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在国内某些大城市已初具规模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存在很多不足,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然后针对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鹏 《山东经济》2008,24(5):92-95
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始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山东作为我国的文化大省和经济大省,富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资源。应立足本省资源,建立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完善发展协调机制,大力推进文化创意园区建设,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走有特色的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范桂玉 《特区经济》2009,(10):84-86
作为国际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领区域和国际经济文化交往的窗口,近年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本文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发展模式、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谢宏斌 《改革与战略》2012,28(12):100-103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具有高创新性、高附加值性和高融合性等功能的新兴产业,有利于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文章认为,促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应构筑适应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创新科技与文化融合模式、推进新兴科技和文化融合的产业集群和业态发展,以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珊珊 《中国城市经济》2010,(5):229-229,227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广为关注的新型产业,对促进地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北京市在2005年提出要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将对目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模及行业结构的分析,为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朝阳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耗能、低污染的特性,是国民和地方经济的战略性资产,不仅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深入挖掘与传播,还可以创造就业岗位、增添城市魅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而高校尤其是高校艺术专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其建设方向必须对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章从高校艺术专业建设的角度分析了安徽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困境,探讨了高校艺术专业建设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实例进一步探索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范宇鹏 《特区经济》2014,(8):114-119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虽然经济实力位于全国之首,但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与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却融合不足,创意产业竞争力不强。按照文化资本理论以及价值链分析方法,鉴于广东省丰富的人文环境、开放的地理位置以及雄厚的经济基础,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应建立内外部产业融合机制,挖掘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点,充分发挥创意产业的潜力,从而促进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8.
环渤海地区发展创意产业集群的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炜  陈景新 《特区经济》2008,(11):61-63
20世纪90年代以后,创意产业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创意产业作为文化、经济、科技高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需要形成集群化的外部发展环境,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环渤海经济区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复合型环境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国才 《首都经济》2010,(10):61-63
文化创意产业是进入新世纪国内外许多城市纷纷推进并得以迅速增长的新产业模式和新增长点。2009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已占到GDP的12.6%。正确解读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深入认识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的关系,从而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开发,对于有力推进作为门头沟区重点产业的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在区域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已成为文化产业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从整体来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已远远先于理论,缺少理论指导成为制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选择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提出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政策建议,为理论研究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具体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关于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始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手段来积极推动其发展。河北省作为我国文化资源大省,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河北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文化载体。本文对河北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和当前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文化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十一五规划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就逐步受到高度重视,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之一,杭州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城市,较早地感知到了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益高,能源消耗小的特点,所以近年来不断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力度。在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市近年来的发展政策,经济效益,较为全面的分析了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结合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等相关理论分析了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对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灵魂是文化,支撑是科技,属性是产业。从构建文化创意产业来看,应建立一个科学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主线,形成一个特色化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思路,凸显一个可持续的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设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无论从大的经济环境,还是从设计本身,都可以确定其产业化的必然性。但设计产业化有待乘势而上。  相似文献   

14.
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亚太经济》2007,(6):82-86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经过多年发展,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创造了令人称道的成就。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祖国内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创意产业在国外是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中国也逐渐兴起.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与创意产业相结合,从而衍生出一种新的产业类型--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文章就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区别和联系加以阐述,同时对中国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态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辽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创意产业起源于西方.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作为一个新型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被人们所公认的国际大都市如伦敦、纽约、东京、巴黎等,都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这些城市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7.
文化创意产业与互联网产业是我国极力推展的新兴产业,其经济产值是我国以后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两者之间产生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文化创意产业的做大,须依靠互联网产业的推动,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须依附文化创意产业的宣传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培养人们的人文素质,互联网产业培养高科技产业人才和高科技产业经营之道,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发源于英国的创意经济,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产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文化产业为龙头的创意经济也正在成为中国发展的加速器。文章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析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通过总结国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进经验,分析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确定了其国际合作的方向,从政策、资金、人才和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扩大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桂林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具有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优势。体验经济是一种最新的经济形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和体验经济关系紧密。本文主要研究在体验经济背景下桂林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创意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文章从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性这一视角出发,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影响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的内在机理。通过分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应从中国发展战略高度,挖掘与利用城市文化资源,培育城市创意环境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