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斌  韩菁 《生产力研究》2002,(2):143-144
美国自 2 0世纪 80年代起 ,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 ,并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发展 ,终于在 2 0世纪 90年代出现以高增长、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为特征的良好发展势头 ,在世界上率先进入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 ,其成功的经验值得世人关注。然而美国经济在继 10年快速增长后增长减速 ,出现回落、衰退现象 ,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我国黄河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的构建及其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构建黄河流域产权共同市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20世纪80年代开始崛起并已经形成规模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经济区到20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演变为三大流域经济带,并在21世纪初进入三大流域经济区发展的历史过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不再是传统的制造业,而是高科技产业,如信息技术、网络等。因此,多数发达国家在谋求更高利润的同时,需要把传统制造业通过并购方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当然不应放过这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招商引资以推动国内产业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趋势,使得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化国家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传统的货币政策目标与操作体系面临着挑战。各国中央银行虽然在控制商品与劳务的通货膨胀方面已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对于股票市场的发展,以及由其引起的股票价格膨胀,却难有对策。早在1929年,纽约股市的暴跌已导致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进入长期的大萧条时期;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资产价格极度膨胀而引发的"泡沫经济"对其经济造成了长期不利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各国资产价格明显的偏离实体经济上涨,更是引起了决策部门普遍的担忧。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继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两次经济增长高峰之后,目前进入第三个经济高速成长时期。我们原本以为,持续了20年的GDP近10%的年增长时期已经过去,但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和中国逐步壮大的消费市场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GDP较高增长周期。在这一轮经济增长的背后,各类深层次矛盾也进一步发展,尤其以“投资和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最为突出,表现为投资规模过大,消费总量不足,出现了投资与消费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1、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依靠经济扩张带动劳动就业,但是目前我国在城镇劳动力供给不断增长的同时,劳动力需求量出现了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就业弹性平均值为0.11。而在80年代,我国的就业弹性平均值为0.32。也就是说,在80年代,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平均能拉动增加就业岗位240万个,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大陆开始研究开发原子能、核能、半导体与计算机等高新技术;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提出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20世纪60年代,台湾通过组装加工的方式进入国际高新技术产业链;20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大陆与台湾的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合作发展时期。2000年以来,大陆与台湾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合作不断发展和深入,合作的层次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资本深化、资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以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为特征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以及以一系列大规模生产工业的膨胀为特征的日益显现的动态规模效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资本深化的工业企业的动态规模效益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从资本深化增长模式的可行性内生制约因素看,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关键;从资本深化增长模式的可行性外生环境制约因素看,资源和能源约束最终将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要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不仅有赖于增长模式的转变,还有赖于全社会对消费模式的调节,以及政治文化条件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循环经济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涉足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传统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使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我国资源的循环利用、环境的循环净化。有助于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有助于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有助于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虽然高增长行业这一提法遍见于各类文献,但对高增长行业进行细致的量化分析和系统研究还鲜有人问津,仅有刘世锦等人专门论述过高增长行业。刘世锦①对我国高增长行业的演进轨迹作过如下描述: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对我国经济起带动作用的高增长行业主要是轻工、纺织等行业。经过80年代末的调整后,从1992年开始,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其间的高增长行业主要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公路、港口、电力、钢铁等)、新一代家电产品(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等)和房地产等。1997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趋缓。这次的增长趋缓可以理解为20世纪90…  相似文献   

11.
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孟加拉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经济增长战略,并在90年代初期加大实施这一战略的力度,全面修订工业政策,推动工业投资自由化进程。经历届政府努力,经济与社会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GDP从80年代年均增长3.84%上升到90年代的4.88%,2003财年GDP增长为5.3%;人均GDP由1990财年的278美元提高到2003财年的389美元;通货膨胀率由1999财年年初8.91%降至2002财年的2.4%。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现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孟加拉采取了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和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与措施,如:大幅…  相似文献   

12.
苏南经济发展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以苏南模式为基本特征的苏南经济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的“苏南模式”孕育与形成阶段;二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产权改制及大规模引进外资阶段;三是进入2l世纪后的新经济格局形成阶段。本文对苏南经济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及当前的经济格局进行了初步剖析。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已经进入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阶段,这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我国高增长、高通胀的运行特点不同,也与90年代后期和本世纪前几年高增长、低通胀的运行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4.
分工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古典经济学时期亚当.斯密第一次从经济学意义上对分工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马歇尔用规模经济概念替代了专业化经济概念,同时期的马克思对分工与协作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自19世纪末马歇尔对资源配置问题重视以来,分工问题就逐渐被主流经济学所忽视,经济学的研究重心转向资源配置问题。随后,杨格(1928)指出马歇尔的替代是个错误,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产业组织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经济学家们才再次认识到分工的重要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家,用现代分析方法分析了分工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针对新的分工及贸易现实,一些学者对产品内国际分工理论(垂直解体)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朱英明 《生产力研究》2007,(10):90-91,109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行业间的经济联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具有密切经济联系的行业形成产业集群,由此产生的外部经济是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基础,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又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文章根据中国124×124行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识别出中国11个产业集群,对中国产业集群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试图为“十一五”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冷战结束之后,伴随着政治大变革的世纪之交,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资本市场的空前繁荣。美国在20世纪末形成了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产业优势,使美国股市长期向好。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末,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带动了股票市场的繁荣,最终出现了被称为"平成景气"的日本经济腾飞。中国香港在20世纪90年代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出现了香港恒生指数连年上扬的经济增势。经济转型下人们的乐观预期导致了俄罗斯短期内股市大幅上涨,这些金融史上繁荣的年代却大多以大规模的恐慌与衰退而结束。这对现今的中国无疑具有借鉴与警示作用,应保持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快产业变革,增加产业优势,避免"非理性繁荣",才是经济恒久发展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明显从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向其他现代服务业和网络产业等与传统产业有本质差别的领域转移。中国的网络产业虽然仍然处于比较低的发展阶段,但是网络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中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在网络产业中,其中仅信息通信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就已经超过了7%以上,成为中国经济中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鉴于网络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中的极端重要的地位和网络产业自主创新的特点,我们有必要对网络产业典型的自主创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外部不平衡发生了三次大的调整,每次调整的背景和方式不同。20世纪80年代美日之间的外部不平衡是通过高增长背景下刻意的货币制度设计来完成的,是一种"渐进"的调整方式。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国家外部不平衡的调整是在高增长背景下,由货币"错配"引发的组合投资逆转带来的以货币危机形式完成的,是一种"休克"的调整方式。而2006年以来至今的美国经济外部不平衡的调整是在金融危机加速全球经济急速下滑的背景下,更可能依靠实体经济总需求的下降来调整,将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模式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重视和加强城市群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建立在市场化基础之上的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使得经济要素的空间扩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导致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的形成,产业的升级和重组以及空间转移是必然趋势[1].  相似文献   

20.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内生增长机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金融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金融发展理论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迅速融合,不仅使金融发展理论进入一个新阶段,也改变着经济增长理论注重实体经济而漠视货币与金融部门的历史。为对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内生增长的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本文拟从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等机制入手,系统综述西方学者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内生增长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