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开颜 《辽宁经济》2014,(10):80-81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建立创新型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本科院校文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我国的市场经济持续进步,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了WTO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加迅速。因此黑龙江省要想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就应该对会计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让大学生走创新创业道路也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有效途径。文章以黑龙江省会计学专业为例,从创新创业教育着手,结合现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现在社会对于会计学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更好的培养会计学创新创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思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创业已成为大学生流向社会的一种全新的就业方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有效途径。在借鉴美国关于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应从构建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的融合、加强政府引导和制度创新、优化创业融资体系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山东中医药大学努力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医药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医药专业教育的融合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创新创业,特别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地方高校响应教育部号召,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创新创业"简单粗糙"、与专业教育脱节等问题。文章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在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寻求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结合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解释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理论意义,然后从价值引领和有效着陆点两个角度,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实践内涵,最后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展中国家或是发达国家,创业都已必然地成为了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我国,创业对经济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各高校陆续开展了针对本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以期提高他们的创业力,增加其创业成功的几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创新创业水平及全方位增强创新创业效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融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时代要求。二者的互动融合应该紧随社会发展趋势,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兼顾思维创新与实践创新,做到自主创业与岗位创业并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平台、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做好二者的互动融合,真正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贾芳  罗林 《改革与开放》2016,(12):93-94
新的时代背景下,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发展势在必行。创新创业俱乐部作为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交流活动和创业项目孵化的综合性平台,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有着重要意义。目前,虽然国内高校创新创业俱乐部正如火如荼地建立,但其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方面仍存在实战指导少、实际运营操作少、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本文全面借鉴先进创新创业俱乐部经验,从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沙龙、项目孵化等多个方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经济时代快速发展,就业岗位供不应求,社会急需创新创业型人才。为响应党的十九大号召,高校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文章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我国在融合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缺乏专业师资等问题;提出要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培养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队伍、建立创新创业平台等措施与保障制度,从而促使"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形成高效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合理地应用激励机制,能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使其在今后的创业发展中获得更大的前进动力,同时让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拥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也会对社会及国家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大学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让大学生对创业有一个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更为重要且深远的意义。但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约为3%。创业对于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特殊要求,本文基于大量的理论和文献资料的梳理及通过对社会企业家的面对面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研究方法,将大学生创业所应具备的条件分为四大维度:创业理念、创业精神和品质、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在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基础之上,结合社会企业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看法,进一步廓清创业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探讨出创业所需的综合素质的三个维度所涵盖的具体要素。为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建议,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迈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深入推动创新创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关键动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战略的实施,进而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基于M-O-S模型提出了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三点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优化路径,从而为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高等学校人数的不断增加,高等学校学生就业一直是一个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问题,当前国家提倡高等学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结合实际,将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进行了系统的解析,期望能够给予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高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助力;地方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在校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地方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可以让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文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针对目前高校存在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专业教育与创业实践脱节、创新创业能力锻炼平台匮乏等问题和不足,高校共青团凭借天然的政治引领优势、强大的青年群众基础优势、严密而灵活的组织优势以及扎实有效的实践育人优势,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实践为例提出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战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把就业创业能力作为培养学习心理素质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必然要求。就业创业能力要求下的大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的结构由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和学习策略构成。大学生学习心理素质培养与就业创业能力的关系:大学生学习心理素质培养是就业创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就业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学习心理素质培养的发展和目标。在就业创业能力要求下大学生学习心理素质培养对策:学习心理素质培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习心理素质培养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学习心理素质培养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学习心理素质培养与社团服务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兴起,高校创业教育在探索中不断发展。然而,高校创业教育普遍重视成功教育,而忽视了创业失败的重要价值。文章将"失败"引入创业教育体系中,探讨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概念和维度,分析了失败教育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从营造高校创业文化氛围、健全失败教育课程体系、创建创业实践平台3方面研究了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失败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国家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我国相关政策也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融合是我国高校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为此,本篇文章特对此类问题展开论述,争取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艺术类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艺术类大学生主要针对艺术、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等进行着重培养,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及与众不同的新奇思想,相对于大多数普通大学生来说更具有创业的优势。为了分析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成的要素,针对现阶段我国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