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
近来,一种俗称“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频频见睹媒体,成为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的热词。2013年底,国土资源部在北京举行“2013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成果”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一个重大喜讯:在我国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探获了高纯度新类型可燃冰。自此,这个被称为沉睡的“能源之王”再次走进了公众的视野。2014年2月1日,新春佳节的第二天,我国南海可燃冰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通过验收,由此标志着我国南海可燃冰基础研究系统理论初步建立。我国研究开发可燃冰的意义何在,其何时能够进入商业化开发,笔者为此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可燃冰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工程实现了由"并跑"到"领跑"历史性跨越,抢占了可燃冰开发科技创新制高点。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6月2日,国土资源部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新闻发布会宣布,神狐海域可燃冰已连续产气超过22天,平均日产8350立方米,气压气流稳定,井底状态良好。这标志  相似文献   

3.
从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重大科技专项——“南海可燃冰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项目,日前通过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组织的审查,这标志着我国对替代能源可燃冰的重大基础研究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行业动态     
我国青藏高原发现新能源可燃冰 至少350亿吨油当量 9月25日,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青藏高原再次获得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预计10年左右能投入使用,科学家初略估算,我国远景可燃冰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可燃冰、页岩气、氢能等新兴能源崭露头角,在绿色清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优势越发突出。不过,当前新兴能源的开采尚存争议,成本仍然较高,技术瓶颈有待突破。开采尚存争议。新兴能源真正要实现类似石油、煤炭的大规模商业应用,目前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家水合物专项项目《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环境效应调查评价》副负责人梁前勇说,全球可燃冰试采项目屈指可数,人类对可燃冰的安全、环保担忧主要是从理论出发推断而成,本身就需要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6.
国内信息     
《中国石化》2007,(7):85-86
三大石油公司进军生物柴油;我国在南海北部成功钻获可燃冰;中俄合资公司将在中国建300座加油站;黑龙江省突出石油煤炭等能源矿产勘查;中国航油改组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7.
<正>对日益陷入能源危机的地球来说,可燃冰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神奇也是最后的天然能源。近期,一条消息牵动世界:5月18日,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稳定产气。这条消息之所以牵动世界,不仅是因为此前世界上还没有国家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的产气,中国抢占了技术高地,实现了在可燃冰开发上的领跑;而且因为这次试采出的可燃冰甲烷含量高达  相似文献   

8.
正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陆地的永久冻土或深海沉积物中,由天然气与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它被研究人员称为"能源之王",已探明储量相当于传统化石能源探明储量的两倍。我国可燃冰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南海和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冻土带等区域,地质资源量约为1000亿吨油当量,比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多约520亿吨油当量,是目前我国资源最丰富的清洁能源之一,具有大规模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今年进入建设高峰期,据最新统计.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58%,公用设施预计年底全部完成.生产装置和其它设施于明年底建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海洋可燃冰资源的专项调查研究经过近10年的深入实施后,现已取得四大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将于2011年上半年全面结题。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是近20年来在海洋和冻土带发现的新型洁净能源,可以作为传统能源如石油、碳等的替代品。据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是一种未来理想的石油天然气替代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与开采技术研究,尤其是开采技术研发与试验引起许多国家的极大关注。近两年,国际上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试验取得了较大进展,日本、美国等均有所突破。如2013年3月12日日本在南海海槽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试采,首次在海域水合物中开采出甲烷,6天累计产量13万立方米,成为全球首个掌握海底水合物开采技术的国家。美国页岩气革命,重塑了美国能源结构,还振兴了美国的石化产业。新能源“可燃冰”的开采,让人期待,同时也面临更多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5月15日,我国首艘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建造竣工和起航仪式在青岛举行。该船将起航开赴南海投入试铺管作业和荔湾3l气田1500米深水铺管施工作业。这是继5月9日“海洋石油981”成功开钻后,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取得的又一实质性成果,标志着这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深海开发重大装备已建成。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实际,对燃冰可发展的前景以及利用开发利用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可燃冰的主要内容,其次在分析我国可燃冰分布赋存情况及开发利用前景的同时,详细对可燃冰的未来开发重点进行探寻。希望分析后,可以给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获得重大突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我国南海北部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证实了我国南海北部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也标志着我国  相似文献   

15.
世界多年冻土区可燃冰开发艰难前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燃冰”是在低温高压下由水与小客体气体分子组成的类冰、非化学计量、笼形固体化合物的俗称。地球上可燃冰蕴藏量十分丰富,天然气体水合物广泛分布于多年冻土区、大陆架边缘的深海沉积物和深湖泊沉积物中。大约27%的陆地(主要为多年冻土区)和90%的海洋都蕴藏有可燃冰,估计全球可燃冰中的碳储量为2x1016立方米,相当于全球已探明常规化石燃料总碳量的两倍以上。可燃冰的一些重要属性决定了其在工业和环境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相似文献   

16.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可燃冰是在极地或深海海底.于低温、高压条件下,由天然气与水结合而成的。可燃冰呈固体状。主要成分是甲烷,形状与干冰相似。遇火就会燃烧。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可燃冰的全世界储藏量达到10万亿吨,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2倍。可然冰有可能成为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之后的新能源。  相似文献   

17.
上天,下海,入地,实现着人类科学探索的伟大进程。与“神舟”号发射成功一样,中国人正在做着另一顶入地的伟大事业。 2001年8月4日上午9:00,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中国第一口大陆科探井——科钻1井正在举行隆重的开钻典礼仪式。开钻典礼的举行标志着中国科学界正式拉开了向地球内部挑战的又一壮举的序幕。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承钻方中国石化中原油田钻井三公司70101钻井队的7000米电动钻机显得格外醒目。开钻仪式上,宣读了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专门发来的贺词。在热烈的掌声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按动了开钻按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可燃冰资源储量丰富,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应该未雨绸缪,考虑发展可燃冰产业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日本经济产业省近日宣布从日本近海地层蕴藏的可燃冰中成功分离出甲烷气体,这意味着日本经过数年发展积累和沉淀后在可燃冰开采商业化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此举对日本乃至全球油气产业都将产生重要影响。1965年,前苏联在西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麦索亚哈油气田区首次证明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及其矿藏的存在,并证实其具有商业开发价值。之后美国和加拿大相继在阿拉斯加、马更些三角洲等陆上冻土区钻获天然气水合  相似文献   

19.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可燃冰”是在极地或深海海底,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由天然气与水结合而成的,呈固体状,主要成分是甲烷,形状与干冰相似,遇火就会燃烧。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据测算,“可燃冰”的全世界埋藏量达到10万亿吨,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2倍,有可能成为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之后的新能源。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一些南海周边国家与中国就南海问题频现摩擦,其中尤以越南和菲律宾表现最为强硬,加上一些地区外大国的介入,使得南海争端不断发酵升级,再次成为了地缘政治对抗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