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合同法》中有关外贸代理制的规定1.《合同法》关于行纪合同的规定。根据我国《合同法》第414条规定,行纪合同是指“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行纪人要按委托人的指示,妥善处理委托事务并负有妥善保管、合理处分、转交财产以及报告委托事务处理情况的义务,行纪人有权收取费用,在一定条件下,提存委托物以及对委托物行使留置权。我国新《合同法》对行纪合同也采取的是两段式合同的原则。2.《合同法》关于部分披露委托人代理制的规定。我国《合同法》第402条规定: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的授…  相似文献   

2.
论外贸行纪合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一、外贸行纪合同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所谓外贸行纪合同,又称外贸经纪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买卖等进出口业务,委托人给付报酬的合同。作为行纪合同的特殊类型,外贸行纪合同既应符合行纪合同的法律特征,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外贸行纪合同在以下两个方面有别于普通行纪合同:第一,外贸行纪合同中的行纪人必须是享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外贸经营权是由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根据各个企业的对外贸易状况和规模而个别授予的,是企业从事外贸业务的资格。随着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外贸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了合同订立过程中的缔约过错责任,即在合同订立过程中,违反<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是我国合同法律制度的一项重要的新制度,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卢晓丽 《消费导刊》2011,(9):143-144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地相继新建许多贸易信托、房地产中介机构、独家销售公司、行纪等机构,由于行纪人往往是在一定领域内从事专门性行纪活动,比较了解行情,熟悉业务和供求关系,且手段简便、灵活,可以为委托人提供有效的服务,维护委托人的利益,更有利于委托人进行各种交易活动,因此研究行纪合同的性质及法律效力对保障市场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永鑫 《商场现代化》2006,(25):291-292
一、我国<合同法>关于要约变更的规定及对合同的影响 要约与承诺是合同成立所必不可少的法定程序,它们构成合同的轴心.要约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提出愿望,按一定条件同对方订立合同,承诺是受要约人以作出声明或以其他行为表示同意.然而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有时对于要约的内容,受要约人不一定会全盘接受,或者会作些细枝末节的添加,或者会提出较大程度的修改,,也就是说,受要约人有时不会对要约的内容丝毫不变地接受,也不会完全拒绝,即对要约提出变更.我国<合同法>第30条规定: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第31条规定承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非实质性变更的,除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或者要约表明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任何变更的以外,该承诺有效,合同成立,合同的内容以承诺的内容为准.合同法的规定表明:即使要约的相对方对要约做出了积极的回应,甚至明确表示同意,但如果这种同意中对要约的内容做出了哪怕是微小的改变,也可能导致合同不成立.  相似文献   

6.
一、现行法关于无权处分法律效力的规定 <合同法>笫51条规定:"无权处分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权处分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该条是关于无权处分法律效力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关于违约责任规定,与大陆法系民法相比,在违约责任的构成体系上有着重大的区别.根据<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违约责任的构成体系包括:实际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适用定金罚则.而在大陆法系民法上,其违约责任的构成体系,主要是由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和定金罚则组成.此外在买卖合同、承揽合同中还存在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二者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杜菲 《商》2014,(29):217-217
居间活动在现代社会发展极其迅速,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了很多法律问题。我国在立法时采用了大陆法系对居问的立法模式。将居间合同作为一个新增有名合同与委托、行纪并列入《合同法》分则。居问与委托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其法律后果并不同,实践中经常无法将二者区分清楚,并且对居间合同当事人的确定以及对“跳中介”的认定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案例分析来阐释法院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以此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要约内容必须确定,否则要约无效,合同不能成立.然而,要约是否必须涉及何种交易条件,在不同的国内法和国际规则中却有不同的规定.本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美国统一商法典>、<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欧洲合同法原则>与<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比较研究发现,除了标的物名称之外,要约的确定性并不意味着要约中必须具备某个具体的交易条件,交易条件缺失的要约在特定的交易中仍不丧失其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一、拍卖行为的法律性质拍卖是指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在拍卖活动中涉及的法律关系:一是拍卖人与委托人的关系。它具有民法中典型的行纪法律关系的性质,拍卖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商品的买卖或其他商业上的交易并收取报酬。委托人与拍卖人之间必须订立委托拍卖合同,拍卖人与委托人的权利义务,主要是由此来确认和具体规定的。二是拍卖人与买受人的关系。拍卖活动是拍卖人与众多竞买人之间公开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法律活动。拍卖成交后,拍卖人与出价最高的竞买人(即买受人)之间…  相似文献   

11.
合同又称为"契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零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争议解决和索赔管理所获利益在合同价款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合同双方谁能够解决好两个问题谁就会在合同中获利.  相似文献   

12.
一 新<海关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报关企业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办理报关手续的,应当对委托人所提供情况的真实性进行合理审查."所谓"合理审查",是指报关企业在接受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义或者以自己的名义向海关办理报关手续时,对于委托人提供的有关报关事项的情况应给予合理注意,以保证其真实性.简言之,"合理审查",就是报关企业对委托人提供报关情况的一种合理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对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国有企业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劳动合同法>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国有企业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其次深入研究了<劳动合同法>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影响,最后提出来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对<劳动合同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付吉元  邓楠 《商场现代化》2005,(25):110-111
目前我国涉及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合同法>、<劳动法>,以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构成了我国对商业秘密保护的主要防护网.但是我国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在法律形式和法律内容上存在的不足是明显的.为了保护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我国有必要从私法角度制定一部统一的哪<商业秘密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拍卖》2010,(7):14-18
5 拍卖委托5.1 委托拍卖合同的签订拍卖人接受委托人的拍卖委托的,应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拍卖合同(参见附录A)。拍卖人与委托人签订委托拍卖合同时,拍卖人应要求委托人提供身份证明:a)委托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供有效身份证或者护照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可的其他有效身份证件;b)委托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提供有效注册登记文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者合法的授权委托证明文件;c)代理人委托拍卖标的的,应提供授  相似文献   

16.
合同履行地点与方式条款作为<合同法>规定的合同中一般应当具备的条款,虽然在订立时经营管理人员都想到了,但是对于如何在合同中订立对自己更为有利的条款注意得不够,以至于在双方发生争议时,使自己陷入被动地位.下面就结合一起典型案例的分析,谈谈合同履行地点与方式条款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合同中应如何订立对自己更为有利的条款.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不与律师签订委托代理合同。根据规定,当事人聘请律师,应该与律师所在事务所签订委托代理合同,由律师事务所指派律师代理(在实际中,律师事务所一般会尊重委托人的意见,让委托人指定律师代理)不允许律师私自收案。如果不与律师事务所签订委托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法>的诞生 1.<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背景.2008年,<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劳动合同法>是继<劳动法>之后我国劳动法制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买卖合同是贸易活动中各类协议的主要类型,一般指一方(出卖人)交付标的物于另一方(买受人),对方(买受人)受领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并向出卖人支付价款的合同.买卖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但合同有效成立后,常因各种原因导致履行不能或履行不必要,当事人唯有通过解除自己的合同义务才能达到救济之目的,致使合同的解除成为必要.本文试通过对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之比较,探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无权处分行为,通常指无权处分人以自己名义对于他人权利标的所实施的处分行为.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权处分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权处分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根据该条,无权处分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但是,将无权处分行为的法律效力规定为待定,既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又不利于法律的实践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