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而实践育人与资助育人工作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保证.近年来,高校陆续成立了学生奖助社团,为做好资助育人和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以南京大学"爱心联盟"为例,结合奖助社团的内涵和特点,从实践育人、资助育人、文化育人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学生奖助社团的育人功能,并提出奖助社团的未来发展需要高校、社团与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的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2.
资助育人和心理育人是“大思政”格局的重要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高校心理育人融入资助育人契合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向,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外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着资助程序有待完善、育人内涵凸显不足、综合能力培养有待加强、心理帮扶有待深化等现实困境。应积极探索高校心理育人和资助育人有机融合的路径,构建精准化资助管理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完善学生成长发展机制、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教育公平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理论和政策依据,针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认定机制不够健全、重物质脱贫、考核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主要问题,探讨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重要渠道,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与社会阅历,培育学生崇尚劳动的奋斗精神。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资助工作是高校整体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助教育工程中积极贯彻劳动教育,突出对学生自立自强意识的培养和引导,既是教育公平的直接体现,也是高校服务育人的具体要求,更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培育合格建设者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精准扶贫为切入点,在总结陕西省本专科学生资助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当前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实现精准化资助的路径,即构建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搭建学生资助大数据平台、量体裁衣精准施策和扎实做好育人工作。从而使学生资助工作落脚在育人上,这样必能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这也是高校资助工作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当前国家、社会和高校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国家为此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措施加强对贫困生的扶持和资助,然而,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高职教育发展程度不高等原因,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仍存在缺陷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资助体系,拓展资助工作的新内涵,建设一套科学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培养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工作,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当前,我国高校少数民族资助工作存在着重"经济资助"轻"心理资助"、重"经费管理"轻"过程管理"、重"单向输入"轻"能力培养"的问题,制约着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高校应树立发展性资助理念,培育少数民族困难学生的心理资本、完善少数民族困难学生激励保健机制,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校的资助服务育人工作一直以来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任务,我校将资助工作的重点落脚到培养人才上。资助育人,我们不仅要扶贫,努力做到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情况而失学,更应扶志,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本篇文章围绕高校资助服务育人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浅析高校如何优化资助服务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做好受资助后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工作,本文从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思想出发,探索构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后资助"机制,将资助后的工作赋予更多的育人理念,提出了提高帮困助学育人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做好受资助后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工作,本文从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思想出发,探索构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后资助"机制,将资助后的工作赋予更多的育人理念,提出了提高帮困助学育人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纵观当前资助工作开展,其中扶贫工作与励志教育未有效融合俨然成为主要问题之一,虽然在学生经济条件改善方面取得理想效果,但是未在资助期间开展高质量的德育教育工作。也正因此,如何进行资助与三全育人的有效结合俨然成为高校资助工作创新的主要思考问题。文章针对现阶段高校资助工作开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科学资助工作与三全育人模式结合的创新策略,以期资助工作可以高质量开展。  相似文献   

12.
吴毅  王琦 《改革与开放》2012,(4):143+145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做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成为高校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和实施教育公平政策的重要举措,其中,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是资助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文章就新时期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从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和心理资助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全面发展理论、需求理论和内因与外因相统一原理是高校助困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同时,必须在助困过程中落实教育优先、尊重、差异性、主体性等工作原则,唯此,才能推动高校助困工作发展,实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达到高等教育全面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建立资助育人新模式的意义、当前资助育人体系的不足结合高校家访活动的目的、对象、内容等过程分析,提出高校家访活动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专业化工作技能的探索,就高校家访作为高校学生资助育人专业化技能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资助育人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根本目标。各项资助政策的实施帮助众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圆大学梦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加强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必然。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实施者,如何实现学生资助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真正达到资助育人的目标,本文将从辅导员角色职能来探析辅导员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作用和可为空间。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内涵式学生资助发展模式二者在追求目标、面向群体和教育方法上高度契合。通过探讨二者融合的价值意义,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的冲突表现,通过调整当前资助目标、严格申请对象要求、规范资助评审流程、优化多元资助方式、建立助后教育制度等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内涵式学生资助发展模式中。  相似文献   

17.
资助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但由于地方政府、学校和学生个人等原因,本性至善的资助政策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正面效果,但对大学生也存在着负功能,其主要表现为受资助学生"感恩意识""诚信意识""自强意识"日渐缺乏,他们的"埋怨情绪"和"不公平感"在资助中悄然滋生。对此,高校应建立对各方都具有约束力的资格认定平台,同时吸纳利益相关者参与,保证过程公开透明,通过引入"谁受益谁分担"机制,推动资助和反哺相结合,以此才能抑制这项政策在实践中的负功能。  相似文献   

18.
新疆高校资助体系与发达地区高校比较,仍存在进一步深度延伸的可能性,尤其是针对孤儿、残疾等特殊学生的援助需加大扶持力度,并且具有一定迫切性。文章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通过金融学院开展的"麦麦提姐妹花大学生资助育人公益活动",打造对孤残大学生群体的精准资助路径,达成资助育人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强化高校资助育人功能,需要提升资助工作理念,变无偿资助为附条件资助,从五个维度:健心、立德、筑梦、强能、考核来助人、铸人.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为抓手,驱散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灵阴霾,为他们的中国梦健心、育性;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为依托,激发经济困难学生的道德自觉,为他们的中国梦问诊、把脉;以校友论坛、励志讲坛为平台,开启经济困难学生的梦想之旅,为他们的中国梦筑梦、导航;以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为舞台,砥砺经济困难学生的奋进前行,为他们的中国梦启智、强能;以高校评先、评优为契机,检测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他们的中国梦加油、发力.  相似文献   

20.
构建基于育人目标的资助管理必须树立经济帮扶与精神帮扶相结合、有偿资助与无偿资助相结合、资助管理与引导教育相结合的资助理念。积极开发资助工作的励志强能育人功能,把资助工作与学生感恩教育结合起来,把资助工作与学生诚信培育结合起来,把资助工作与学生能力提升结合起来,实现高校学生资助与精神扶助相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