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茜 《商业会计》2011,(21):35-36
资本公积是指企业收到的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在新会计准则下,资本公积的明细核算大为简化,仅设"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两个二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本文主要对"资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投资者并且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会计准则下,资本公积主要由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及其他资本公积构成。但在具体运用上存在着内容过于繁杂,泡沫过于严重等问题。资本公积是所有者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内容繁杂。势必会引起造假行为的发生,从而导致所有者权益的不真实,难以取信于报表使用者,无法实现资本保全。所以加强资本公积的核算“瘦身”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公司筹集资本金可以采取吸收货币资金、实物及无形资产等方式。为核算企业实际收到投资人投入的资本,应设置“实收资本”、“股本”等科目。该科目为所有者权益类科目,贷方反映实际收到的投资额和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的数额。因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成立时对投入的资本金的核算有所不同,现分别说明如下: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的资本核算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对于投资各方投入的资本,应在“实收资本”科目中…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股份公司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几乎都是高溢价发行,在募集股本的同时形成了大量的资本公积金。股本与溢价所形成的资本公积共同构成了公司成立时的所有者权益。发行普通股所募的资金成本率的计算方法最通行的莫过于“股利折现法”。而其它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的资金成本率计算方法通常也说是参照普通股的算法。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待于进一步商榷。一、关于股利折现法公式一般教材中普通股资金成本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普通股资金成本率  =预计下年股利发行总额-发行费用 预计每年股利增长率该算式称为“股利折现法”。…  相似文献   

5.
按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通常通过"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相互转化等,会计处理上主要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6.
吴明烨 《商业会计》2003,(12):32-32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投权投资的企业,应分别设置“投资成本”、“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股权投资差额”四个明细科目。“投资成本”科目最初反映的是取得投资时的初始投资成本,如初始投资成本与其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的份额有差额的,反映的是新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科目反映的是企业取得股权投资后,按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份额。“股权投资准备”科目反映的是因被投资单位资本溢价、接受捐赠等增加资本公积,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股权投资差额”科目反映的是初始投资成本与其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的差额。根据这些核算规定应掌握的要点是。  相似文献   

7.
蒋琳玲 《商场现代化》2009,(20):139-139
《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可以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简称转股)。由于资本公积金的构成内容有多项,因此,可以理解为,不管是哪一项资本公积金,都可以用来转增股本。但是,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分析,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可以用来转增股本,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一般情况下不应用来转增股本。  相似文献   

8.
原会计制度下,资本公积核算内容包括资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关联交易差价和其他资席公积七项内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簧本公积的核算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章针对新会计准则下的资本公积核算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商业会计》2002,(6):10-12
七、所有者权益核算的主要区别所有者权益核算中主要对资本公积的核算作出了进一步的规范。资本公积是指由投资者或其他人(或单位)投入,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但不构成实收资本的那部分的资本或者资产。资本公积从形成来源看,它是由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额中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或者是其他人(或单位)投入的不形成实收资本的资产的转化形式,它不是由企业实现的净利润转化而来的,从本质上讲应属于投入资本的范畴,因此,它与留存收益有本质区别,留存收益是企业实现净利润的转化形式。在核算资本公积时,应当与收益项目区别开来。资…  相似文献   

10.
鲁千霞 《商业会计》2011,(33):19-20
企业会计准则中,利得和损失分为两部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与损失,通过"资本公积"账户进行核算;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通过"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两个账户进行核算。本文试从利得和损失的两个去向归纳整理其会计核算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企业所有者权益项目中,资本公积的核算是现行会计制度变化最频繁的内容,其会计核算比较复杂,本文就新准则下资本公积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实务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企业所有者权益项目中,资本公积的核算是现行会计制度变化最频繁的内容,其会计核算比较复杂,本文就新准则下资本公积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实务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对此我们需要作一个归纳.同时,作为会计核算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有必要设置"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三级明细科目.  相似文献   

14.
在进行股权转让时,审计对其他应收款进行评估增值,对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进行调整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导致被转让的公司多缴纳企业所得税上百万由转让股东用资金补上。本文以案例的形式分析股东之间的纠纷对公司发展的影响以及对财税处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对于投资性房地产核算模式转换和处置有关规定的基础上,认为可以借鉴金融工具有关准则完善投资性房地产核算模式转换问题,在处置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时区别转换前资产性质,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转入有关科目。  相似文献   

16.
一、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一)授予日的处理.授予后立即可行权换取职工服务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在授予日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在授予日以企业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相应增加负债,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科目.  相似文献   

17.
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下,资本公积科目的核算内容发生较大的变化。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原会计准则下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出发,对资本公积在新旧会计准则下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并阐述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一、可转换债券发行人的会计问题 (一)发行可转换债券时的会计处理 现行可转换债券在转换为股票前,其会计核算与一般债券相同.当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利时,按债券账面价值结转为股份,其中,按可转换债券面值和已提的利息,分别借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债券(债券面值)"和"应付债券--可转换债券(应计利息)"等;按股票面值和转换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贷记"股本"科目,按实际用现金支付的不可转换股份的部分,贷记"现金"科目,借贷方之间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债券持有人到期未行使转换权利的,按债券条款约定,发行人偿还本息,其会计核算与一般公司债券相同.  相似文献   

19.
二、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一)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是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形式可以有多种,既可以现金出资,也可采用以非现金资产出资。小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金,相当于其在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作为实收资  相似文献   

20.
《商业会计》2007,(5):19-20
七、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的税收规定 (五)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涉税处理 对于被投资企业由于接受捐赠等原因而引起的资本公积的增减变动。按照税法规定,对于被投资企业资本公积的增减变动,不增加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按照会计准则规定,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的份额.相应增加本企业的资本公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