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公地悲剧"这一命题出发,分析了造成"公地悲剧"的制度性因素.通过深入探讨西方发达国家解决"公地悲剧"问题的措施,试图说明合理的产权制度在环境保护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不同的制度之间并不是完全排斥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替代性与互补性.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重点探讨了我国生态文明制度结构的创新和制度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是农村问题的核心问题,当前“三级所有”的产权体制导致的结果就“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的两种现象并存,如何走出土地的“悲剧”,是我们亟需探讨和研究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立法上进一步完善集体所有权,把这一权利所指向的内容进行分解,对“三级所有”的产权制度进行重新安排。  相似文献   

3.
王耀廷 《中国经贸》2010,(24):55-55
当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经济学中有一著名的“公地悲剧”理论,公地就在于使用的人多,保护的人少。没有管理、没有保护,这块公地肯定不会长苗,究其原因是产权不明晰。本文就新时期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关于"反公地悲剧"与国企产权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避免“反公地悲剧”路径选择的基础上,对当前国企产权改革面临的问题做出总结,得出“反公地悲剧”对国企产权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公地悲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公地悲剧".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用中央集权和产权私有的方法解决其"公地悲剧"都不是最佳的途径.制度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的"多中心自主治理"制度,可以较好地明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自治组织的责任、权力、义务和利益,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公地悲剧"的解决,同时也会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市场应如何“转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描述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历史性变迁 ,指出这种变迁的缓慢性与非市场性。然后从市场的三个层次分析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市场运行低效的制度成因。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市场由计划经济形态向市场经济形态“转轨”的制度路径与步骤。  相似文献   

7.
谢健 《浙江经济》2003,(14):22-24
家族企业作为我国民营企业最普遍的制度安排,在经济学界一直是一个争议的焦点。虽然人们对家族企业的外部产权制度较为关注,但我们认为家族企业的外部产权制度自然变迁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它一般需要经过家族原始产权的几代稀释,逐渐演化为公共公司等现代企业的制度形式,也可能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陷入严重困境的家族企业通过外部购并等手段,实现“强制性制度变迁”而脱离家族制。  相似文献   

8.
关于劳动力产权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珏 《南方经济》2004,2(10):5-9
劳动力产权是和物质财产产权相对的一个概念,物质财产产权是以产权范畴界定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劳动力产权则是以产权范畴界定的劳动力。与物质财产产权相比,劳动力产权同样具有收益性、排他性、流动性、分解性和交易性等基本属性,其特殊性表现为强排他性、有限转让性和使用弹性等。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的自由不断实现和扩大的过程,也是劳动力产权逐步实现的过程。但是另一方面,人类社会自古以来主要是物质财产的产权得到充分实现,劳动力的产权没有或者只有部分实现,产权制度基本上是物质财产产权主导的单一产权制度。单一产权制度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最高最后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要完善商品经济和联合劳动的制度。从财产制度看,就是通过实现劳动力产权,从而确立利润共享、“见物又见人”的双重产权制度。这就需要形成“见物又见人”双重财产观;需要培育双重的产权主体和投资主体;需要确立利润共享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新芝 《山东经济》2006,22(2):23-27
本文通过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回顾,分析了我国城市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两个阶段的产权特征,指出了目前我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借助产权理论和国家理论分析了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明确城市政府的所有权代表职能,强化土地使用权,利用市场机制配置经营用土地,建立规范的城市土地产权市场制度等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地产权制度演进及其优化配置的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权制度是关于稀缺资源利用的权利行为规则安排。排他性权利界分是产权发挥作用的前提性条件。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呈弱排他性,主要表现为:农地所有权缺少排他性;农地使用权排他性虚弱;农地处分权排他性不强;农地收益权排他性有限。改革和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必须转变指导思想,整体推动农地非排他性产权制度变迁,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构建物权性农地承包经营产权制度,复造民事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结构。  相似文献   

11.
周雪飞  景平 《产权导刊》2015,(11):23-26
1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地悲剧”与“公权失控”
  理论上讲,公共资源作为人类社会公有、公用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具有竞争性(可交易、定价)但无排他性(产权不明晰),即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但一个人使用该类资源会相应减少其他人对它的享用。  相似文献   

12.
民营科技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少军 《特区经济》2008,(12):132-133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走向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民营科技企业在产权制度作出了各种创新性的尝试。本文在分析民营科技企业产权变迁原因的基础上,针对相应的制约制度变迁因素提出了较为具体的产权制度变迁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论汇率制度选择中的产权制衡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产权制衡的角度探讨了汇率制度选择问题,在对产权、产权制度、汇率制度这三个范畴做出界定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了制度选择的客观标准及产权本质,认为产权安排在制度选择中起着根本的制衡作用,接着从汇率制度选择的四个层面分析了这种制衡作用。文章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汇率制度安排的选择与相应的产权制度安排具有高度的依存和互动关系,因而必须结合产权制度变迁的转变来探讨汇率制度的选择与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哈丁的“公地悲剧”理论模型形象地说明了有限的资源注定因自由使用和不受限的要求而被过度剥削.目前网络社会的发展日益显露出“公地悲剧”的特征.以艾莉诺·奥斯特罗姆为代表的制度分析学派在政府管制与私有化两种制度之外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公地悲剧”的途径——多中心自主治理制度,她建议政府和民间团体进行合作,给民间团体足够的空间和支持,来解决一些政府不能够有效解决的小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产权制度改革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和突破口,本文试图从国有企业17年改革中的产权变迁对产权制度改革方向进行新的思考。 国有企业17年改革中的产权变迁 我国国有企业经过了17年的改革,几乎每一次改革都牵涉到产权关系的调整。从产权关系看,主要有以下几次调整: 第一次是1978年至1979年。  相似文献   

16.
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创新 国有银行制度创新可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从“单一产权”到“多元产权”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由单一国有形式到多元形式,必须走股份化道路。商业银行采取股份制形式,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早期的商业银行采取自然人产权制度,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初期的一种主导型银行产权制度。这种产权制度产权界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现状与改革模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安排存在诸多弊端,私有化和国有化的方案都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不是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方向.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把土地承包权赋予物权的属性,明晰土地产权,强化承包权.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总趋势是,以恢复农民地权为实质内容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8.
董琳  梁屯 《中国经贸》2014,(13):89-91
产权制度作为经济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核心,本文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进行分析,以兰坪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例,探讨改革措施和存问题,进行法律思考。集体林权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新制度逐步替代了原有制度的一个变迁过程,在这个变迁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村民经济意识的增强,法律意识的觉醒,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本文是以兰坪县为研究选点,在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从社会变迁和制度变迁的历史性角度,探讨产权和产权制度的转化和创新过程,并从法律社会学视野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9.
陈姝 《南方经济》2014,(7):94-99
产权制度的起源是经济理论的重大议题之一。当违背产权契约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个体便有可能不尊重产权而导致群体面临典型的社会困境。自然的演化过程如何化解这样的困境便成了重要的研究问题。我们在鹰一鸽博弈的基础上引入禀赋效应,通过构建相应模型并进行计算机仿真发现,尊重产权的策略能够在演化压力下获得优势并扩散至整个群体。我们的研究表明,人类的产权制度可以在自发的演化过程中得以建立和维护。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经典农户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产权制度变量,对我国林业制度变迁的最优路径及其中短期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结论证明,最优的林权制度变迁过程是强制性还是诱致性取决于林业自身的生产要素积累程度。长期来看,林业制度更倾向于多元化经营与家庭经营。可以证明,理论结论与我国林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是一致的,并得出了林业制度变迁理论结论对于我国的意义及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