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秀忠 《宁波通讯》2005,(12):24-26
宁波通过实施港桥海联动战略,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给港口周边直接辐射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港桥海联动战略的提出尤其为江北提供了一个发展经济的契机.江北作为核心城医,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不失时机地提出打造“港桥经济服务区”战略,主动为宁波大市服务。“港桥经济服务区”紧扣宁渡“港桥海联动”战略,重点发展与宁波临港工业相匹配的现代物流,总部商务、  相似文献   

2.
葛卫芬 《宁波经济》2005,(12):18-20
港、桥、海是宁波最大的特色,提出港桥海联动是科学发展观在宁波的最佳诠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如何改善港口环境,降低商务成本,发展循环经济以促进产业的发展,加速物资、资本、技术、信息和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在宁波的高效有序和规范流动,是宁波推进港桥海联动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3.
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六大联动”,是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在宁波的具体实践,是指导我市实现现代化建设新跨越的重大决策。其中“港桥海”联动充分体现了宁波的特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对象山而言,积极推进“港桥海”联动,是实现象山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我们理应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创出港桥海优势,为全市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徐斌  姚伟杰 《港口经济》2010,(11):29-31
港口经济是以临港工业、港口贸易、港航物流为核心的产业经济。加快港口经济发展,对促进宁波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宁波大力实施港桥海联动战略,发挥港口大吞大吐的优势,积极推动临港工业和港航服务业项目建设,港口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港口经济是以临港工业、港口贸易、港航物流为核心的产业经济。近年来,宁波大力实施港桥海联动战略,积极推动临港大工业和港航服务业项目建设,港口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宁波临港工业产业水平偏低、港口腹地拓展能力较弱、中高端航运物流服务不足等问题也十分突出。加快港口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宁波通讯》2006,(7):42-44
2006年5月29至30日,第四届外滩论坛在我市江北区召开。论坛由宁波市委政研室,江北区委、区政府联合举办,以“服务港桥海联动,增强港桥经济活力”为主题,旨在促进宁波市委、市政府“六大联动”战略在江北的落实,推进江北港桥经济服务区的建设。全国各地多位专家学者和我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在论坛上发表了观点。本刊摘选部分论点,供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刚刚结束的中共宁波市第十次党代会,深入分析新世纪新阶段宁波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作出了全面推进城乡联动、产业联动、港桥海联动、内外联动、生产生活生态联动和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的战略部署。这是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在宁波的具体实践,是贯彻落实省委“八八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指导新阶段宁波发展的重大决策,具有政治上、战略上的重大意义。本刊特推出“‘六大联动’专题研讨”专栏,组织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六大联动”,进行理论思考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宁波经济》2007,(3):34-35
目标 推进港桥海联动是宁波面向未来的既定发展战略,是促进港口经济、大桥经济、海洋经济联动格局,构筑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做强海陆一体的区域增长极的重要战略。以港口战略升级、海洋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以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舟山连岛工程建设为背景,丰富和提升港桥海联动战略已经出现了新的契机。以港口的“点”为龙头,加快实施更加广义的“北联”、“东扩”空间拓展战略,形成西至余慈、东到海岛的港桥海联动“线”,就是要努力突破各种体制和政策障碍,加快管理开发体制和合作机制创新,加快各种特殊优惠政策的相互覆盖,加快主导产业的延伸及与传统优势产业的对接,加快“线”内交通体系完善,形成以星罗棋布的重量级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园区为主体的、足以带动宁波区域未来20年发展的新增长极。这样一条“港桥海”联动的发展线,将成为长三角新一轮发展中宁波融入“沿湾”带、北接“沿线”“沿江”带、南襟“沿海”带的战略要津。将是宁波在连接内陆和海洋两个“扇面”中发挥更加强劲的枢纽城市作用的“生命线”,是宁波经济突破“三江时代”局面而走向“海湾时代”的宏伟构想。  相似文献   

9.
2006年5月29至30日,第四届外滩论坛在我市江北区召开。论坛由宁波市委政研室,江北区委、区政府联合举办,以“服务港桥海联动,增强港桥经济活力”为主题,旨在促进宁波市委、市政府“六大联动”战略在江北的落实,推进江北港桥经济服务区的建设。全国各地多位专家学者和我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在论坛上发表了观点。本刊摘选部分论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惠珍 《特区经济》2006,213(10):186-187
面临世界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新趋势,分析我国特殊监管区域未来发展的方向,针对宁波特殊监管区域未来发展的挑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①区港联动,使保税区朝综合物流为主的自由港发展;②区区联动,使保税区朝加工贸易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发展;③加快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强化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港口资源是宁波最大的资源优势,临港工业的崛起改变了宁波“轻小加集”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宁波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港口物流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宁波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根据宁波港口物流的区位特点、港口自然条件、物流运作成本、腹地经济基础和物流产业发展潜力等综合因素分析,宁波港目前己完成从支线港向干线港发展过程,基本具备建成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物流大港的现实基础,预测到2020年,宁波港将实现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2.
宁波区港联动启动地块一宁波保税区物流日前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封关运作。华东地区最大物流中心一宁波鄞州现代物流中心于去年进场交易运行以来,截止今年上半年销售已突破百亿元。在现代化大生产快速发展,制造加工成本大幅降低,仓储、装卸、运输等流通环节总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提高企业和行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被称为能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力之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的现代物流业在宁波崛起,呈现出多层面、多视角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宁波经济》2014,(3):24-24
《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分析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宁波综合交通面临的发展形势。浙江海洋经济战略对宁波综合交通发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浙江海洋经济国家战略要求宁波加快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加快建成海陆联动综合运输枢纽和全国性大型物流中心,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核心区建设提供保障。宁波一舟山港一体化建设,要求宁波加快提升沿海港口集疏运能力,增加集疏运通道的供给能力和投资幅度,以适应港口一体化后的集疏运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全市各级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省委“八八战略”,深入推进港桥海联动,努力使海洋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使海洋经济成为宁波经济的新亮点,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相似文献   

15.
由宁波市发改委承办的2008甬港经济合作论坛物流专题活动日前圆满结束。据了解,此次“甬港物流企业家座谈会”共有70余名甬港两地物流界代表参加,近20名香港物流客商参观考察了宁波空港物流中心、宁波电子口岸公司、梅山保税港区和宁波港及杭州湾跨海大桥。  相似文献   

16.
随着贸易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人发展,物流供应链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对作为物流重要节点的港口提出了新的挑战。浙江作为外贸大省,对外经济联系非常密切,如何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关系到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问题。浙江沿海有宁波一舟山港、台州港、温州港等诸多港口,  相似文献   

17.
2011年2月25日,国务院以国函f2011119号文件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面向国际港航物流服务和大宗商品交易等需求,发挥宁波一舟山港的独特优势,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打造国际海洋经济发展战略高地。宁波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港桥海联动的内涵及重大现实意义,并就现阶段推进港桥海联动的基本原则、基本思路、目标要求和对策措施进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集装箱巨轮遍布宁波舟山港绵延的岸线,桥吊、龙门吊作业繁忙有序,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据生产快报显示,今年2月份,宁波舟山港顶住繁忙的物流压力,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0%,创下了同期最好成绩,步履铿锵迈上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20.
正港航物流业是宁波的优势产业,也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宁波联动港口优势和开放优势,围绕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积极推进港航物流业发展,港口建设、产业发展、综合服务等取得长足进步,为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港航物流服务中心打下了坚实基础,基本确立了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地位。目前,依托丰富的深水港口资源、完善的集疏运体系,宁波舟山港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港,已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