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入高、费用高,进人普通家庭预计要5—8年 VCD已广泛进入家庭娱乐圈,但有的消费者担心购买的VCD是否会很快被DVD所取代。 DVD是数字视频唱盘的英文缩写,其外形尺寸和CD片一样,仍为12厘米,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清晰度远远超过LD和VCD。图像质量为HDTV级,水平分辨最高达一千线以上;二是音响效果大为改观,伴音采用最新的数码杜比环绕声AC_3系统;三是双面刻录讯号,单面容量达5G,播放时间达133分钟,通常一张DVD就可容纳一部电影。  相似文献   

2.
1997,就在国内VCD风生水起之际,DVD这个词就已徘徊在媒体的版面上,时不时发出威胁的信息。 如今,DVD早已卸下神秘的面纱,直接步入我们的消费视野。 DVD,人称本世纪最新、最后一次电子革命。转眼之间,它就要步入寻常百姓家。 进口机一马当先,国产机紧随其后 DVD机最先是由日本松下公司在1996年7月研制推出,一年即已遍及世界各主要发达地,并迅速向发展中地区扩展。目前在国内市场,摆上货柜的有下列品牌的进口机,松下、索尼、先锋、声宝、飞利浦、三星。主要销售城市尚停留在广州、北京、上海三地。DVD上市未久,国内厂家早已闻风而动。目前,原先生产VCD的  相似文献   

3.
《深圳质量》2004,(5):47-48
2004年4月1日,我市质监、公安部门一举端掉全国最大假冒DVD、VCD等激光视盘机制造窝点,查获1300多台假冒成品DVD、VCD机,涉及48个品牌。令人吃惊的是,这个日产假昌DVD、VCD机3000多台的制假窝点竟然被评为2003年度“诚信个体工商户”。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DVD在21世纪将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超级VCD作为普及型产品,正从城市向农村转移,普通的VCD,作为更低档次的产品,许多厂家已不再生产,淘汰在即。一个新的消费时尚一DVDAV新潮流,已在中国城市居民中掀起。今天,由于国际第三代DVD技术的成熟,电子零件价格不断下降,制约DVD的最大瓶颈——成本与价格,已在1999年度突破。如今中国市场DVD的起步价格已在200O元左右。近日,新科、爱多、熊猫。上广电等企业,组成了“高品质DVD”的联合体,我们联合宣布:实施DVD“新阳光行动”,我们将把DVD现有价格,调整到168o元…  相似文献   

5.
目前,市场上DVD家庭影院品牌众多,消费者很容易被一些产品的华丽的外表所迷惑。那么,如何选择一套高质量和称心如意的DVD家庭影院呢?1 画质高低和兼容性 节目输出源是家庭影院的核心,它决定画质的高低和清晰度,DVD的清晰度必须达到550线以上(VCD为250线),节目盘容量更应是VCD的三倍多。DVD兼容性强,一般要求能播放DVD/SVCD/VCD/CD/MP3,并能播放高清晰度的HDCD和PictureCD音频碟片。  相似文献   

6.
随着VCD逐渐的"日薄西山",DVD产品已"曙光乍现".这个被众多商家视为新的发展机遇的产品尚处在市场开拓期,就遭到了当头一棒:近期国内一些DVD产品价格一降再降,甚至跌破了1 000元的心理关口.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但专家分析认为,低价位势必低质量,一些只顾眼前利益的商家利用消费者对DVD产品性能缺乏了解的消费盲区,用超级VCD假冒DVD来蒙骗消费者,再有就是使用一些质次价廉的元器件,七拼八凑,产品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相似文献   

7.
《巴蜀质量跟踪》2002,(1):28-30
10多年前的录像机,4、5年前的VCD,这两年的DVD,家庭影视欣赏系统走过了一代又一代。目前VCD产品已经进入了衰退期,后起之秀DVD欲取而代之,正是一个新老交替的时期。现在的音像市场上,DVD以其高质量的画面和音质,先进的功能,走向大众化的价格,逐渐成为影碟机消费市场的主体,大有舍我其谁的风范。那么普通的消费者对于DVD产品的接受程度如何?他们的消费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8.
VCD全称VIDEO CD,译为“可视CD”。而今随着DVD的上市,其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但因为DVD对碟片的要求精度高所限,市场上人们对VCD仍保持着相当的消费量,当前市场上的VCD机大致可分为三类:外国名牌机、国产名牌机和杂牌机。由于VCD机主要部件机芯,解码器等均可采购到成品,只需简单工具就可进行组装,造成劣质杂牌机和假冒进口机一度泛滥。 (1)注意能否大小碟(LD和VCD)兼容,并注意是单碟机或多碟(一般是三碟)机。单碟机比较经济,但多碟机比较  相似文献   

9.
张建学 《质量跟踪》2002,13(9):12-16
图像清晰度:VCD图像清晰度大约是280线左右,而DVD的图像清晰度可以达到500线左右,也就是说,从图像清晰度上来讲,DVD比VCD大约可以提高一倍左右。  相似文献   

10.
当今,小影碟VCD正火爆华夏大地。而与此同时,关于DVD的种种议论也使不少本来欲投入VCD怀抱的消费者犹豫不决。 DVD称为高级数码影碟,是光学影碟媒介的新一代产品。由于它采用MPEG2标准图像格式和数字化信号处理技术,故其重放图像的清晰度比VCD和LD均高。水平解像度可达500线以上。而VCD则在260线上下。它可与  相似文献   

11.
继LD、VCD之后,出现了本世纪最后一种超大型家电产品——DVD.这自然会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不文将以回答的方式分别介绍DVD的一般知识。DVD是什么?目前投放市场的第一批DVD播放机,就其自身的外观和所使用的软件(盘片)来讲,与CD播放机相似。DVD盘片的外观与CD盘非常相似,与目前流行的CD类产品具有完全相同的外形,它不仅是音乐软件,而且有各种TV游戏机或个人电脑软件,并有各种图像软件(VCD)。DVD商品名称是指在一张如同过去的CD那样的盘片上,能使所记录的数字信息量获得飞跃性的提高。采用这种新技术,即使在一片尺…  相似文献   

12.
DVD播放机是迄今为止最理想的家庭影院影视信号源,它不仅与CD、VCD、超级VCD,有的还与LD兼容,而且其优良的技术性能和强大的功能是其它影视播放机无可比拟的。选购DVD播放机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DVD播放机的配套设备档次 DVD播放机能提供水平清晰度为500线的视频信号,目前中小屏幕的彩电一般只能显示300线左右,  相似文献   

13.
问: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继录像机、VCD影碟机、超级VCD之后,DVD影碟机以其高清晰度画面和多声道高保真音响满足了适合人们的欣赏要求.而且品牌众多,绝大多数国产DVD机价格已降至1 000元以下.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在众多品牌中选购一台比较理想的DVD影碟机呢?  相似文献   

14.
刘春艳 《活力》2011,(7):196-196
一、DVD的特点及优点 DVD是一种能够存储高质量视频、音频信号和超大容量数据的新一代光盘媒体介质。可以看作是CD/LD/VCD的后继产品。它集计算机技术、光学记录技术和影视制作技术为一体,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大存储容量、高性能存储媒体的需求。虽然DVD盘片的外观看起来与传统的CD、VCD光盘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是DVD年,各种国内外品牌DVD机正在抢占市场.DVD的片源也逐渐丰富起来。有着比VCD清晰一倍以上的画质.带有完美音效的DVD势必将成为市场的新宠。针对是装市面上众多不同品牌、不同档次的DVD机,消费者如何在这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中找出一款适合自己的DVD机.本文将以专业的角度.横向感觉6款DVD机.为不同的你选出最可心的一款。  相似文献   

16.
随着VCD逐渐的“日薄西山”,DVD产品已“曙光乍现”。这个被众多商家视为新的发展机遇的产品尚处在市场开拓期,就遭到了当头一棒:近期国内一些DVD产品价格一降再降,甚至跌破了1000元的心理关口。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但专家分析认为,低价位势必低质量,一些只顾眼前利益的商家利用消费者对DVD产品性能缺乏了解的消  相似文献   

17.
继VCD在中国的成功之后,DVD作为高新科技的结晶,成为国内外影碟机厂家争先采摘的新世纪开放的第一朵玫瑰。目前许多厂家把DVD售价定在2000元以下。DVD已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中,DVD影碟机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数字化音像设备,DVD时代已然来临。相对于DVD刚刚登临市场时4000-5000多元的售价,2000元的价格让消费省似乎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惊喜有能力购置一台DVD机之余,不免也有些怀疑,DVD机随着价格的下降,其质量是否还有保障。  相似文献   

18.
《巴蜀质量跟踪》2000,(12):46-49
从录像机、VCD机到DVD机,国内视听播放机市场现代化的速度可谓一日千里。曾一度以视听播放机市场“贵族”身份出现的DVD机,如今已以其“平民”的价格走进了普通百姓的消费视野。  相似文献   

19.
随着VCD机的诞生,磁带录像机的销量便直线下降.有关人士曾大胆预言:录像机即将寿终正寝了.然而,在VCD、超级VCD、DVD机畅销不衰、功能不断改进完善的同时,磁带录像机不但没有消失,而且保持了可观的市场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录像机功能的需求和留恋.  相似文献   

20.
《巴蜀质量跟踪》2002,(14):14-17
近几年.随着VCD、DVD影碟机的普及,带来了家庭影院的兴旺繁荣.视与听的完美结合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AV虽然光彩照人,但对音响发烧友和爱乐人士而言.Hi-Fi的纯音响却更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我们清楚地看到,新推出的第三代、第四代DVD影碟机的音频性能技术指标,与一般CD唱机相比并不逊色.但通过实际试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