该规划提出,“推进重点地区率先发展,加快建立成渝等重点经济区”;6月,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重庆、成都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务院的两次批准,不仅指明了川渝合作的方向,也进一步赋予了川渝特殊的历史使命,揭开了川渝合作新的篇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川渝地区是我国西部的重要经济区.近年来这一区域发展较快,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视,同时也得益于川渝两地近年来的密切合作.2004年2月,川渝两地签署了<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其后还签署了6个专题合作协议,这个一揽子协议简称为"1 6"合作框架协议,这个一揽子协议简称为"1 6"合作框架协议,被视作提升川渝两地交流合作层面、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促进两省市共同发展的重要推进器.  相似文献   

12.
沈飞松 《今日重庆》2021,(11):62-65
成渝地区自古以来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区域早已存在.随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相继建立,川渝两地政界、学界开始筹划经济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路径.2006年,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正式提出建设成渝经济区;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3.
川渝两地自1997年重庆直辖、巴渝分治以来,就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联系。当年,成渝签定《友好合作意见书》;2001年,成渝签订《成都、重庆友好合作座谈会会议纪要》,以及经济、旅游、交通运输、商贸、工商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议;2002年,成渝签订《经济技术协书》;2004年2月,重庆市委书纪黄镇东、市长王鸿举率团入川,双方共同签署“1+6”协议,包括《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以及6项合作协议,更开创了川渝结盟新纪元;2005年全国“两会”前夕,四川省组织庞大的党政暨经贸代表团来渝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考察访问,双方就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达成新共识。通过两地政府对加强新时期川渝合作的足够重视和实际行动,我们看到了川渝合作的美好前景,也感受到两地人民“巴蜀千载情,川渝一家亲”的深切情怀。  相似文献   

14.
谁将成为中国下一个经济增长极?在西部,川渝两地联合打造的成渝经济区成为最有可能的候选者。  相似文献   

15.
2004年3月10日,本刊收到四川省社科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刘世庆的来信——最近我们拿到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招标课题“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据国家发改委规划司领导介绍,国家“十一五”规划将傲3个跨行政区规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成渝经济区目前成为热门话题。我们承担成渝经济区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这段对间都在搞调研,10月拿出定稿交国家发改委。调研中发现,有许多很有特点和亮点的素材,我拟定了以下一些题目,不知贵刊是否有兴趣。  相似文献   

16.
川渝两省市自然地理相似、人文习俗相近、社会经济交往频繁,市场互为依托、产业关联性和互补性强,对内对外通道相联,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同时,这一区域也是西部经济基础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西部大开发规划的重点开发区。本文分析了成渝经济区发展特点,并对其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成渝经济区的因由及其面临的现实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回顾成渝经济区的由来,同时列出成渝经济区发展面临六大现实问题:成渝经济区能否成为和如何成为西南甚至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成渝经济区的协作发展问题;成渝经济区的特色经济、特色产业以及产业协同发展问题;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问题;成渝经济区城市、城镇体系建设问题;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的问题。未来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应着力研究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产业空间布局战略、协调机制、对外开放、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20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重庆所有区县中,潼南是毗邻四川县市最多的对外开放重要门户。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机遇,潼南紧扣"两城""两都""两区""两基地"发展定位,不断深化川渝毗邻地区交流合作,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支撑服务能力,不断培育新动能、壮大新势能,努力打造联系成渝、联动周边、联结遂宁的川渝合作"桥头堡"。  相似文献   

19.
自2004年川渝两省市政府签署《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以及交通能源、旅游、农业、文化、广电、警务6个专项合作协议(简称"1+6"区域合作协议)以来,川渝合作与发展得到社会各界更加广泛的关注。在川渝两省市政府的推动下,两地企业、各民主党派、商会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积极主动地开展双向交流与合作,取得了积极的合作成效,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20.
经过数年的民间交流和学术界的研讨,2004年,川渝两省市旨在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合作终于进入实质性阶段。2月,两地高层在蓉签署了《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和《关于共同推进川渝两省市重大交通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合作协议》、《关于加强川渝两省市文化合作共谋文化发展的协议》、《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的协议》、《关于进一步加强川渝两省市公安机关警务联勤工作的协议》、《关于共同推进川渝两省市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的合作协议》、《关于加强川渝两省市旅游合作的协议》等六个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