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执行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活动的一种主要的手段和方式,行政行为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社会良好的秩序及运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主体做出各种行政不作为行为.随着社会发展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公民逐步认识到行政不作为行为给自身权益造成的侵害,从而要求保护自己的权益.因此,需要确立行政不作为的国家赔偿责任,对行政主体的不作为行为进行有效的司法监督,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这也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执行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活动的一种主要的手段和方式,行政行为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社会良好的秩序及运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主体做出各种行政不作为。随着社会发展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公民逐步认识到行政不作为行为给自身权益造成的侵害,从而要求保护自己的权益。因此,需要确立行政不行为的国家赔偿责任,对行政主体的不作为行为进行有效的司法监督,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这也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行政不作为分为具体行政不作为和抽象行政不作为。具体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在法定、约定或合理期限内负有法定或约定义务且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的行为。抽象行政不作为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基木概念,它是指依法享有行政立法权或者行政规范制定权的行政主体,在法定期间内不依法制定、修改或废除某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文件,或者迟延履行该项职责,致使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或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对行政不作为行为的问责和救济实际是对不作为行为最好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4.
人民把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委托给国家机关行使,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受到侵害时,公民的个体权益也同时受到了损害,公民应当有权依法行使诉讼请求权,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实现对自身权益的合法维护.行政公益诉讼就是基于此为构建的理论基础,可以使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权利得以实现,行政公益诉讼就是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当公共利益收到行政机关违法的作为或者不作为的侵害时,与其有法律上利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起的诉讼它运用司法手段保护公共利益,规范行政执法.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本文从公益诉讼的概述、特征及其必要性、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公益诉讼中注意的问题以及审理程序的建构等五个方面来简要的阐述行政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5.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容许无直接利害关系人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公益诉讼主要是为制约行政性权力而设的。近年来,公益诉讼已成为司法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各类公益诉讼不时见诸媒体报道。诸如诉请行政机关查处损害公益的行为,诉请  相似文献   

6.
苏丽 《乡镇企业科技》2014,(22):167-168
行政不作为形式的违法在我国目前社会中已经以相当明显的态势凸显出来。但是另一方面,从民众的权利意识到目前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我们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受行政不作为侵害的权利的保护或特殊保护问题。理论界对行政不作为的界定更是仁智各现。因此对行政不作为概念的界定及救济,是我国行政法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试图从行政不作为的概念为切入点,列举行政不作为的危害及其救济方式,提出完善行政不作为救济之对策。  相似文献   

7.
《消法》的颁布实施,为消费者有效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各地工商部门以其为依据,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法经营行为,维护了社会经济秩序。但是在消保工作中,仍有大量的民事纠纷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相当一部分执法人员利用裁决手段解决消费纠纷的能力严重不足。所谓行政裁决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以第三者的身份,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民事纠纷进行的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裁决的对象是特定的民事纠纷;在效果上具有强制性,当事人不能自行…  相似文献   

8.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及其执法人员有积极实施法定职责的义务,并且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行为。审计不作为是指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有积极实施法定职责的义务,并且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行为。 审计不作为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是在审计过程中不做、少做或不予反映权限内该做的事,对违纪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的行为。由于审计不作为  相似文献   

9.
由于执法实际中行政不作为类案件毕竟属少数,在行政复议中该类案件出现频率少而导致对其规范少,也未进入理论界深入研究的视野,以至于在复议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受理、审理中存在令人困惑的问题。笔者在此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复议实例,把复议行政不作为案件的相关问题进行一番梳理,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一,行政不作为的构成在行政法理论上,具体行政行为从某种角度可分为行政作为和行  相似文献   

10.
权利是公民及其他权利主体谋取利益的基本手段,"无救济即无权利",没有救济的保障,一切权利都不具有真实性.在众多可能对权利造成侵害危险的行为中,不当政府行为的危害最基本也最严重.对政府行为的权利救济是公民和其他权利主体权利存在的标志和证明,亦是其权利的基本保障;对政府行为的权利救济是权利主体的正当防卫手段,亦是防止权力腐败的重要方式.广大权利主体能否对政府行为采取有效的权利救济,是衡量社会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1.
限购令法律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房地产限购令出台以后对市场交易造成了极大影响。本文认为限购今从性质上看主要是属于一种经济政策,它的内容已经构成了对《物权法》和《价格法》等法律制度的违背。另外,限购令作为一种抽象行政行为违反了行政法的比例原则,也过度干预了市场主体的自主交易行为,有必要将限购令纳入司法审查范围,加强对相关责任主体的规制。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房地产限购令出台以后对市场交易造成了极大影响。本文认为限购令从性质上看主要是属于一种经济政策,它的内容已经构成了对《物权法》和《价格法》等法律制度的违背。另外,限购令作为一种抽象行政行为违反了行政法的比例原则,也过度干预了市场主体的自主交易行为,有必要将限购令纳入司法审查范围,加强对相关责任主体的规制。  相似文献   

13.
浅论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彦龙 《物流科技》2006,29(6):16-17
物流活动是社会生产中一个必需的环节.社会生产的发展,物流活动范围的扩大,促进和推动了整个社会进步的速度.但同时,由于物流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规律,保证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新型的理念,综合考虑物流、经济、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保证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相似文献   

14.
"简政强镇"改革,使乡镇经济社会管理职能由"权小责大"向"权责一致"转变,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这一改革仍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因此,必须从形成改革共识、理顺行政体制、转变职能定位、保障执法权威以及加强权力监管等方面构建"简政强镇"改革的实现机制,才能从体制和法制上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行政主体依法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表现形式,是保障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立于不败之地的证据。因此,海事行政执法文书的规范制作也是海事执法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仝玲  王冬杰  谭秀玲  苗冠军 《价值工程》2010,29(25):203-204
教育行政执法是国家有效管理教育事业的重要手段,是教育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主要形式,是贯彻执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根本途径,是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本文认真探讨了加强我国教育行政执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路是构建和谐交通的重要特征。没有规范化的法治建设就不可能有和谐的交通秩序,要保障良好的高速公路运营环境,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就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提高路政执法能力,全面提升路政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端正执法理念,坚持文明执法,改进执法作风,坚持公正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严格执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加强法治建设 提高路政执法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路是构建和谐交通的重要特征。没有规范化的法治建设就不可能有和谐的交通秩序,要保障良好的高速公路运营环境,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就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提高路政执法能力,全面提升路政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端正执法理念,坚持文明执法,改进执法作风,坚持公正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严格执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What is the role of legal ambiguity in the cre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regimes? In what ways does the (ab)use of legal ambiguities affect market‐making processes? I address these questions throug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wo large‐scale urban renewal projects in Istanbul that impose a formal private property regime on informal settlements. My research reveals that without the strategic utilization of legal ambiguities and administrative arbitrariness by public and private actors, private property cannot be easily created and hence capitalist markets cannot function efficiently. My findings challenge the assumptions of several social science traditions such as neoclassical and neoinstitutionalist economics, as well as most works within the law and economics tradition regar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w, proper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se approaches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underpinned by the legal certainty that private property entails as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for an efficient economic order. However, in their unconditional support for private ownership, they fail to realize the degree of legal ambiguity and administrative arbitrariness needed to create the private property regime in the first place. As such their arguments remain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 incomplete. A more complet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w and economic dynamics must focus on how private property is constructed,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legal ambiguities and loopholes are utilized in this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