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落下帷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新一轮改革的目标是升级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必须转型升级战略节点,而转型升级必须依托创新驱动方有所成。  相似文献   

2.
何祎男 《浙江经济》2007,(24):24-25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便驶入了改革开放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近5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超过10%的增长快速前行。中国经济已经到了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单纯的数量增长再也无法掩饰经济运行内在的体制机制缺陷。所以,应当让中国经济适当喘息一下,理顺发展的制度体系,以期让自身成长潜力持续释放。而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出的“两防”等信息,说明了高层决策者们对于当下经济形势的深思熟虑。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变换,我国依靠投资和出口来驱动经济增长的原有发展模式已经逐渐失效,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已经丧失,中国经济面,临转型的严峻挑战。中国现有的产权制度即资产和土地的国有化是形成当前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原因,经济转型必须对现有产权制度进行变革,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使经济发展模式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和内需增长驱动。这注定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刘锋 《新财经》2010,(10):25-25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之时,恐怕没有人能想象到中国经济能以这样惊人的速度和路径复苏,其波澜壮阔,令人叹为观止。2010年中国GDP总量按照官方数据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此时的中国经济已经是庞然大物,然而中国经济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中国城市化的进程、经济转型的进程将成为未来二十年中国冲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巨大引擎。  相似文献   

5.
香港经济复苏并非坦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可Kun 《开放潮》2001,(8):25-26
虽然特区政府要到8月底才公布香港上半年经济数字,但是近几月来香港经济在各方面的客观表现.已越来越使人感到今年香港的日子并不好过。 承接2000年强劲复苏的态势,港府曾预测今年会在去年10.5%的经济增长基础上增长4%。由于香港从来就是一个国际经济大都会,外围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香港经济的上下起落,既要看到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这是有利的因素;也要看到国际经济的形势变化.特剐是美国经济在长达10年繁荣之后开始放缓——这是不明朗和不稳定的因素、事实已经证明: 正是由于美国经济的放缓,加上日本已经多…  相似文献   

6.
日前,参与“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的经济学家给出了经济复苏的展望。经济复苏的信号带动了资本市场的向好,资本市场已经先于经济基本面见底。国内经济如果要成功实现从复苏到转型,还须借助资本之手,建立一个有效的资源配置体系,加快资本市场建设,通过资本之手,推动创新产业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转型提供保障。拉动内需与发展新兴产业是经济转型的主要内涵,而借助于资本市场之手能够有利的促进经济转型。一方面,健康与发展的资本市场能够刺激人们的信心,带来财富效应,从而拉动内需;  相似文献   

7.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2日】中国经济改革的未来之一: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世界 全球金融危机的高峰似乎已经过去: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速回升到8.9%,美国道琼斯指数再度突破10000点。世界经济已经开始从危机中复苏,至少在即将过去的2009年。  相似文献   

8.
【美国之音3月29日】美国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28日在华盛顿表示,中国经济畸形发展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提升消费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是当务之急,但是又非常艰难。他呼吁,北京和华盛顿都应该对此有足够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对于2012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去年12月12日至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进行了很多警示,比如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  相似文献   

10.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国内外的评价总体上说相当高,但说到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看法就大不相同,经常听到的说法是“粗放”、“低效”,如此等等。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绩效”和“模式”评价如此不一,颇令人困惑。  相似文献   

11.
《海外经济评论》2006,(47):9-10
【美国《Global Beat Syndicate》11月16日】新闻媒体拿印度和巴基斯坦比较还是不久前的事,然而,这一比较对象已经改变了: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把印度与中国放在一起比较了。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以平均年增长率10%的速度猛增,而印度也自1991年以来以平均年增长率6%的速度激增。有经济预测专家表示,中国经济将在2030到2040年间超过美国,而印度将在2050年经济力量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12.
【日本《日刊工业新闻》1月5日】2009年谁将握有世界经济复苏的“钥匙”?许多现点认为,是“拥有13亿人口大市场的中国”。当然,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发达国家经济低迷的影响。不过,中国已经迅速地把经济工作的重心从控通胀转移到了保增长上来。在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中,身经百战的企业经营者们秉持着“澈荡中孕育着希望”的理念,为了利润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13.
【美国《远东经济评论》1月18日】中美经济的相互依存已经发展到何种程度?如果美国经济着凉,中国会不会感冒?初看起来,似乎问题很简单,答案也很明了,因为只要知道中国对美出口规模,大幅度降低此项数据的增长率,再看看中国GDP受到多大影响即可.那么,假设一种极端不利的情况,即中国对美出口的年增长率从由20%降至5%,这将使中国的GDP遭受2个百分点的损失,从而使经济增长率由10%降至8%,影响不算很大.  相似文献   

14.
一、中日经济关系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20世纪80-90年代,是中日经济关系大发展时期,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化,日;较的对华贸易与投资快速增长,到90年代末,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重要的投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转型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到依靠内需拉动经济的转变。中国经济转型的内容包括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增长方式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但是这几方面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介绍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沿革和现实状况,分析了几次经济转型都不完全成功的阻碍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突破当前经济转型阻碍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方:中国经济现在还没到硬着陆的时候,今年经济增速应该在8%到9%之间。不过,今年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到下行通道,经济内生性增长已经开始转冷。——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中国资本存量调整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改进的方法估算了我国资本存量,改革开放以来的资本存量已经翻了不止两番,积累极为迅速。随着中国经济由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的转型,我国资本存量调整的动机也转向需求一方,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需求导向的资本存量调整机制和投资行为已经在中国的转型经济中基本形成,产出水平与资本成本均为资本调整与投资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上海国资》2011,(6):13-13
正方:中国经济现在还没到硬着陆的时候,今年经济增速应该在8%到9%之间。不过,今年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到下行通道,经济内生性增长已经开始转冷。——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  相似文献   

19.
结构调整是中国近年来经济改革的主题。但自从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的政策重点不得不转移到应付危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国已经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结构调整势必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0.
陈向阳 《上海改革》2004,(12):57-60
本文论述了中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社会条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经济转型的要求和加入WTO的情况,中国必须要实现技术创新的模式转换.从以模仿创新为主逐步转向以自主创新寿主推动经济增长.并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实现技术创新模式转换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