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变动和内部经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2001年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外部经济中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和内部经济中通货膨胀共存的现象进行了解释。之后探讨了中国内外经济不均衡可能产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莉 《辽宁经济》2005,(12):86-86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是国家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需要,是一国对本国国际收支状况做出正确评价和判断的基础.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依据.目前国际收支间接申报制度已实行了近10年,统计申报质量逐年提高,但对私申报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探析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中国国际收支正处于双顺差阶段,本文将提供一个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双顺差的成因、利弊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在分析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时笔者深入得从居民高储蓄、外商直接投资、国际投机资本这三个方面入手,并针对国际收支顺差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一些弊端,相应得提出了解决政策。  相似文献   

4.
1.国际收支平衡政策的真谛。一国的国际收支政策不是各项对外贸易政策和资本流动政策的简单加总,而是一国有关对外贸易、资本国际流动、汇率、外汇管理等政策的综合与升华。严格地说,我国至今仍然没有制定明确的国际收支政策,只有单项对外经济政策,这些单项政策之间缺乏内在  相似文献   

5.
[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12月30日]中国实行经典的重商主义,终于在2006年看到转向的痕迹:减少储蓄、加强消费,重视国际收支平衡,已经开始主导这个国家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6.
在开放经济下,国际收支平衡是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的重要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蔓延的影响增加了中国对宏观经济的调控难度,使我国的宏观调控逐步由注重内部均衡越来越多地转向关注内外均衡。  相似文献   

7.
蔡云 《改革与战略》2010,26(2):64-67
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经济,同时也给其他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中国经济会否受到冲击,中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存在问题,文章对中国2000年到2008年八年间的国际收支进行了纵向与横向、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不良影响以及应该注意调整方向,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收支失衡是21世纪初期全球宏观经济的重要特征。从一般均衡的视角出发,当前国际收支失衡是由美国的投资储蓄缺口以及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的储蓄过剩共同导致的。从经常项目账户赤字将导致一国净对外债务上升的视角出发,当前的国际收支失衡是不能持续的。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路径主要有政策协调主导和金融市场主导两种,而后者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情景分析的结果显示,各国主动实施国内政策调整,并就调整成本达成实质性的分担协议,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而言都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9.
文彬 《改革与战略》2009,25(5):72-74
全球金融海啸以前,我国经济失衡的基本特征是:国际收支顺差透过储备资产引发基础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国内房地产投资过热。文章通过对国际收支顺差、外商投资与国内房地产投资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国际收支顺差与外商投资是我国房地产投资过热的主要原因,并依此提出扭转经济对出口与投资依赖的格局、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外资流向、规范管理房地产投资等标本兼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之间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货币记录.它反映了这些经济交易的规模、结构等状况.对一国某一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细致的分析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可以为对外经济分析和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供依据.而对其主要项目中的经常项目进行分析则更具重要意义.文章对2009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中发现了新的变化,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就中国国际收支形势及外汇管理热点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宏观调控措施促进国际收支改善记者:2008年是中国对外经济经受国际金融危机中击的一年,您对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什么样的总体判断?  相似文献   

12.
《海外经济评论》2009,(28):18-19
【日本《富士产经商报》7月3日】中国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很快将满4年。世界经济政策的焦点正在从过去的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转向国际收支不平衡等长期的课题。今后,预计人民币汇率问题将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为了避免美元暴跌导致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中国应有序地促使人民币升值,不过,出于政治的原因,中国对人民币升值和外汇储备减少或许会有抵触。  相似文献   

13.
探析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国国际收支正处于双顺差阶段,本文将提供一个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双顺差的成因、利弊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在分析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时笔者深入得从居民高储蓄、外商直接投资、国际投机资本这三个方面入手,并针对国际收支顺差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一些弊端,相应得提出了解决政策.  相似文献   

14.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研究和探讨国际收支对于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高竞争力、促进收支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国际收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周晓东 《特区经济》2010,(11):89-90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活动对国内的货币供给将产生巨大影响。我国目前国际收支中存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情况。那么国际收支失衡的条件下,货币当局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政策工具才能保证宏观调控目标的时间,就成为亟待研究的理论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本世纪头20年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并且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列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白和金认为,这具有深刻的含义。他说,经济增长率、通胀率、就业率和国际收支是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四个变量,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且往往难以同时达到人们期望的理想状态,因此西方经济学称之为“神秘的四角”。十六大报告为国人描绘了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这对宏观调控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难度,把促…  相似文献   

17.
美国政府并未放弃强美元的政策,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事实上也从来都不是以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当然。国际收支不平衡仅仅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之一。美国贸易逆差的减少意味着中国和亚洲国家贸易顺差的减少。无论中国政府采取什么样的刺激措施,中国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难于避免。或迟或早,中国将实现对外贸易的基本平衡。因此,中国必须把经济增长的立脚点放在内需上。如果不愿主动调整,中国将付出极高代价。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研究与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际收支已经多年处于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下,这是由我国对内对外的经济和国际贸易政策所决定的。"双顺差"在给我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外汇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压力.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政策改革调整的必要性,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民生问题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9.
眼看中国经济即将走过偏热的2007,而在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油荒这一久违的阴影又开始在中国大地上蔓延,面对内优外患,中国经济能否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20.
一般来说,国际收支的失衡可能是国内国际的经济原因,由于利率和汇率导致,或者是结构性失调等。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分为自动调节和政策调节。利率、汇率、国民收入和货币价格对国际收支具有一定的自发调节作用。另外国内实行不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搭配,对国际收支也有较大的影响。但是在我国利率和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