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入世会对中国的汽车产业有怎样的影响呢?有人觉得进口车会大量涌入中国,对中国汽车产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也有人认为入世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契机,中国汽车工业可以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以此壮大中国自己的汽车产业。让我们看一下市场潜力最大的家用轿车,从价格角度分析,五年内中国  相似文献   

2.
现在我们的一只脚已经迈入了世贸组织的门槛里,世贸组织成员国中.只待与墨西哥的最后协商了。诸多的行业都为 WTO三个字而紧张不已;因为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次挑战。 根据中美双边协议.我国汽车进出关税在2005年前将由日前的 80%- 100%降至 25%,汽车零件的平均关税将降至 10%,汽车进口配额在2005年前取消。由于我国汽车工业尚属幼弱性工业.面对关税的大幅度下降.毫无疑问要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因此。入世后如何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加入WTO,无疑会给我国的汽车工业带来诸多…  相似文献   

3.
汽车:关键是价格与消费信贷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轿车零售价是国际市场的两倍,进口汽车的关税“壁垒”高达80%~100%。由此,很多人认为“入世”对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挑战在于成本。其实未必。汽车是一个规模经济性非常强的产业。成本有没有竞争力,规模是决定性因素之一。我国  相似文献   

4.
汽车价格的走势是目前最为热烈和敏感的话题。根据1999年11月中美入世谈判协议:中国的汽车关税从中档轿车80%、高档轿车100%降至2006年的25%。2002年下降30%,是五年内下降幅度最大的。到2005年分阶段取消进口汽车配额,允许外国汽车公司对中国汽车工业融资和非银行外资金融机构提供汽车贷款服务。 一、过渡期内国产汽车价格下降快于关税减让速度,才能应对进口汽车价格冲击 入世后,进口汽车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对我国汽车工业造成极为猛烈  相似文献   

5.
面对“入世”给中国旅游业带来的冲击,有人提议设法对中国业界进行政策保护。有关人士认为,应该以积极的态度研究“入世”给旅游行业创造的发展机遇,不应该以消极的态度研究怎样抵抗。现在,面临“入世”,真正感觉到冲击比较大的,是开放不足的行业。越保护,越是落后;越落后,越是寻求保护。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加入WTO已指日可待。但“入世”对国内的企业而言,机遇与风险同在。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等对外经济政策的放宽,将使大批跨国公司和国际财团,涌入中国市场,无疑会挑起市场的新一轮竞争。面对来势凶猛的冲击,家电经营业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7.
入世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同样毫无疑问的是:入世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无限商机。关税的大幅度下降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或取消,给企业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入世就意味着产品可以畅通无阻地进人国际市场,入世后的企业就一定比人世前拥有更多的市场机会吗?我们认为:不一定。至少,从“绿色”角度看,企业还需要具备一张“绿”卡一一一张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否则,只怕入“世”容易入 “市”难哪。 一、 绿色消费: 21世纪的消费主流 品 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大力发展工业文明。人们生活水平和生…  相似文献   

8.
沈艳兵 《经济界》2000,(5):63-66
加入WTO给中国许多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相对落后、缺乏竞争的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其中汽车工业格外引人关注。在新的世纪,中国“入世”后,汽车工业会有什么变化?车价会降下来吗?对轿车工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汽车工业在资产重组,观念转变等方面存在很多让人担心的问题。中国一旦加入WTO,整个汽车行业都将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本文就中国汽车业的现状及入世对汽车业的冲击进行了重点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一、中国汽车业的现状1、起步晚,尚未形成经济规模。中国汽车工业总体落后世界约15年,…  相似文献   

9.
酝酿了14年的中国“入世”问题终于露出端倪。在欣喜与忧虑交织的气氛中,中国汽车工业的“长子”——一汽集团公司平静如往常。前不久,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竺延风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喜忧参半谈到“入世”后给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竺延风认为,加入  相似文献   

10.
贾新光 《数据》2011,(12):8-9
入世之前,业界对汽车工业的命运曾有不同的预测和判断,大部分比较悲观,如国内一家中央级研究机构通过模型运算,认为入世之后中国汽车工业将有20%的企业倒闭。  相似文献   

11.
一、入世对重庆工业的主要影响 直面“入世”,机遇与挑战并存,权利与义务对等。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入世”的利与弊,力求抑弊扬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从长远发展看将有利于重庆工业的全面发展。重庆工业受到的冲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国外企业的直接冲击,二是沿海地区在国外企业的竞争冲击下,向内地转移对我们造成的影响。从行业看,重庆汽车工业受冲击最大,电子工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也将受到国外产品较大的冲击,纺织工业明显受益。 从全国来看,汽车工业将是入世后受冲击最大的行业,这种冲击主要是针对排量在1升以上…  相似文献   

12.
《经营者》2006,(2)
当WTO的规则已经成为市场准则的时候,中国企业开始面临真正的挑战。未来一年,入世的“关键词”是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和部分化工产品关税下调,以及银行、保险、电信、分销的进一步开放。  相似文献   

13.
面对入世,公众普遍关心的莫过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了,由于世界汽车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一旦加入WTO,中国市场开放,世界知名的各个汽车厂家如通用、福特、大众、丰田、雪铁龙等势必会大规模地进入我国市场,从而对国内汽车工业形成严重冲击。面对这种形势,国内汽车厂商在市场营销策略上如何应对,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入世后,中国管理咨询公司怎么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12月11日,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终于如愿加入WTO。入世是众多国内消费者的福音,但对于众多的中国企业并非那么美妙。根据中国“入世” 谈判的原则,中国在今后的3—5年内,要降低关税、开放市场、给予外资国民待遇等,中国公司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对跨国巨人的围剿,中国的管理咨询公司将如何应对?笔者认为,应努力做到以下六点。 一、细分市场,准确定位 管理咨询的市场层次十分丰富,因为市场的细分变量很多,比如按管理咨询的内容分,有信息咨询、战略咨询、可行性分析、投融资、企业重组、购并、人力资源管理、营销…  相似文献   

15.
面对“入世”后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总体上与其尚不在一个档次。面对关税贸易壁垒大幅降低、知识产权门槛明显提高的竞争态势。我国产学研组织在知识产权方面仍处于受制于人的局面。因此,正视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策略上的差距,使企业拥有强大知识产权武装。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应对“入世”严峻挑战的重要举措。是当代中国企业家的历史职责。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6.
企业管理如何应对“入世”冲击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入WTO指日可待。在一片“狼来了”的惊呼声中 ,不同的心态尽现无疑 :有人忧心忡忡、灰心丧气 ,有人义愤填膺、厉声斥责 ,也有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事实上 ,恐怕所有中国企业都需要共同面对的东西 ,就是加入WTO对企业管理带来的冲击、机遇和挑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入世”将使中国的每一个企业家或企业经营管理者真正理解什么是现代企业管理 ,以及现代企业管理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清醒认识“入世”给中国企业管理带来的冲击“入世”给中国产业带来的冲击是多种多样的。保持清醒的头脑 ,充分认识冲击带来的危害 ,是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车工业一度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误区。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可逆转的局面,中国汽车民族工业何时才是出头之日?引人注目的德科“走出去”战略,正是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去年,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学术团应邀访问了日本。访日期间,日本各界人士对中国汽车工业以及中日汽车工业合作问题,发表了许多看法。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总趋势上,日本有关人士均认为,中国汽车工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丰田公司公关部次长影山寺司认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现在更主要的是盯住中国市场。三大公司都想在中国建厂,但没有在日本建厂的想法。”当然座谈中,他们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国汽车工业崛起后的担心。影山寿司就坦率地讲:“在亚洲,将来中国的汽车工业会比韩国汽车工业对日本威胁更大。”  相似文献   

19.
科技与生活     
“入世”将给中国人带来什么 入世后,不少国外产品会进入国内市场,降价是大势所趋。物美价廉、空前丰富的产品种类以及高质量的服务,是入世给老百姓带来的第一大实惠。 汽车:入世后,进口轿车的价格逐渐下降三分之一左右,同时还将带动我国轿车消费政策的转变。 信息技术产品:将可能是入世后第一类实现零关税的进口商品。到2005年,我国不再对半导体、电脑、电脑产品、电信设备等信息技术产品征收关税。 电信:入世后,我国将允许外资在所有电信服务中占49%的股权,在增值服务和寻呼等服务业中占51%的股权,老百姓可以据此预期电话费、寻呼费、上  相似文献   

20.
调查背景 2006年来了.入世时中国政府对汽车产业承诺的期限到了。中国的汽车产业面对的是,2006年1月1日.进口轿车的关税要降至28%:从2006年7月1日起.汽车的进口关税要降至25%.零部件的关税要降至10%;2006年12月11日后,在汽车和成品油服务贸易领域.如汽车和成品油的批发和零售等领域.取消外方通过合资控股经营的连锁店数量超过30家的限制:允许国外非金融机构进入,从事汽车贷款业务;逐步放宽省级政府轿车项目审批权;取消发动机合资企业外方控股不能超过50%的限制。至此.中国汽车作为弱质产业保护的晟后一道护身符将取消。中国汽车产业正式进入后保护时代。[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