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会计在实务处理中应坚持保守主义观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将谨慎性原则列为我国会计实务的一大原则。本文对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表现和全面运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准则>中十二条原则中的一条重要性原则之一,它既是我国在1993年进行会计改革时从西方引进的一条原则,又是一修订性惯例.1992年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并同时在分行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中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作出了规定,如允许计提坏账准备,有些行业固定资产折旧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存货发出的计价可采用后进先出法等.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为此,改革后的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都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但在理论研究和会计实践中如何正确理解和遵循谨慎性原则,是仍需给予重视并认真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认识及看法。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采用的依据谨慎性原则也称“稳健性原则”或“保守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的预计”。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少预计收入和净收益,多预计损失和费用,其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4.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各个方面。扩大谨慎性原则的使用范围.有利于挤去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作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鉴于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情况,这一原则在会计实务中被屡屡强调。但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不应违背真实性原则,即企业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应保证其会计信息的记录及披露应该客观真实,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及赢利情况。否则,若因运用谨慎性原则而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则违背了谨慎性原则的初衷。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因过于强调谨慎性原则,致使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产生不少缺陷,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6.
会计原则中应列入收益的划分原则周永生,孙宝成《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会计核算的12条"一般原则"、为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规范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石。但对收益的划分原则,即划分经营性收益与资本性收益的原则,未列入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一大缺陷。笔...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1993年颁发的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原则大纲《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农村信用社会计核算工作严格遵循谨慎性原则,既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正确核算本期损益的需要,也是稳健经营...  相似文献   

8.
谨慎性原则是《国际会计准则》的一项会计核算惯例,也是我国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本文对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作些浅谈。  相似文献   

9.
陈立新 《绿色财会》2007,(10):21-22
《会计法》中的谨慎性原则也称稳健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者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运用始于#77%年。当时,在《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行业会计制度中采用的是有限定的谨慎原则:(#)应收帐款允许计提坏帐准备;(!)固定资产折旧允许采用加速折旧法;(%)存货计价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等。谨慎性原则的实质体现不充分,运用范围较小。之后,在陆续颁布实施的具体会计准则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对谨慎性原则的采用不断进行拓宽和加强,使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得以更充分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会计一直以来都是把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作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虽然在一般原则中取消,但在总则第九条中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直接明确了权责发生制的企业会计基础地位.正是有了这个会计基础,企业的期间损益才不会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2.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新《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固定资产准则)从及时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稳健经营的谨慎性原则出发,制定了具体的会计核算办法。  相似文献   

13.
财务分析中的稳健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  相似文献   

14.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在日常会计核算中应用广泛,涉及会计事项的诸多方面。合理、恰当的运用会计谨慎性原则,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谨慎性原则贯彻难的原因及对策洪晋祥,王克雄,郑卫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财会改革借鉴国际惯例,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把谨慎性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加以明确。认真贯彻谨慎性原则,是一项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的工作。一、贯彻谨慎原则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是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主义。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  相似文献   

17.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类交易,按照交易对象的属性,分为非货币性交易和货币性交易。非货币性交易不同于企业发生的一般交易(货币性交易)行为,其会计核算与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有着很大的区别。为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1999年6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原准则”)。实施一年后,财政部在2001年1月发布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新准则”),对原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标准作了重大修改。本文拟简要分析新旧准则的损益确认原则的差异,并作简要评…  相似文献   

18.
《会计法》中的谨慎性原则也称稳健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者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风险和损失,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作为一项会计原则,稳健性原则由于其在实务操作中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因而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审慎列为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之一。但又指出,审慎的运用并不允许诸如设立秘密准备金,过份提取准备,故意压低资产或故意抬高负债或费用,…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会计核算应遵循12项基本原则,而《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第2款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即实质量于形式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