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浅析世界各国汇率制度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我国政府宣称要在保持汇率稳定的基础上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本文依据IMF的标准将世界各国的汇率制度安排进行分类比较,并就目前汇率政策中的热点问题加以探讨,指出人民币汇率逐步实现自由浮动是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的稳定性在降低,汇率的过度波动将影响我国的金融稳定,给外汇管理带来挑战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问题是外汇市场运行的核心问题。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放开汇率波动幅度限制,是我国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重点。2014年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2014年以来,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并取得新进展。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趋势发生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3.
自从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升值2%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从盯住美元转变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就使得人民币汇率逐步成为衡量我国经济生活状况的重要依据,尤其体现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方面。本文首先阐述了汇率对价格的传递效应,介绍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回顾了2005年7月至2014年5月的人民币汇率和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动情况,探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变动的传递效应,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开放经济中,汇率是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的价格变量,汇率的变动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汇率的变动必然就会影响到一国的就业。自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不断小幅升值,累计升幅高达7%,人民币汇率对就业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针对我国的就业形势,结合198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和人民币汇率对就业的影响渠道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2005年以来伴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我国贸易影响逐步加深。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贸易结构的关系也成为人们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汇率弹性分析了汇率影响进口商品结构的机制,通过建立中国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额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等变量的协整模型,分布滞后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系统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在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并提出应充分利用汇率改革的契机,加快我国贸易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一、单一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1994年我国改革了过去长期实行的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全面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制度,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这些改革措施奠定了人民币汇率制度以及汇率形成机制的基础,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并轨以来,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到1996年底,人民币汇率由并轨之初的8.7RMB/US ($)升至8.3左右,升值约5%.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为防止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而加重危机,我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采取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成功地稳定住了人民币汇率.亚洲金融危机结束后,由于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可能会导致人民币升值,从而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成为我国汇率政策的主要取向.1998年以来,人民币的美元基准汇率的变动幅度不超过1%.我国事实上实行了单一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7.
黄术生 《中国外汇》2006,(12):57-57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使汇率风险成为我国银行、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新汇率机制运行以来,江西省外汇理财和避险业务开展的情况怎样,为此我们对外汇指定银行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5年7月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做出重大改革人民币升值2%以来,市场的力量在人民币汇率形成过程中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各方面影响因素,预测在我国现行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稳中有升,上涨预期约在7.75元兑1美元附近。  相似文献   

9.
试析人民币汇率改革三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已成为国内外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热”词。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不断增加,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日益受到全球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然而,国内外对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也存在着许多疑问或不理解,甚至也存在着一些误解。例如,中国究竟应当选择何种汇率制度、如何确定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如何操作等等。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不断增强汇率弹性。期间,国际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对我国出口企业经营造成了严重影响,使汇率变动趋势更加受到关注。尤其2011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加大和2012年9月后人民币汇率重现持续升值态势,对企业进出口经营规避汇率风险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赵爱武 《新金融》2001,(12):19-21
在中国加大WTO之际,人民币的汇率走势格外引人关注。由于我国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人民币兑其它货币的汇率是通过美元兑其它货币的汇率套算出来的,因此人民币汇率将随美元的波动而波动。央行货币政策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受“9&;#183;11”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美国经济再次受到重创,今年三季度,美国经济出现了8年首次负增长。逐步走弱的美国经济决定了美元在国际汇市上的疲软态势,而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保持稳定时,人民币的“被动贬值”将难以避免,估计幅度在5%-10%之间。人民币的被动贬值,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但另一方面,汇率的波动也会给外贸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带来汇庇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必将再次成为自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外贸企业用来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单边升值且升值预期居高不下,汇率因素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的重要变量。实证结果表明,除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对就业影响尚不显著外,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名义汇率、升值预期及汇率改革对我国进出口总额、企业利润及就业的影响均较突出。稳步推进汇率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内需发展为主的道路,是我国长期内应对汇率风险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13.
自1994年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的波动幅度很小,被国际组织认定为单一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我国加入WTO后,扩大汇率浮动范围的呼声日益高涨,人民币汇率何去何从成为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历程的分析,进一步研究我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可行性与持续性,并对我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制度的选择,提出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金融》2010,(10):10-12
近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新高,连续3个交易日刷新2005年汇率机制改革以来的最高纪录。人民币汇率再度成为中美两国的焦点问题。本刊就当前人民币汇率改革方面的问题采访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教授。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的中心工作始终以经济建设或经济增长为中心,这使得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主要目标也必须为促进经济增长服务,所以人民币汇率长期贬值趋势或在近期双顺差下的保持稳定趋势成为我国汇率政策的主要目标。另根据张志超的测算[1],人民币汇率政策到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稳步升值.截至2007年3月3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达到1美元兑人民币7.7342元,意味着自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6.55%.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单边升值且升值预期居高不下,汇率因素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的重要变量.实证结果表明,除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对就业影响尚不显著外,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名义汇率、升值预期及汇率改革对我国进出口总额、企业利润及就业的影响均较突出.稳步推进汇率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内需发展为主的道路,是我国长期内应对汇率风险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18.
升值压力下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斌 《武汉金融》2003,(11):17-18
自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央行根据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上的外汇买卖行情,主要盯住美元来确定人民币汇率并对汇率波动进行管理。实质上,我国实行的是“管理着的固定汇率制度”,汇率长期围绕1美元兑8.28元人民币窄幅波动。近期日、美等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加了强大的升值压力,我国应如何应对?短期内人民币应否升值?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应如何完善?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汇率风险日益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外汇衍生产品是对冲汇率波动的便捷工具和防范汇率风险的有效手段。以国内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对外汇衍生品与人民币汇率风险暴露之间量化关系的研究表明,外汇衍生品对我国银行汇率风险暴露系数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有效缓解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冲击,具体而言,当外汇衍生品的对冲比例提高1%,汇率风险暴露系数可平均提高0.11。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21日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逐步向市场化迈进,人民币汇率波动已成常态,汇率波动的风险对企业影响加深。最近,我们对南充市涉汇企业汇改一年多来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发生的变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