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民工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改革的浪潮,数以亿计农民工群体背井离乡,走向城市,汇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农民工大军.伴随着这一进程出现了农民工城市化,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群体面临着住房、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政府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以帮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更加和谐地进行城市化,这些都将成为我们关注农民工城市化问题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发挥经济社会价值的重要前提.建立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的社会支持系统,需要从社会、政府、民间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建立起一套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适应城市、融入城市的政策和管理体制,帮助其更好地解决城市适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及非农产业转移,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和生活过程中存在的就业、生活等风险越来越突出.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也成了政府极为关注的社会问题.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当前可供选择的途径有二:(1)以户籍制度改革来改变农民工农村身份,将其变成"城里人",由此进入社会保障体系.(2)将已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直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网.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城市定居方式选择意愿问题,实质上是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属于农民工定居城市问题的深层次延展.从实证研究来看,教育水平、对社会保障与社会尊重的关注,以及子女未来发展已成为这一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反映出当代农民工希望融入城市生活及其伴随的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因此政府应合理加快城市化规模,关注农民工家庭社会保障权利与发展机会,避免农民工阶层的固化和边缘化,避免"代际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向城市迁移并在城市落户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此次新冠疫情的影响,使得他们开始重新思考自身的生活需求并对比在城市与农村地区定居的优劣势问题.因此此次疫情对农民工的定居问题将会造成一定影响.文章借鉴医学方法使用OR值计算农民工心理状态的转变对其未来城市落户产生何种影响,并用t检验方法对结果进行进一步检验,最终使...  相似文献   

6.
范铭 《当代经济》2016,(14):38-39
作为流动人口主体的进城农民工群体,他们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自身的基本生存条件——住房却成为问题.如何为农民工提供住房保障应当成为流动人口研究的一个焦点.本文从完善进城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出发,以农民工住房保障为主题,利用对来沈农民工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资料,讨论农民工住房及住房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探寻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的可行思路与策略.其要点是以农民工家庭为单位纳入到城市住房保障范围,建立农民工住房保障标准,允许农民工加入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贷款,多渠道建设农民工公寓.  相似文献   

7.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建立健全农民工流动就业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农民工流动就业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几亿农民从农村流动到城市就业、生活,将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流动就业的农民工群体快速发展,迅猛扩张。目前,农民工已达相当规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已和城市市民、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农民工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社会群体.城市农民工就业生存问题关系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当今我国社会问题的焦点.本文以江苏沿江8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扬州、南通、泰州)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实地调研,将回收的1516 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总结城市农民工群体的基本情况及其就业特点,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业转移人口出现的“半城镇化”现象逐渐成为城镇化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农民工“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劳力在城市,家属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半城镇化问题使得城镇化进程停滞不前.“半城镇化”导致我国内需潜力无法有效激发、农村三留人口大量存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等;我国户籍二元体制不合理、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民工进城后难融入是产生“半城镇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心理融入层面分析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着重剖析了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并从制度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俭国  张鹏 《财经科学》2015,(5):131-140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为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考虑到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庞大的资金需求,应该优先将市民化意愿强烈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分项计算,得出:沿海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为21万元;内陆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为16万元.加快户籍、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对于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资金来源、城市融入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已成为城乡统筹的一个难题.本文在明确劳动力实现合理的转移就业是农民工融入城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的基础上,从农民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民工提出的提高就业能力以更好融入城市、提高创业本领以更好反哺农村的要求,进而提出了要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创业本领,以期更好地实现他们在行为上融入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城乡统筹的道路上,农民工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2010年中央1号文件更是首次将"新生代农民工"提法纳入中央正式文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些以"80后" "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大约有1亿人,占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80后"、 "90后"作为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在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与理解他们时,他们却己经逐渐开始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慢慢步入社会.然而,像他们这样一群与我们有着相同相仿年龄,却已经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中流砥柱的人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为城市建设做着巨大的贡献的日子里,是否过着与他们所做的贡献相符的工作,或者说他们的生活是否融入进了他们工作奋斗的城市,这些问题都值得社会各界去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齐则锋 《当代经济》2016,(20):76-77
随着农民工群体对社会生活影响的深入,其子女的城市融合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为了有效帮助农民工子女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社会中,本文将从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合问题的影响的角度出发,基于对南京、无锡和苏州三市的调研数据,探究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子女接纳态度的影响因素和决定机制.主要采用描述性的分析,得到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子女的接纳状况,从而可以看出城市居民是可以接纳农民工子女的,但随接纳层次的深入,接纳度不断下降,本文针对此问题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夹缝中求生的女性农民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特别是女性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然而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女性农民工有着女性与外来者的双重身份,处于双重弱势地位。这导致女性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中面临更多风险和挑战。对此,正确认识和解决女性农民工问题,重视和关注女性农工的身心健康与合法权益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乡统筹建设步伐的稳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涌入城市,城市农民工群体便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关注城市农民工群体的生活现状,了解他们最关心的生活需求,分析他们面临的生活问题,关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更是有效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工也逐渐成为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但作为城市弱势群体,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社会政策分析的视角,回顾了农民工医疗保险政策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当前农民工医保的现状,指出农民工医保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政策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问题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自2001年陆学艺、王春光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①”的概念以来,学者们掀起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热潮.本文将国内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概括为新生代农民工阶层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整体状况、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及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建议等几个方面. 一、新生代农民工阶层分析 学者们都认识到了农民工的代际分化,认为我国的农民工已经分化成为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两个不同的群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民工发展趋势与展望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韩长赋 《经济研究》2006,41(12):4-12
本文在对中国农民工群体的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农民工问题解决的选择性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民工城乡流动和人口城市沉淀模型,描绘了农民工的人口城市沉淀曲线,指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历史过程和基本思路。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农民工问题是个战略问题,将伴随我国现代化的全过程,并将伴随现代化基本实现而终结。农民工亦工亦农、亦城亦乡,流动就业,逐步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这种现象将长期存在。解决农民工问题要持城乡统筹方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要以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动力,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要以人为本,公平对待,构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城市定居方式选择意愿问题,实质上是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属于农民工定居城市问题的深层次延展。从实证研究来看,教育水平、对社会保障与社会尊重的关注,以及子女未来发展已成为这一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反映出当代农民工希望融入城市生活及其伴随的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因此政府应合理加快城市化规模,关注农民工家庭社会保障权利与发展机会,避免农民工阶层的固化和边缘化,避免“代际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