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学不仅仅是研究财富配置、财富增长的科学,归根到底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科学。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研究的目的是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础是价值论,灵魂则是自由和公平。可见,经济学从起点就浸透于人文关怀之中,人文主义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经济学发展的指南针。  相似文献   

2.
李泉 《经济与管理》2007,21(12):19-23
发展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整合为发展区域经济学,它把发展中区域的特征分析作为其研究起点,把结构调整与战略规划的编制作为其研究主体,把区域经济政策制定和区域经济管理的实施作为其研究归宿。在深入分析与研究区域发展实际、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中,引导区域经济更加科学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能否构建符合我国转型期特征的财富伦理价值核心,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之间的财富观念差异,不是古典和现代的区别,而是研究起点和研究角度的区别。按劳分配同市场经济之间存在兼容关系,以此为理论依据,社会主义财富伦理价值的核心依然是劳动价值理论。转型期中国财富伦理建立的现实选择是构建按劳分配和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财富分配体系,兼顾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4.
体育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体育与经济的关系以及体育领域的经济现象、经济活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的学科。体育经济学不是简单的研究体育或经济,也不是某个运动项目的经济学研究,而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体育资源实现价值的各种规律的学科。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一方面,经济学因研究人类行为而被划为社会科学,但它研究的又是人类的经济行为,经济行为由于和财富的关系,远远区别于人类的其他行为,使其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另一方面,经济学研究财富和生产关系就不能不涉及数量关系,因而它又兼具了某些自然科学的特性,但经济学的这种数量关系不似天体运动和分子结构这种数量关系单纯,还掺杂了人间的私利和争斗在其问。故而,经济学的这种性质自然决定了其分析研究的方法。鉴赏经济学的方法如同雾里看花,初看朦胧细品则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6.
从人才观的角度看,西方经济学对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的看法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第一阶段,人———物质财富的消费者。把人仅仅作为消费者来看待,是西方经济学最初的认识,也是其得以发展的不可逾越的认识阶段。这主要体现在西方经济学的重商主义阶段和古典经济学阶段。在重商主义阶段,他们主要是将金银形式的货币作为财富的唯一形态,而非人的才能,认为一国的财富来自对外贸易,这时期的资本主义的对外掠夺,主要是物质形式,强制输出产品,对人才则不屑一顾。在古典经济学阶段,他们将研究中心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研究国…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研究中的人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民 《当代财经》2000,(11):3-10
西方经济学对人的研究表明:西方经济学是以财富的获取和占有为对象,以资源稀缺为出发点,以资源配置为核心的物本经济学;马克思的人本经济思想,实现人本主义哲学传统和经济学的统一,对经济关系的研究和对人的研究的统一,由于当代人类在经济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需要胡立人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强调经济学研究人,强化经济学的人本精神。  相似文献   

8.
当前,把西方公共经济学理论引入到中国公共经济发展的视阚中,成为我国公共经济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的一种必需。但在中国语境下研究公共经济学,就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话语。马克思虽然没有专门研究公共经济的著作,但其经济思想却体现了对公共经济问题的很多关注,并形成了具有系统性的马克思主义公共经济思想,这些思想可以归纳为“一个逻辑起点、一个建构基础和四大理论内容”。这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支撑。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就必须要求从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上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话语。  相似文献   

9.
<正>一、现代经济学大厦的基石经济学是研究人与财富的科学。最初的经济学是研究家庭致富的学问,第一个提出"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的法国人孟克列钦认为,经济学即研究"持家理财的精湛艺术"。从斯密开始,经济学成为研究国家致富的学问,他提出了第一个完整形态的政治经济学体系,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产生和发展条件的学问。李嘉图则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各种经济现象及其内部规律的学问,其目的仍然是探讨最大限度地增加国民财富和对财富进行合理的分配。德国历史学派则反对使用"政治经济学",认为只存在"国民经济学"。西斯蒙第是第一个提出不以财富本身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家,他提出经济学要以人的幸福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0.
互补性、概念格、塔尔斯基不动点定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 1 998年以来经济学和认知科学交界处的三个基本概念 ,它们来自代数学“格论” :(1 )“概念格” ,这是代数理论在“观念拓扑”及“知识表达”方面的运用 ;(2 )“互补性” ,这是格论在不完全竞争博弈、技术扩散、网络现象、学习过程等的运用 ;(3)塔尔斯基不动点定理 ,这是在三类“不动点定理”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 ,在人工智能“归纳推理”、逻辑学“谓词演算”、语义学及“知识表达”、经济学“互补 (或互替 )策略博弈”、网络理论“模型检验”、计算理论“收敛与逼进”算法等方面 ,正日渐成为基础性的定理之一。“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1 )“观念”在适当的制度安排下成为物质生产及其效率的决定因素 ;(2 )“知识”在收益递增经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互补性 ;(3)新古典经济学的以“凸性假设”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在收益递增经济现象面前显得格外无力。“概念格”理论 ,作为认知科学的最新成果 ,对于知识的经济学研究极端重要。本文对上述三个基本概念的讨论 ,将以知识的经济学研究为贯穿始终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论金融努力     
论金融努力张杰一、引言:对理论史的简要考察在西方经济学领域,经济努力很早就受到经济学家们的重视。19世纪末期,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河弗里德·马歇尔注意到财富是“满足欲望的东西和努力的结果”,由此推得,“经济学一方面是一门研究财富的科学”,另一方面又是...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从斯密把它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科学起始,在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理论都可归入西斯蒙第所说的财富学派。经济学不是以人为核心,而是以财富为核心,经济学本身也就成了一种以少求多的艺术。经济活动的主体和经济活动所服务的客体──人,反而成了一个微不足道的附属物。是人为财富的增长服务,而不是让财富的增长服务于人的需求全面满足和潜能全面发展。以这种经济学为理论指导的社会经济运行一再陷入危机,其根源也就在此。非主流的历史学派和制度学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财富学派的偏颇.但因其对人的本质的把握的失当.也未能真正拯救经济学。主体主义经济学强调人是一种主体性存在,因而要在经济学中还人以核心地位。本文主要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王体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主体性原则、利己原理、欲望无限性原理、惰性原理、边际效应原理和劳动中心论原理。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初以来,作为主流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已经历了三代人的传承。与共和国大体同龄的新一代经济学人中涌现出林岗,顾海良,程恩富,王振中等四教授。他们的学术特色是既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又有开拓创新精神;即重视对传统马列主义理论的研究,又重视联系改革开放的实际,研究邓小平经济理论,还注重在同西方经济学的对比中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以四位中年教授为代表的新一代经济学人肩负着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4.
论财富的时间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分析时间观、财富观的变迁出发,论证了经济学、时间、财富之间的历史逻辑,认为现代经济学采用的是绝对时间观,财富主要建立在物理时间度量之上,经济学虽以心理分析为基础,但未引入心理时间的研究.针对现代经济学的缺陷,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对财富与时间的本质进行了重新解读,诠释了时间价值的经济学意义,根据虚拟价值非边际化和信息态的特点,提出财富的时间价值可分解为物理时间价值和心理时间价值.虚拟价值主要用心理时间度量.虚拟价值拟物化和时间寻租是发展虚拟经济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15.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涵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把马克思的经济学与狭义和广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概念区分开,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起点。马克思的经济学不等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的经济学是指马克思个人的经济学说。最初的狭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亦即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广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共同构建的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同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确定性的理论范式相比,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范式还处于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对商贸流通理论进行过研究,但两大理论体系对流通问题研究的视角、重点和研究范式都有不同。马克思经济学将流通作为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研究;西方经济学对流通问题主要从财富的源泉、交换的实现等视角进行研究。马克思经济学将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通过理论抽象来研究流通问题;西方经济学对流通理论的研究是从应用范式角度展开的。通过比较可知,我们应以马克思经济学的流通理论为主体,结合流通领域的现实变化,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流通理论,建立新型的商贸流通理论。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的假设是经济学赖以建立的逻辑起点,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建立的基本假设,另一类是经济学理论模型的假设。第一类假设提供经济学观察现实的独立视角,第二类假设提供经济学分析、解释现实的参照。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学研究的起点(经济活动中的交换对象)入手,对新现象进行研究与梳理,发现体验经济中人们进行经济交换的对象相对于传统经济已经发生了变化。传统经济学研究的是产品和服务的问题,属要素经济学范畴;体验经济中提供给消费者的是"过程"。要素与过程属于不同的范畴,以"过程"为交换对象的经济学,逻辑上应当与当下之经济学有所区分。因此,提出了"过程经济"的概念,过程本身就存在着价值。过程哲学是过程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改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新千年经济学的头号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主要社会经济问题是什么? 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诞生了.迄今为止,已有225年的历史.虽然,两百多年来,经济学的学派林立,论著可车载斗量,但基本理论体系不外两大派:斯密学派与马克思学派.  相似文献   

20.
曹永珍 《时代经贸》2008,6(19):218-220
挑战性地提出了经济和经济学的系统性定义,并依据此定义建立经济的分子化模型和基本架构,提出了矢量经济和矢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并分析了经济的六大结构元素及其影响因素。简单阐述了经济的发展动力、方式和治理,以及经济与经济载体影响关系;定义了经济学者的使命和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