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外汇储备的增长通过外汇占款,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外汇储备的增加会改变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影响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对货币当局的政策调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通过对1993-2006年的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对基础货币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会引致基础货币的快速增长。需要通过调节国际收支,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改变经济结构来调节基础货币增长过快。  相似文献   

2.
长期实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助推了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和基础货币的大量释放;在国际收支顺差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应当逐步推进意愿结售汇制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外汇储备日益增加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高额外汇储备会同时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和消极作用,国内外众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从制度因素(强制结售汇制和外汇制度)、根本原因(内外经济失衡)、直接条件(国际收支双顺差)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形成的原因,并对其管理提出了对策: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提高收益率;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4.
1998年后我国外汇储备增速减缓。如何保持我国外汇储备的稳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其持续增长已经成为我国国际收支工作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从外汇储备的来源,外汇缓冲机制等方面对我国外汇储备稳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改革结售汇制度与外汇指定银行外汇周转限额,加强资本项目管理和完善国际收支统计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郭晓毅  甄妮 《中国外资》2012,(12):56-57
近年来,出口创汇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支持,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使我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事实证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于庞大,增长速度过快,管理效率低,使我国的外汇优势渐变成了使用困难,如何对我国巨额的外汇进行合理的使用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近年我国外汇的增长情况,并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现状,建议外汇应当发挥其在改变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出口创汇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支持,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使我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事实证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于庞大,增长速度过快,管理效率低,使我国的外汇优势渐变成了使用困难,如何对我国巨额的外汇进行合理的使用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近年我国外汇的增长情况,并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现状,建议外汇应当发挥其在改变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外汇储备增长迅速,由此带来的货币投放量增长过快、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冲击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隐患。本文通过对天津市贸易外汇收支情况的调查,以期发现影响贸易外汇收支变化的因素,合理评估贸易外汇收支形势,为完善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外商投资企业外债管理方式亟待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外汇流入快速增长,外债规模进一步增加,债务余额在登记外债中占比上升,造成资本与金融项目结售汇顺差大幅增长.因此,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外商直接投资外债管理,对保持跨境资本合理有序流动、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实现经济又好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该条例已于8月6日起施行。此次修订体现了经济金融的新形势对外汇管理体制提出的新要求。原《外汇管理条例》自1996年发布和1997年修订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外汇短缺转为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经常项目已实现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也不断提高;跨境资金流动在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国际收支状况对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去的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国际收支不平衡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矛盾。本文试对我国大量双顺差的成因、利弊作以分析,并探讨其对策。  相似文献   

11.
管涛 《中国外汇》2014,(1):22-25
国际收支平衡与否,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密切相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意。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党的十六大首次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四大宏观调控目标之一。2006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中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并强调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已有明显改善,市场化的国际收支调节体制机制初步建  相似文献   

12.
对完善我国短期外债管理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军 《青海金融》2006,(7):7-10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持续顺差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外汇占款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效果。与此同时短期外债的过快增长,进一步加大了国际收支压力和债务风险。鉴于短期外债监管对一国经济、金融的重要性,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短期外债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短期外债管理方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细心关注我国对外经济运行的人会注意到,2002年和2003年我国外汇收支出现了两个特别鲜明的特征:一是贸易结售汇顺差的增长远高于贸易顺差的增长;二是个人结汇呈现历年来罕见的高速增长。上述两个因素成为直接推动我国结售汇顺差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重要渠道。笔在此拟结合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对后一个特征作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形成原因及其面临的管理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外汇储备自1996年末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以来,就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外汇储备增加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收支情况良好的重要表现,有助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和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但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的数量已大大超过合理的需要,外汇储备超过合理需求和高速增长会增加通胀压力(从不断攀高的CPI可看出)和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持有外汇的机会成本和管理难度,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从而给国家的经济金融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入手,分析目前外汇管理面临的困境以及加强外汇储备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作者对外汇储备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其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变得愈来愈深刻。本文从外汇高速增长的成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分析了现有外汇体制的缺陷,特别是强制结售汇制度是外汇储备不合理高增长的根本原因,从而论证了我国深化外汇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快速增长,我国外汇收支余额变动对央行外汇储备的影响主要通过现行的银行结售汇数据加以体现。以往对银行结售汇的分析是具体研究结售汇报表中具体科目(如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等)变化情况。本文则试图将进出口贸易差额、投资差额、外汇存款余额当月变动量作为银行结售汇分析的量化指标,建立长期协整模型,对全省银行结信汇的时间序列月度数据进行定期监测研究与定量预测分析,重点分析以上三个变量对银行结售汇数据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国际收支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局面.本文用实证方法,建立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增长关系的模型,分析指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长期密切相关,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向外汇储备增量的转化效果明显强于经常项目;外汇储备增长受储备导向和储备经营渠道等影响.并据此提出强化储备经营管理,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人民币汇率不仅不存在所谓"严重低估",而且从购买力平价角度分析,还有高估之嫌,以人民币汇率严重低估为由逼迫人民币升值缺乏理论和现实依据.中国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并不是人民币汇率"严重低估"的结果,人民币升值非但不能解决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问题,反而会成为促使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的重要推手.鉴于上述原因,破解前述人民币汇率与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之间恶性循环的对策,绝不能是人民币无休止地升值,而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汇率形成机制具有行政性管制定价的特点,由此形成的名义汇率超稳定和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给经济运行带来了种种不利影响和潜在隐患,因此,必须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市场化改革。在继续保持中央银行适度干预和降低资本项目管理“宽进严出”程度,以控制和释放升值压力的同时,加快推进强制结售汇向意愿结售汇的转变,完善外汇市场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资本流动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在经常项目顺差刚性的情况下,大量资本项目顺差进一步凸现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外汇占款增长过快的问题,从而弱化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大了宏观经济调控难度.与全国总体情况相同,近年来山东省资本流动失衡问题也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