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最早源于环境保护.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和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经过多年探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区域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应该紧密结合区域概念、分类、特点来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意识的加强,世界各国陆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节能、减耗、绿色、生态,已成为未来世界对建筑的共同追求。建筑一直以来被视为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产业,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绿色道路,建筑领域也开始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以绿色建筑的内涵为切入点,从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环境效应三个角度定位,以大连为例,进行地域性绿色建筑发展状况、节能特点和技术应用情况的研究,并分析及预测绿色建筑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绿色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企业创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绿色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自从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在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以来,保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接受,并成为许多国家政府的基本国策.1997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已超越全人类的共识,开始从观念认识进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准备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4.
伯娜 《商场现代化》2006,(23):230-231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和发展理念。自从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以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和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们普遍认识到,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并贯穿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球环境的恶化,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而低碳经济在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也成为经济社会运行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绿色物流理念应运而生,这是世界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我国绿色物流的概念及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我国绿色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商》2016,(13)
<正>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发展历程概述可持续发展观点的出现最早能够追溯到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野生动物基金协会(WWF)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其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纲要》文件中首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布伦特兰女士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报告《我们共享的未来》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这一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是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结果。本文在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及其反馈机制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反馈机制模型,深入分析了系统的反馈机理。最后,探讨了完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反馈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城市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了城市化内涵中,以科学发展观、人居环境理论和区域发展思想为指导,从系统的角度提出"可持续城市化"思想,并对其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根据对于其内涵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区域可持续城市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审计的概念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从宏观与微观角度阐明了企业需要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指出环境审计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最后进一步论述了环境审计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对全文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微观层面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遵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逐渐走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当前,日益扩大的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是制约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对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内涵,然后就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以及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史世凯 《商展经济》2023,(17):18-21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大潮,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谋求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宏大战略倡议。在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完成区域经济口径扩宽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保证区域经济在稳定的前提下快速增长是我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增强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促进创新型、全方位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协调发展国内经济以及对外多方面开放经济。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和作用,然后分析“一带一路”对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影响,最后探讨“一带一路”视角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当今时代,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十分突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一方面推动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保护地球环境、构建循环经济、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大力推进,生态林业建设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主题。生态林业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现代林业发展模式,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已成为时代主流。近年来,甘肃省坚持加快发展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生态支撑。笔者着眼于甘肃生态林业建设的总体现状,分析了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生态林业建设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推进甘肃绿色崛起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嘉 《现代商业》2007,(27):101-102
旅游业是建立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的,要想长远的发展旅游业,必须重视可持续性发展,这样才能使旅游业跟整个自然,社会相协调。本文首先介绍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特点,意义,然后对当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浅薄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高嘉 《现代商业》2007,(33):101-102
旅游业是建立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的,要想长远的发展旅游业,必须重视可持续性发展,这样才能使旅游业跟整个自然,社会相协调.本文首先介绍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特点,意义,然后对当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浅薄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张东日 《中国市场》2015,(11):105-106
本文主要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概念、发展过程及内涵,分析了高速公路社会影响后评价的概念、内容及影响区域界定,重点研究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高速公路社会影响后评价体系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期为高速公路社会影响后评价体系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历史、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当前国内流通产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这与我国谋求区域共同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不匹配.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好流通产业在不同区域内的发展差异,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突破口,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世界经济舞台的契机.通过分析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别是流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区域发展差异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产业竞争力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人、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它的优势是引导一个区域摆脱"末端治理"的发展之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而以循环经济为基点的区域产业布局,将会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开拓更广阔的空间与潜力。因此,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产业竞争力模型的构建就成为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个经济区域的范围内,以人为中心的主系统和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协调发展关系。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问题。本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循环经济理念和系统论、生态学理论以及生态足迹理论,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从而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岩  刘萍 《北方经贸》2007,(1):51-52
以战略环境评价理论为基础,以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通过分析制订区域物流、环境和区域经济指标体系,利用层次权重分析法(AHP法)和模糊评价模型方法,对区域物流与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