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拥有大量的国有资本.如何将这些国有资本中的存量资本有效激活以实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快速提高是决策者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要想找到有效激活国有存量资本的技术方法.必须先找到影响存量资本激活技术创新的障碍性因素。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剖析。  相似文献   

2.
目前,造成现阶段老工业基地国有存量资本运营效率低的主要问题有税收政策不灵活,信贷政策限制多,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不良资本剥离制度不健全,非制度因素禁锢严重,无形资本激活制度有待改进,会计方法的选择影响国有存量资本计量等问题。应实行税收减免制度,改善老工业基地信贷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创建无形资本核算评估制度,选择科学会计核算方法,创建无形资本核算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3.
孟繁敏 《商业研究》2006,(12):186-188
国家给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定了一些特惠政策,目的是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在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借助政策优势,积极进行自身的改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提高老工业基地资本运营效率应更新观念,强化资本运营意识,积极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建立科学的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机制;实行多角化经管,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开展国际化经营;有效营运无形资本,盘活有形资本;增加技改投入,激活存量资本;采取有效方法、渠道防范和化解资本运营风险。通过上述措施,全面提高老工业基地资本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5.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是东北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技术创新源。国有企业能否有效借助于技术创新发挥作用,对东北整个经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应加速促进企业间的产权置换,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积极培育以产权为纽带的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尽快形成和完善国有企业分权制衡体制。  相似文献   

6.
陈建萍 《中国工商》2004,(9):115-115
“东北的劳动者的素质,东北的科技、管理、教育水平,并不比全国其他地方差,关键是缺乏资本。通过积极依靠引进民资和外资,盘活东北的存量资产,这将有助于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伟目标。”8月2日下午,在与大连市知名民营企业家座谈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的一番宏沦让人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人力资源丰富,但未实现人力资源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匹配,较高的人力资本带来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人力资本向人力资源转化率低,人力资源的知识文化层次和职业结构不合理,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缺乏,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大,人力资源培养与使用缺乏系统规划等问题.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必须创立吸引和聚集人才的良好环境,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健全和完善人力资本评价与激励机制,使人力资本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发挥更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黑龙江省虽然是国家老工业基地 ,但县域经济中工业化程度低 ,基础设施落后 ,交通通讯条件差 ,农业劳动力生产率低。面对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举措 ,应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结构 ,提升城镇的功能 ,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转变政府职能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环节。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老工业基地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老工业基地改造的产业结构调整、生产要素整合、技术改造、企业改组,应主要由市场决定和选择。政府作用重点在于,通过规划、推进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竞争环境。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央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是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经过40多年的建设,国有工业企业已具有较强的资产存量优势.到1995年末,湖北省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达2186.30亿元,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70%以上.由于种种原因,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国有工业企业效益太低.1996年湖北省国有工业企业有1512户发生亏损,亏损面为38.5%,高于湖北省工业亏损面28.0个百分点;国有工业亏损额为32.63亿元,比上年增  相似文献   

1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产业政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政策是根据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经济结构失调及其经济发展效能低下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落后的原因。应实施宏观结构优化、国家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发展规划的高度统一、建立生产要素市场等产业政策,以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转换。  相似文献   

12.
双缺口模型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引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春玲 《商业研究》2006,56(10):198-200
钱纳里等人提出的双缺口模型为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提供了理论基础,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引进外资不应单纯局限于弥补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的层次上,而应转向以弥补其他缺口为主。东北地区应利用自身优势,加大引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快速升级。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经济资源,良好的工业基础,劳动力资源优势,在东北亚及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黑龙江省由于外资利用水平较低、对外经济合作没有形成规模,与东北亚国家经济合作仍不足。黑龙江省为更好地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应提高外资利用水平、改善投资环境,积极进行区域科技合作,构建出口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关于黑龙江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目前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全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新型循环经济管理体制,加大对循环科技研发力度及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教育宣传,提高民众意识。  相似文献   

15.
加强区域合作 构筑大东北经济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德海  刘威 《商业研究》2005,(12):201-205
按照区域发展的观点,许多人将东北视为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构想下,东北经济圈现在已经到了建立的最佳时期。加强东北三省的经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要素流动,密切产业分工与协作,形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增强整体合力与实力,已经成为东北经济一体化、共建新型工业基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郐艳凤 《北方经贸》2013,(12):77-79,86
在传统Solow模型基础上引入人力资本、市场化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因素,然后运用该扩展的Solow模型对东北三省1978-2011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全要素分析,并按照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特点进行了分阶段研究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吉林、辽宁、黑龙江,但都呈现出不断加快的趋势物质资本和技术进步对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而人力资本、市场化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贡献率则普遍较低,且在各省之间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结构锁定效应理论,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凤凰涅槃”式产业转型和“腾笼换鸟”式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路径,本文使用PSM-DID方法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振兴战略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东北振兴战略可以通过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工业化、政府规模等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东北振兴战略既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分类异质性,促进了衰退型和再生型城市产业转移,阻碍了成熟型城市产业转型。因此,应提升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本水平,突破资源型产业锁定效应,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政策,分类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18.
东北老工业基地循环经济立法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地,中央提出的“振兴东北”战略正是对其地位的肯定。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是复兴东北的关键,亦是我国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基石。“循环经济,立法先行”。我国在循环经济立法方面刚刚起步,应以“振兴战略”为契机,制定一部区域性法律,以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引导和规范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应充分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密切结合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以循环经济体系为基础,促进建立循环经济型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东北亚区域地理中心,是"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一带一路"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与韩国"新北方政策"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中国东北地区与韩国发展战略对接与合作的重要力量。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东北地区与韩国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经贸和投资合作,强化金融和货币领域合作。在此基础上,东北地区与韩国还将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构建智能物流体系,加强金融合作,为中韩发展战略对接与合作创造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