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一、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的联系 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监督评价机制,是公司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实现对各相关利益者有效制衡,促使公司治理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汤洁平 《中国经贸》2009,(12):63-64
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由决策、激励、监督约束三大机制构成,而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对于确保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正基于此,对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予以阐述,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公司治理结构也日益完善,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监督与评价机制,是促进公司治理机制有效运行,实现组织价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同时,公司治理也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制度环境和重要保障.笔者从研究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及其相互关系出发,分析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完善内部审计的公司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激励机制之上的。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使统一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使经营者能够努力实现公司所有者的利益最大,防止道德风险。而衡量二者是否建立联系,很大程度体现在经营者的薪酬是否与企业业绩挂钩上。本文以上市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企业薪酬激励和其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民营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5.
石悦远 《魅力中国》2010,(28):38-39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所有者出于对经营者约束的需要,要求有内部审计来帮助其进行监督。早期的内部审计是一种会计导向型的审计,主要通过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资产的完整性、政策和程序的合规性等方面来发现企业是否有错误和舞弊行为。而后的内部审计向管理和公司治理方面侧重。或者说,内部审计已经不仅仅是查错防弊,更有提高公司管理水平、促进公司治理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设计风险投资基金中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晓燕 《山东经济》2005,21(4):77-80
风险投资基金作为一种连结投资者和风险企业的中介组织,风险资本所有者和其管理者是分离的,蕴藏着出现“内部入控制”的内在条件。而且,由于风险投资活动的高风险、投资中不可控因素多等特点,使“内部人控制”现象更为严重。因此,设计一套投资者对风险投资家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国已有各类风险投资基金200余家,他们没有根据风险投资高风险、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特殊性采用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本文主要是对与风险投资基金中激励与约束问题相关的理论进行评述,以便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设计奠定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卢山 《湖北经济管理》2009,(24):112-113
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验看,内部审计作为实现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阐述了内部审计的属性及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偏差和误区,旨在从改进公司治理的角度,探析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监督机制是否健全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败。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我国企业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还没有得到良好发挥。只有正确认识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的职能,为完善公司治理服务。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公司治理与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现代企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内部人控制”的现象;通过分析市场约束和公司内部财务约束,认为只有同时做好公司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才能真正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搞好公司治理;并提出构建现代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 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为了保证两权分离引发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有效性,切实防止"内部人控制"局面的形成,企业所有者一般会通过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形成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安排.这些制度安排即所谓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必须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包括产品市场、职业经理市场、公司法、证券法、信息披露、会计准则、审计、代理权竞争、敌意收购和社会舆论等(李维安,武立东,2002).  相似文献   

11.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而内部控制主要由预防性控制和检查性控制组成,检查性控制又主要由内部审计工作来实现。因此,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正确认识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的职能,为完善公司治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孙锐 《山东经济》2007,23(6):103-106
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及有效性离不开内部审计活动。但是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多地关注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方法的发展与变化,却忽视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的角色与作用,从而导致了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关系的割裂。将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的整合关系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工作出现的问题,对如何强化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1年在修改后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作了新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目标。"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0年6月召开的第59届年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则是:"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目的是改进单位的工作质量和提高效益。"目前在大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已将工作重点从审查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转向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及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上,体现现代内部审计的价值。然而,我国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存在较大缺陷,面临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林静 《改革与战略》2010,26(11):71-75
内部控制环境是其他控制要素的基础,其他控制要素是否有效,取决于控制环境的强弱程度。总体上讲,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还比较薄弱,还无法支撑内部控制整体的有效运行。文章认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营造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整合企业组织结构和正确界定董事会与管理层的风险管理职能,是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整体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过度自信管理者典型行为特征出发,通过研究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将管理者这种典型行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对管理者的有效激励行为能有效降低公司过度投资的风险。同时,对约束管理者的行为以及更好地治理公司起到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刘蕾 《中国经贸》2014,(9):287-287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企业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这也是企业有效降低企业风险,促进企业良好运行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进行内部审计能够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并且能在根本上改善公司的治理情况,还能提升企业的产品价值。但是,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对内部审计不重视,造成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极大的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势头。本文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内部审计通过评价公司的内部治理系统,从战略上处理企业面临的风险,为企业高层提供及时有效的建议,所以良好的内部审计质量对提升企业绩效有显著的积极意义。本文运用有效正确的评价指标,与有效的绩效审计模型,实现内部绩效审计对企业的增值功能,增强内部审计对企业绩效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在理论基础上和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同时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提升内部审计执行力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公司治理成本及改善公司治理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管理、董事会及高管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内部审计流程的规范性及企业文化是影响内部审计执行力的因素;科学、合理地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增进内部审计与其他公司治理主体的良性互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构建执行性的企业文化是提升内部审计执行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是公司制的核心,公司治理改革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绩效评价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公司治理有效运行的重要支撑。通过分析目前国有公司治理框架对绩效评价的要求及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国有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和完善是决定企业能否高效正常运转,是否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以及能否对员工形成有效激励的首要因素(本文均以铁路企业为例)。从目前来看,铁路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普遍不够清晰,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不明的现象较为严重,由此也增加了内部控制受益主体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