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燮君 《秘书工作》2009,(12):46-48
读书人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培育了读书精神,积累了读书方法;读书精神激励着渎书人,促进读书人拓展读书方法;读书方法帮助渎书人进一步滋养和弘扬读书精神。读书人和读书精神、读书方法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读书系统。渎书实践,需要在读书精神和读书方法的引领下日渐深化。  相似文献   

2.
读书漫谈     
曹文轩 《秘书工作》2010,(12):47-49
古人对读书很在意,尽管读书人在社会上位置不高。但读书与读书人是两回事。看不起读书人,但看得起读书,于是留下了许多发愤读书的故事。如“萤入疏囊”(《晋书·车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相似文献   

3.
我从小喜欢读书,十分憧憬读书人那满是书籍的书房!也常常在心中描绘自己书房的模样:"装满书的书柜,读书写作时的桌椅,再适当点缀些字画和花草……"从懵懂的学童到步入社会,一路走来,想要拥有一间书房的愿望丝毫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减弱.  相似文献   

4.
书如灯光     
莫言 《秘书工作》2012,(11):38-38
我的读书生活,起始于少年时期。那时中国的乡村普遍贫困,能借到的书很少,自家拥有的书更少。我把班主任老师那几本书和周围十几个村子里的书借读完后,就反反复复地读我大哥留在家里的那一箱子中学课本。数理化看不懂,读语文、历史、地理、生物。读得遍数最多的自然是语文。  相似文献   

5.
读自己的书     
自书籍出现以来,读书的园地里百花纷呈、千姿百态。然而正如有人喜爱牡丹、有人钟爱兰蕙、有人倾心菊花一样,各人的读书选择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经验的读书人都知道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找自己喜爱的书来读,读自己需要的书。或由博返约,从众多的名花丛中挑出若干盆搬进自己小小的园地;或以某个品种为主:搜罗剔抉,形成一个自己的名花系列。这就是读自己的书。  相似文献   

6.
李世顺 《秘书工作》2006,(10):48-49
我国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在其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说道:“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在书中夹些香草,不仅可以防止蠹虫咬蛀,而且可以留下幽幽清香,“书香“一词便由此而来.后来,人们又据此加以引申,形容读书人身上有股“书香气“,而读书人家,类似现在的“知识分子家庭“,则被人们誉为“书香门第“.……  相似文献   

7.
读自己的书     
自从书籍出现以来,读书的园地里真是百花纷呈、千姿百态.然而正如有人喜爱牡丹、有人钟爱兰惠、有人倾心菊花一样,各人的读书选择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光菊花也还有“西厢待月“、“贵妃醉酒“、“绿云“、“帅旗“等二干多个品种,这就更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了.因此,有经验的读书人都知道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找自己喜爱的书来读,读自己需要的书.或由博返约,从众多的名花丛中挑出若干盆搬进自己小小的园地;或以某个品种为主,搜罗剔抉,形成一个自己的名花系列.这就是读自己的书.……  相似文献   

8.
读书的滋味     
楚奇 《上海企业》2011,(11):94-94
有有人说,古人读书时喜欢在书中加些香草,故有"书香"之说。而梁实秋先生则在他的读书札记中直白:"书香,乃油墨之味也。"油墨而谓之"香",非读书人难识其理。世上之书,皓若天上繁星,读书之味,可谓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书既可以守业解惑,亦可以娱乐消闲,各有所需罢了。西汉学者刘向  相似文献   

9.
有聊才读书     
旅美华人作家陈若曦有本随笔集叫作《无聊才读书》,光那书名就能令不少人共鸣.的确,人们常常在繁忙匆促的人生途程中与书交臂而过不及一顾,一旦闲下来,会感到心灵中的“蓄水池”已有惊人的消耗,从而产生一种赶快读书的欲望.陈若曦女士的命意或许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0.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5,(16):106-108
这个阶层20年来的惊人变化,因为有了这些读书人而变得面目可爱这篇文章的题目据说出自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如果诚实一点儿,我就会说,事实上,这题目的出现是因为我碰到了宁高宁。他说两年前自己曾写过一篇叫《黄金屋》的文章,谈论读书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天若有情天亦老。"转眼间,已是数九寒天了。 数九那个寒天下大雪。雪夜里,最是读书的好时间。 读书,难道还要挑时间吗? 也要也不要。真正的读书人,固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读书,都能读书,但什么时候最宜读书,或最适合读什么书,也还是有个说道。  相似文献   

12.
金鸡湖的怏速城市化让人们享受到了便利的生活方式,但也在失去自己的特色,现在出生的孩子只能通过父辈的口述和那厚厚的历史书去回味那段属于“金鸡湖”人的记忆  相似文献   

13.
读书静思     
任东明 《秘书工作》2010,(10):49-4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有真正的读书人方能达到这样的淡定从容.因为读书,能怡情养性."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这是明代于谦读书时进入静心境界时的所感.静下心来,全然沉浸在书中的世界,或拍案叫绝,或会心一笑,或掩卷沉思,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4.
读书的习惯     
读书是一种兴趣,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嗜好,也是一种消费。书籍是沟通情感,丰富阅历,扩大视野,传承文明的载体。电脑网络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发展起来,正在悄悄地走入普通人家。用户可以网上购书,网上读书,开创了人与书籍关系的新方式和新途径。然而,这不是一般读书人的路子。一般读书人,依旧循着借书购书藏书读书这样一条传统的路子,打发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枕戈 《审计月刊》2010,(3):55-55
我和韩玲、肖霞、阿华是挚友,我们有个共同爱好,那便是读书。我们四个喜欢书,自然喜欢买书、读书、品书,书成了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是我们爱好不同,各读各的书,很少读同样的书。韩玲是在报社工作,她业余时间读  相似文献   

16.
哪些书曾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每个读书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哪些书曾对中科院博导的学术思想、处世为人产生重大影响?其结果必定极具启发性。尽管成功不可复制,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顺着成功者指引的方向,我们更容易踏上学问的康庄大道,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其中三昧,耐人品读。  相似文献   

17.
世间有些读书人,他们读书似乎于他们的精神无补,反而读成呆子,读成迂腐可笑之人。曹聚仁先生说他曾听说过浙江金华有个姓郭的,书读到能将《资治通鉴》背诵一番的程度,但写一个借伞的便条,却写得让人不堪卒读。读书多,  相似文献   

18.
读书人是一个儒雅的词,自古以来读书人亦称书生、儒生。当今时代读书人虽然少了几分儒雅,可读书人那种安贫乐道的读书之气却不减往昔。  相似文献   

19.
闻实 《成功之路》2011,(3):47-48
林语堂(1895—1976)是位在国际文坛上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学者,学贯中西、著作甚丰。晚年用英文写作,并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林语堂还是位超级爱书者,一生以文章书籍为业,文章多以书为题。品读他的《读书的艺术》,深感他道尽了一个读书人精微练达的读书感悟,极富趣味,又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0.
人生处世,第一要呼吸吃饭,延续其生命,茁壮其体魄。第二要读书求知,健全其人格,强健其精神。二者虽缺一而不可,却以后者为重要。否则,即如鲁迅所言,无论体格如何健壮,也只能作些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哲人培根如是说。无论我们属于哪一类读书人,读书都不应该是目的。读书人不能眼高手低,纸上谈兵,自以为是,远离实际,空泛飘渺,画地为牢,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赵括兵败而身死,时人空谈尽误国。"书斋当然是学习的好地方。但闲坐其间,闭门造车,烂漫遐想,从来都不可能产生有真正价值的思想,获得睿智和超凡的才能。书斋从来都只是一个起点。要想得到真智慧,增长超凡才能,成就伟大事业,绝不能纸上得来,袖手空谈。" 命运只青睐有准备的人。书中自有颜如玉,细读一定能够找到《爱的真谛》。我们读多少书都不为过,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亭要躬行"。读书人不能不引以为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