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目前具权威性、全面展示上海房地产发展与总体面貌的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上海房地产”(http://、w.re-akstate·sh·on)于3月23日上午在浦东峡山西路201号市房地大厦正式开通。上海市常务副市长陈良宇、副市长韩正出席开通仪式。陈良宇在开通仪式上指出,“上海房地产信息系统是上海信息港工程20个重点信息应用系统之一。这个系统建设成功地实现了房地产信息、管理、服务和交易的四大功能,能够及时、准确地为社会各界提供房地产市场信息,对于建设公开、公平、公正的上海房地产市场,促进上海房地产业乃至整个上海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2.
徐博 《沪港经济》2004,(11):32-35
9月25日,沪港经济杂志社在上海新天地亚力山大会馆,举办了一场“上海市房地产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会”。40位上海房地产界精英聚集一堂,共商房产发展大计,他们中既有上海房地产管理部门的领导,也有资深的专家学,  相似文献   

3.
【日本《富士产经商报》2月4日】在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上海,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市场行情越来越热,上海的经济学者们认为,“正在接近极限水平”。文章说,上海市内的公寓房等房地产的价格,在2004年的上升率高达27.6%。在市中心地区,新开楼盘的平均价格达到了每平方米16934元。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培育与发展步伐在稳进中拓展。引导住房消费,搞活房地产流通,盘活房地产存量特别是住宅存量是上海房地产业在新一轮发展周期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的重大举措。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形势下完成了组建任务。2月28日,上海房地产交易中心正式落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上海房地大厦,为完善浦东要素市场体系增砖添瓦。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的建立,旨在搞活上海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大力发展房地产信息业,进一步完善房地产流通领域的综合服务体系,建立市与区、县…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上海房地产经济空前繁荣,这主要得益于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战略地位的确立,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发展要求的贯彻和浦东开发开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以及由这诸多因素形成的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这也是因为上海这几年有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容量。  相似文献   

6.
2000年5月16日—6月30日5月16日: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和平安保险上海分公司签约,由平安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独家承保浦东国际机场的财产一切险和机器损坏险。5月17日:由浦东新区管委会和上海市建委共同组织的浦东十年建设精品评选揭晓。副市长周禹鹏等出席了颁奖大会。“网上浦东”网站正式开通,它将通过网上传播信息,反映浦东开发成就,展示新区形象,成为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窗口”。5月18日:以改革开放“种田人也要出头”而闻名的上海由由实业发展公司经市政府批准,正式改制为发起式股份公司,这是浦东新区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7.
刘璐  瞿科 《特区经济》2004,(12):162-163
一、什么信息在上网为了提高商品房交易信息的透明度,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方便房地产登记,2004年3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了《上海市商品房销售合同网上备案和登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上海市新建商品房的销售(包括预售和现售)均应按《办法》规定进行合同网上备案和  相似文献   

8.
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态度,应是保持房地产的稳定,实现房产市场的“软着落”,努力形成一套有利于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外资掘金烂尾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实施宏观调控以遏制过热的房地产投资,为外资逐鹿中国房地产市场铺下了“红地毯”。近期来中国寻找房地产投资机会的主要是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基金,一批著名的海外基金投资机构纷纷活跃在烂尾楼市场。而外资之所以钟情“烂尾楼”市场,是因为烂尾楼交易及开发速度快,适合基金快进快出。事实上,近两年上海、广州、重庆等地的烂尾楼收购市场,早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基金和投资银行的身影。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确立了 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向,“把 握消费结构提升对全市房地产业提级的机遇,规范健全内外销统一的房地产市场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房地产业增加值预计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0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以上。促进房地产一、二、三级市场联动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贸》2012,(3):17-17
2011年12月26日,由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上海市商务委合作共建的“中国(上海)网上国际贸易中心平台”开通仪式在上海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上海市市长韩正共同开通网站。商务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及上海市有关领导出席开通仪式。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主任刘俊生、财务总监王开前出席了开通仪式。  相似文献   

12.
7月,由建设部部署上海、广州、天津、重庆等7个城市结合本地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形成了一份关于土地审批与住房房地产开发关系的调研报告。该调研报告列举了“大盘”开发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并明确提出,一次性大规模出让土地弊大于利。目前,该报告正在整理完善,随后将上报高层。  相似文献   

13.
她,曾是一个在医生岗位上干了18年的女大夫。自1995年“下海”经商至今,她一次又一次地搭准风云多变的楼市脉搏,在房地产经营开发的激烈竞争中屡出奇招、屡创佳绩,被人们誉为“楼市奇才”。私营企业主也是劳动者和建设者,庞爱珠创办的公司已连续五年名列上海市房地产企业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双百强”排行榜,并跻身上海市百强私营企业行列。她本人则以出类拔萃的业界女杰的形象,多次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建设功臣”和“浦东新区十佳女标兵”等荣誉称号。不久前,庞爱珠经市有关部门选派赴中央党校学习,成为上海首批进入中央党校培训的私营企业主学员,这使她再度成为引人注目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14.
卢荣  李元旭 《上海经济》2006,(11):59-61
近年来,国家为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政策主要集中在紧缩“银根”和“地根”两方面。目前房地产开发资金主要依赖银行贷款,房地产金融体系积累了大量的风险。2006年入夏以来,一系列关乎房地产的资本神话开始破灭,上海圣力数码广场资金链的断裂、顺驰地产神话的终结、钱江系从重庆房地产市场大撤退,以及豪森公寓、盛鑫嘉园的假按揭等,都表明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陋相开始显露。这些现象所揭示的,是国内房地产金融体系面对宏观调控、信贷紧缩体现出的脆弱性与先天缺陷。  相似文献   

15.
新政策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并轨” 上海内外销房并轨的政策有利于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建立内外统一、更加开放的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改善上海的投资环境。这一政策的出台,将使实力雄厚的外资房地产商将更具优势,同时也为不少中小型的外资地产商提供了一次参与竞争的机会。 据上海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蔡育天局长透露,近几年,上海对土地供应量加强了控制,因此尽管外资开发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需要认清形势,树立良好的心态和信心。对于2006年的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方向,张教授用了两个字概括——一个是“稳”,一个是“推”。“稳”,是由房地产自身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从产业的内在发展规律来说,在经历了多年高速发展之后,上海的房地产业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加速走向成熟和稳定,以便在社会经济中更充分展现自己的职能,更能全面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上海拥有“海纳百川”、深度开放的历史传统。浦东大开发以来,上海是“体制内开放”的先锋城市,金融、房地产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上海的领先势头放缓,绕道而行的“体制内开放模式”面临“制度性衰退”的现实威胁。  相似文献   

18.
郁青 《上海改革》1993,(4):21-22
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鼓舞下,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1992年出现了空前未有的“三热”,即:土地批租热、房地产开发热、买房热。全年有偿出让土地达到201幅,是前四年批租数的155倍;房地产开发公司由1991年底的94家,猛增到1992年底的849家.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成绩喜人。  相似文献   

19.
苏铮 《上海改革》1994,(1):31-33
沪上股票、金融市场人气旺盛之时,也是房地产业被各家炒热之际.各行各业纷纷投资开发.1500多家房地产公司抢滩房地产业,一时形成又一社会热点。调控措施出台后,特别是金融业整顿后,上海房地产市场似乎冷落不少。而时常耳闻一些房地产纠纷,听到某些房地产公司停业待工的消息。那么上海房地产业究竟是冷是热.是良是莠,前景如何?笔者近日走访了政府有关部门、房地产公司。  相似文献   

20.
闵雷 《沪港经济》2007,(6):24-26
“投资中国,已经不是为什么(WHY)的问题,而是投什么(WHAT)和何时投(WHEN)的问题。”——当这一话题成为日前在上海举行的“REIW2007中国房地产投资世界峰会”主题之一的时候,全世界房地产投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高度兴趣已经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