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性和股指期货市场与股指波动性两个方面回顾了美国与欧洲对股指期货交易与现货市场的关系进行的研究,目的在于澄清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关系,为股指期货市场存在合理性的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江  林小春 《中国市场》2010,(48):20-23
本文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公共因子模型及带有误差修正的双变量EC-GARCH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及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多层次的实证研究。主要结论为: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但是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弱,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几乎是股指期货的四倍;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存在波动溢出效应,而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不存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佟孟华  江倩 《北方经贸》2013,(9):121-123
针对目前在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研究中,大多局限于单个市场研究,而缺乏对多个市场间研究的现状,借助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和美国的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长期内现货价格引导股指期货价格。而短期两市场价格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两国得出短期价格领先滞后关系略有不同,我国短期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股指期货已于2010年4月16日正式挂牌交易,股指期货是否具有价格发现功能为投资者所关注。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与Granger因果关系探讨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股指期货和股票指数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期货市场?的信息传递速度快于现货市场;在交割月前,股指期货和现货相互引导,进入期货合约交割月后,只存在期货引导现货。  相似文献   

5.
期货合约引入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一直备受争议,且现阶段金融周期与宏观经济的联系也备受关注。故本文以沪深300股票指数及对应的期货合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EGARCH模型,探究股指期货的引入能否有效抑制现货市场价格波动,以及在金融周期波动下,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并从期货市场参与者的角度解释股指期货对于现货市场的作用机理。最终得出结论: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可以有效抑制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而在金融周期的剧烈波动下,股指期货的引入会反向加大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股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可以有效抑制现货市场价格波动,而投机交易则增大现货市场的不稳定性,并且在金融周期波动较低时,期货市场交易对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性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股指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沪深300股指期货和股票指数的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期货价格对于现货价格的引导力度大于现货价格对于期货价格的引导力度,长期内期货价格的引导力度会呈一个缓慢的下降趋势,而短期内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影响力都不明显。沪深300指数对应的股票指数的波动对于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的冲击影响较弱,而期货市场的波动对于现货市场的影响就相对剧烈一些。  相似文献   

7.
王军  刘卓然 《财贸研究》2019,30(7):25-33
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修正信息份额模型对2015年沪深300股指期货与股票指数的期现价格互动关系进行回溯性研究,结果显示:沪深300股指期货已具备完善的价格发现功能;常态下,价格发现是一个期现市场价格信息双向互动的过程,期货市场贡献较大权重;异常波动事件的发生削弱了现货对期货价格的反馈机制,使期货市场价格信息主导价格发现,造成市场微观结构失衡,助长异常波动的蔓延;股指期货交易限制性措施通过抑制期货市场上的过度投机,实现了市场微观结构的再平衡,阻止了股市异常波动的进一步扩大。为此,应充分认识股指期货市场的贡献与价值,制定股指期货交易限制措施"松绑路线图",拓展金融衍生品交易种类,以助力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韩国、台湾、香港等已推出股指期货的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可以看出,沪深300股指期货不能决定现货市场的变动,而是现货市场价格决定期货市场价格,也不会走出独立的行情。股指期货推出后,可能存在2年左右的期现套利期,但套利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9.
运用2010年实际交易数据,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进行实证研究。采用OLS模型、ECM模型以及GARCH模型,分别估计出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并利用套保效率较高的ECM模型对所构造的股票组合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期货市场的盈利能在较大程度上弥补现货市场的亏损,套期保值效果较为显著。我国应构建相应的期货市场监管模式,加快推进股指期货的发展与应用,更好地发挥股指期货对冲风险的功能以及价格发现和资配量功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期货市场的一大重要的功能和套期保值实现的条件,价格发现功能对于期货市场非常重要。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使得其发挥了股票市场乃至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指数现货的日价格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发现引导关系,从而揭示中国的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价格的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股指期贷的推出,双边市场结构将得到完善,对冲交易成为现实将深层次改变A股市场交易.股指期贷推出之后,期货市场、现货市场、货币市场之间的联动将会市场变化更加复杂;对冲交易将使得投资者的操作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对风险的控制手段更加丰富,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也有助于降低现货市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李政  卜林  郝毅 《财贸经济》2016,(7):79-93
本文首次采用沪深300、上证50和中证500三个品种股指期货与现货的5分钟高频数据,在静态和动态递归协整分析框架下,通过长期弱外生检验、广义方差分解、永久短暂模型以及信息份额模型,从统计和经济显著性两个方面,对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全面考察,把握了其时变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三个品种的股指期货与现货具有比较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对于沪深30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与现货,期货价格为弱外生变量的频率都在90%以上,期货引导现货;在剩余不到10%的递归子样本下,期现价格相互引导;而且在所有的递归样本中,期货的价格发现贡献度都高于现货.对于上证50股指期货与现货,期货引导现货的频率达到70%以上,两者相互引导的频率在10%左右,此时,期货的价格发现贡献度高于现货;但在本次股灾期间,同时也出现了现货引导期货、现货价格发现贡献度反超期货的特殊情形.总体而言,我国的股指期货市场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具备了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  相似文献   

13.
聂华 《商业时代》2012,(16):63-65
波动性对于市场运行效率较为重要,且与市场信息效率的联系紧密。本文简述了研究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波动关联性的常用方法及相关文献,根据我国股指期货推出后的实际走势与基差变化情况,从股指期货推出后现货市场的波动变化、正反馈交易效应及基差变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两个市场的关联性,并就如何完善两市价格联动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沪深300指数价格和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129个日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的方法,考察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引导关系。研究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沪深300现货价格领先于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沪深300股指期货具有长期价格发现功能,但是这种作用不是太明显。  相似文献   

15.
《商》2015,(19)
本文通过计量经济的方法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之间联动关系和引导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股指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作用均较大;期现市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且沪深300期货指数对现货指数的波动溢出效应略强,期货对现货下跌具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添加了外生变量的GARCH模型研究股指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对股指期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为了研究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本文在GARCH模型中加入交叉ARCH效应项和交叉GARCH项,直接研究了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间接研究了股指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套期保值强度增加对股票市场风险波动有抑制作用,并建议政府在权衡市场流动性和稳定性后制定鼓励套期保值者的规则和政策。  相似文献   

17.
雷慧华 《现代商业》2011,(15):52-54
2010年4月上市交易的股指期货合约一直备受投资者关注。国内市场上也为保证其价格合理而推出融资融券等业务。根据无套利定价原理,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及沪深300指数现货之间存在一定价格关系。然而,其价格走势在中国是否合理,价格中是否存在大量套利机会呢?本文通过对股指期货首次交易及最近交易合约的套利机会实证分析,研究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特点与其中存在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股票现货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不再处于分割局面,而是有了更紧密的联系。但是,我国资本市场毕竟属于新兴市场,特别是目前两市场仍然存在一定幅度的震荡,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两个市场之间风险传递的关注。为此,本文将结合股票现货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之间风险联动的特点,通过选取沪深300指数现货市场和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相应分析,并针对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现货市场之间的问题,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董放 《消费导刊》2009,(20):70-70
沪深300指数期货作为我国期货市场清理整顿以来上市的首个金融期货产品,其运行是否成功将对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对股指期货交易风险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文首先阐述股指期货理论价格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构建期价高估或低估情况下的套利交易,进而分析股指期货套利交易规避风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商》2016,(14)
我国自2010年推出第一支股指期货沪深300之后,相继于2015年推出上证5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从无到有,从"一支独秀"到"三足鼎力"局面的形成,标志着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在短短五年时间中的快速发展,中国股民不仅就此告别单边市场,也为大小股民提供了套期保值的工具。然而继2015股票市场大跌之后,股指期货被指为罪魁祸首,监管层限制其交易,股指期货就此步于低迷状态。本文通过分析股指期货在套期保值、风险规避、价格发现中的作用,揭示出2015年股市大跌的真正原因,指出中国股指期货当前应该恢复常态化,而完善监管机制,才能激发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