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16,(12)
文章基于过程导向构建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综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内部控制有效性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山西省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整体居于良好水平。分行业来看,山西省采矿业、交通运仓储和邮政业及金融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高于其他行业。但各行业上市公司仍需关注内部控制的构建及完善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工作应注重从内部控制环境业务层面的内控管理、内部控制架构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难以在企业运行中发挥有效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环境薄弱、信息沟通体系不完善、监管不够等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一些适合我国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先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动因,然后指出了公司治理结构、经营业绩、公司规模和审计意见等因素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产生影响,建议从制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机制和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第三方审计的评价机制等方面来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将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视为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信息,但这可能是不成立的.本文基于此研究空白,在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的改革背景下,以内部控制缺陷为切入点,按照“存在缺陷—→发现缺陷—披露缺陷”的思路,选取2012-2013年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且要求强制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乏有效性;与自愿披露阶段相比,强制披露阶段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得以提高;审计质量、企业成长速度、财务困境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等四个因素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本文据此提出政策意涵.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频繁出现中小板上市公司创始团队通过盈余管理谋取个人利益最大化,损害公司长远利益和中小股东权益,影响资本市场稳定的问题.本文以此问题的提出为研究的起点,选取YS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盈余管理为典型案例,分析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公司治理和证券监管提供借鉴.案例启示,在公司外部治理层面,中国证监会应完善公司并购、退市、限售股解禁等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引导公司持续经营,减少短期投机行为;在公司内部治理层面,建立健全内部制衡机制,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13~2017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显著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制造业公司和信息环境较差的公司中,机构投资者调研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升作用更明显;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促使公司规范其经营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促进内部控制合规目标和报告目标的实现。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优化投资者调研制度,积极发挥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外部信息使用者的愈加理性与成熟,仅披露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迫切需要获得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上市公司只有建立了有效、完善的内部控制,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然而从大部分公司内控报告内容来看,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内容、过于模式化的问题,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本文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正在进入内部控制时代,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关于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完善、执行是否有效的信息披露,成为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判断其经营管理状况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从而做出是否投资决策的依据。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仍存在披露形式五花八门、披露的信息没有实质性内容、形式主义严重等问题,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范炎 《大陆桥视野》2012,(10):49-50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保证资本市场和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侧重于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现象进行阐述,然后通过实证分析,系统地研究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产生的原因;其次,提出优化内控环境、规范授权机制、严格不相容职务分离及健全审计监督机制等措施,这是改进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规定不合理。金融类公司上市直接起到完善证券市场功能的作用,并将推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国企改革,以及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对证券、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要求是最严格的。但是,现行规定仅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出具评价报告,并没有要求对管理当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发表意见;而且评价报告只要求随年度报告一并报送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并不要求对外提供。  相似文献   

12.
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迫切需要,因为只有健全、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保证会计报表信息的披露的真实、完整。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都存在重形式、轻内容、过于模式化的问题,信息披露质量的不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选取审计委员会三个特征——独立性、专业性和勤勉性,分析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同时,考虑到企业高管强权会对审计委员会的履职产生一定影响,从而为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加强审计委员会监督职能的发挥,完善企业内外部治理环境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马惠萍 《广东经济》2016,(14):32-33
从2008年,国家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到2010年配套指引的颁布,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企业未来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学术界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议题研究也正在我国蓬勃兴起.目前研究最多的就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董事会结构、高管薪酬、资本机构以及股权结构都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探讨一下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磊 《现代经济信息》2011,(1):44-45,47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基本目标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的失真等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密切相关。在2001年美国爆出安然、世通等财务丑闻后的第二年美国国会便通过了《萨班斯法案》,本文简单的探讨了该法案对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6.
王欢  李青  任英 《经济研究导刊》2015,(6):92-93,139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强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必然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这样的案例层出不穷。基于2012—201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爱丽 《时代经贸》2008,6(19):57-58
在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管模式、内部监管部门的监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内部控制的主要组成部门内部审计机构,提出提高内部监管的有效性,从而加强内部控制的水平。主要是通过改善监事会,加大审计委员会建设,提高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胜任能力,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等措施来加强内部监管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8.
首先就上市公司内部而言,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创业板上市企业可以在遵循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及时性和独立性五大原则的基础上,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  相似文献   

19.
段睿楠  张煦 《经济师》2014,(2):116-116,12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正不断深入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将面临更大的风险。2001年美国爆发的安然事件、2002年的世通事件以及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被调查诉讼事件暴露出不仅在美国,中国的内部控制也存在着重大缺陷。针对这一问题,内部控制审计尤为重要。内部控制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审计,有利于我们从制度层面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约束,进而完善我国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文章在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并分别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选取2008年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五项目标的内部控制指数,研究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通过实证数据检验发现,第一大股东有动机和能力去监督管理层,薪酬机制能够对管理层起到激励作用,声誉惩罚机制有利于对经理层产生约束作用,从而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