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关于北京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的自然、经济、社会和科技条件下,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合理人口容量(区间),积极有效地调控人口规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北京是世界超大型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增长给资源、环境、交通、就业、住宅和城市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城市人口规模调控机制,使人口增长与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承载力相适应,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加快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是新形势下需要重点探索的战略管理问题。 一、北京面临比较严峻的人口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2.
热议     
北京需不需要“限制人口”? 最近,北京连续遭遇交通“惊天大堵”,关于“城市承载能力”以及“控制人口”的论战再次升级,并在京城引起极大的关注。一方观点认为,人口过快增长已使北京人口环境关系高度脆弱化,降低人口增速已经是北京“十二五”头等重要发展任务,  相似文献   

3.
"人"是征税之本,应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具体的征管立法和执法活动中.以人为本是以"人"为根本尺度的思想,而"人口"是理解"人"的一个整体的、定量的现实维度.因此,宏观审视人口规模和结构对税收征管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人口过程会影响税收征管中的"时空认定",同时,目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人口空间结构不稳定持续、就业人口产业...  相似文献   

4.
大同市房地产库存较多的原因主要是城市建设规模快速扩大,城镇化率迅速提高,致使房价快速上涨,最后导致库存迅速增加.可以从鼓励房地产商适当降价销售、继续优化教育和环境等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和户籍政策吸引人口、加快棚户区改造、政府购买作为公有住房、开发商分期付款、开发商售转租等方面考虑出台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5.
杨楠  韩艳  孔微 《金融电子化》2011,(11):46-48
"十一五"期间,中小城市规模发展迅猛,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中小城市2000余个.这些城市的显著特点是城市人口规模迅速膨胀,人民群众对改善社会支付环境有更普遍和迫切的需求,公共服务中的金融应用潜力巨大.金融IC卡作为当前一种新兴支付工具,可以将金融服务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推广前景广阔.本文基于金融IC卡支付的便...  相似文献   

6.
未来十五年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控制人口增长,加强人口宏观调控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使人口的总量和城市的承载力相适应、人口的素质和结构与城市的发展需求相适合,直接影响北京市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影响首都城市功能的发挥,影响我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的提高。一种人口政策对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论,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特征,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进行逐一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受到国有股及法人控股比例、大股东控制、盈利能力、公司流动性、偿债能力、公司规模、行业属性、法律制度以及契约制度等因素影响.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红利政策是一个公司治理问题,而不是一个单纯的财务问题.  相似文献   

8.
趋势一:人口和经济向大城市群集聚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6》(以下简称:《指标》)显示,以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为代表的中国城市群,以巨大的开放空间和发展能量引爆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在中国地级及以上的295个城市中,有116个城市常住人口规模超过户籍人口,其中上海、北京、深圳的非户籍常住人口数量分别达到987.3万、818.6万和745.7万,为人口流入规模最大的三个城市.与此同时,有179个城市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其中重庆、周口、商丘三个城市外流人口数量分别达到383.8万、356.4万和345万,为人口流出规模最大的三个城市.  相似文献   

9.
中国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到20世纪末全国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的目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同时,中国成功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意味着,中国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城镇化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进入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正悄然的发生着变化.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我们将面临另一个挑战--人口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错综复杂"来概括,只有两者之间达到了协调与平衡,国家和地区发展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和强大。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与经济超高速发展相伴而生的是城市化进程。2012年中国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市化率达到了51%(包括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0%,城市人口会接近10亿。不过,中国城市化率相比发达国家还是偏低,但是中国的城市化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城市人口总量惊人,人口总量问题给中国城市化带来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城市化发展迅速,并且城市规模和人口分布较为均衡。从台湾地区城市化进程来看,产业发展是台湾地区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主要支撑力量,科学的城市规划、较为合理的土地开发制度、人口分散化政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是台湾地区城市化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在梳理和借鉴台湾地区城市化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大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肖帅 《中国财政》2015,(3):38-39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我国20世纪70年代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创造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人口红利期",为我国经济的快速长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40多年里,符合我国国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经历了由分散到集中、由临时性到制度化的构建历程,为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做出了其应有的  相似文献   

13.
赵新江 《理财》2021,(7):22-23
三孩生育政策来了,这不仅会影响一个家庭的人口数量,也会让家庭的人口结构有所变化,这将导致要三孩的家庭对住房需求的重新定位,也会对楼市产生重要影响. 楼市迎来重要窗口期 随着三孩生育政策放开,不管大中小城市都将产生人口增量.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具有较好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三孩生育政策最大的受益城市为二线城市,未来在一线城...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东京是仅次于纽约、伦敦,和巴黎并列,并称"世界四大城市",东京扩张相连的城区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巨型都会区,大东京圈人口高达3670多万。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人口最多的都市圈这样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办公用楼、医院、学校及住宅需求庞大,使东京成为亚洲最佳房地产投资地。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的快速增长,许多大城市将面临土地、能源、环境、交通四个"难以为继"的问题,其中交通堵塞和拥挤是最为突出也是最为普遍的问题。轨道交通以其运  相似文献   

16.
从城镇化特别是放宽户籍限制的路径选择上来看,中小城市将成为主阵地,这就意味着二三线城市甚至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未来40年,将有3亿多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想象一下,如此之大的人口规模,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多大的带动作用。这才是对中国房地产行业长期繁荣持续而又健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称:今年准备加快出台设市标准,将推动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合理地设置为城市。点评:"县改市"这个大家见得多了,不足为奇。但"镇改市"仍堪称新鲜事物,超出了多数人的经验范围。那么,为什么国家要搞"镇级市"?目的和意义何在?对此,发改委的官员称:中国虽然有接近14亿人口,但是真正叫"城市"的数量才600多个,日本的人口也就是我们的一个零头,但是它的城市数量有上千个。国内很多小城镇规模已经非常大,有的有  相似文献   

18.
于越洋  舒凯 《中国外资》2009,(4S):76-77
<正>初到新余,这个中部小城,给了我们一个个震撼!一个3178平方公里土地、112万人口的一个内陆城市,人均生产总值却是全省第一;一个"新钢一感冒,新余就发烧"的传统重工业城市,短短三年就建成了国际知名的太阳能新材料生产基地;一个缺少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的内陆偏远城市,凭借过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和假定从城市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合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城市的繁华程度与人口多寡、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密不可分。住房既是承载人口的基本场所,也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构成了城市的基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为解决人地矛盾和城镇化化问题,必须按照区域非平衡的发展规律,实施特大中心城市引领带动战略,将昆明打造成为"人口1000万、城镇人口800万"的区域性特大中心城。本文提出云南"一主两副"的城市发展格局和昆明"一体两翼"的城市空间构想,并用平均增长率法,预测昆明市未来GDP的发展态势,按综合增长法和总人口比重法推测昆明市未来人口规模,从而论证了昆明市建设区域特大中心城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