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尤其是法律意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一方面,尽管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较改革开放初期已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距离法治社会目标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人群的法律意识差距较大,有的甚至十分淡薄,"权大于法"、"情大于法"、"惧法厌讼"等现象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我国法学界对法律意识理论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仅以宁夏移民社区公民法律意识现状为背景,对法律意识的内涵、影响法律意识形成的因素及法律意识的培养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为民族地区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康建利  石乔楠 《魅力中国》2013,(32):329-329
公民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条件。公民法律意识为加强立法、司法和守法提供良好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本文从法律意识的概念、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途径三方面来研究公民法律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以法治为前提的社会,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建设。公民法律意识常常作为衡量和评价法治水平的标准和尺度。为了提高整个民族的法律意识水平,使广大公民自发的、零散易变的法律心理上升为自觉系统的法律意识,必须经过法律意识的宣传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4.
改革20多年来,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明显提高,但是广大公民现有法律意识诸方面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呈畸形发展态势,即在人们的法律意识结构中,法律认知、义务意识、守法意识,实体法意识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法律情感、法律理念、法律意志、权利意识、用法意识、程序法意识则严重滞后甚至缺失.公民这样的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现实和潜在的思想羁绊.因此,亟需要促进广大公民法律意识诸方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民意识是-种现代社会意识,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迫切需要公民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及信用意识.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国家的实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实行法治虽然存在很多的困境,但只要在我国能够建立法治政府,形成法律共同体,实现司法独立,提高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并且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建立良好的立法、独立的司法和严格的执法环境,法治在中国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7.
法律意识在法治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法律意识作为一种自觉的精神力量,贯穿于人们法律活动的始终和一切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的提出,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关系、政治体制以及价值观念都有了深刻的变化.这些都对当代中国人的法律意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探讨法律意识与社会转型的关系,分析社会转型对法律意识的影响情形,必将对我们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构建现代法律意识,实现依法治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法制现代化建设问题上,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公民的法律意识.应通过重视立法的程序公正、扩大立法过程的民主参与范围、重视执法公正以及增强法院裁判文书的说理性等措施,以培育公民尊重法律、信仰法治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9.
迅速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形成与法治国家相适应的法治观念,是法律教育十分关键的问题.培养法治观念的关键是确立法律信仰,突破人治观念;破除人治观念应从对法律的信仰入手,只有当人们认识到法大于权利,法律是维护自身利益最有效的保障时,人们才能崇尚法律,信仰法律,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10.
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公民的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和增强。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  相似文献   

11.
葛敏 《理论观察》2013,(9):120-121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公民具有相应的法律素质,而法律意识是法律素质的核心。作为中国社会未来主体的大学生,他们的法律意识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有很大影响,而高校负担着教育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应当通过依法治校,增加法律教学实效性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等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2.
孙书建 《魅力中国》2014,(17):159-159
我国法制建设正在不断完善。能否真正践行依法治国方略,需要大学生有良好的法律意识,以此来指导规范自身行为,因而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问题就有其现实价值。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来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法治建设能否顺利进行。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使当代大学生成为懂法、守法、具有良好法治精神的公民。  相似文献   

13.
试析农村法治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法治化过程是渐进发展的过程,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价值目标,必须实现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大力培育全民的法治观念,使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对法律的信仰大大增强;二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强化其为社会公共产品和司法公正。然而,中国在推进法治与建设现代民主国家的进程中,不能忽略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农民在农村的国情,依法治国的推行难点是上述三个方面在农村的整体推进。农村的法治氛围和农民的法律意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国法治化的进程,没有法治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法治化。但是,从目前来看,农村地区的法治现状仍不容乐观,乡镇法治运动的开展呈非均衡态势。笔试图对影响农村法治化进程的几个主要制约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十多年来,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了显著的提高和增强。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数量逐年增加,在这个庞大群体的背后,是留守在农村的广大农民工家庭成员。唤醒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以期带动整个农民群体的法治觉悟的提高,对推动我国的法治进程和加快法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访制度到今天已经演变成一种解决纠纷、救济权益的重要制度,目前,信访既承担了本应该由人大承担的表达公众利益诉求的功能,又承担了诉讼为公民提供救济的功能。如果信访的适用不加限制,则会使公民迷信权大于法,轻视法治,既不利于培养公民的规则意识与法治理念,又不利于核心政治制度的正常运行。因此,应该对人大与司法制度进行法治国家方向的改革,提高其政治地位,发挥其在表达利益诉求和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还存在着参与带有盲目性、组织化程度不高、政治参与不平衡性等问题。公民的参政能力的培育和提高一是要对公民进行政治教育,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质量与效用。二是使公民知法、懂法、用法。使公民自身的政治行为受到法律意识的有效制约;三是培育民众的契约精神,减少盲目从众式的参与,理性负责地使用政治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区因经济发展速度不一,城乡收入差距也呈现出不同变化。本文通过历史数据研究发现,经济较发达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明显低于经济较落后地区。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证实:经济水平的提高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关系。无论对外贸易,还是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都是动态的。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出口和外资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趋势,而进口的影响则与出口相反,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趋势。因此,在新的对外开放格局下,我国各省、市应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市场和技术,改善贸易和投资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法治是我国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快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选择合适的农村法治的模式,加强农村立法,加强农村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农村法律监督机制,切实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途径才能尽早实现我国的农村法治,进而建立现代整体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9.
民主和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公民参与也逐渐成为公共政策制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我国现行政策制定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公民参与程度不够、参与群体不均衡等问题出现。文章以"五一"黄金周的取消为例,通过对其分析,指出现行公共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完善建议:即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公民参与度、加快建设"电子政务",以达到公民参与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相似文献   

20.
研究显示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并不乐观,但是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修养是实现我国法治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到法律信仰的树立这一角度探讨几点想法,以期对大学生法律修养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