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族地区因其特殊的区位和复杂的文化,是国家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农文旅融合作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族地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期应当持续从植根农文资源,打造区域品牌;强化配套功能,构建一体化服务;多方联合发力,增强保障机制;借助信息技术,做好营销宣传方面展开完善。 相似文献
2.
岷江上游土壤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上游是成都平原的生态屏障,但由于长期的人为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该区旱涝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等一系列土壤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土壤生态环境恶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优化流域水资源系统结构和功能为着眼点,针对岷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现状,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该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采取包括树立可持续利用的观念,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健全水资源统一调度与管理机制、流域产业结构调整、慎重水利工程投入等措施,促进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保障整个流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资源不断流失,农业产业和乡村经济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为了推动乡村振兴,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都纷纷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但目前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了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提出需要打破传统的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的独立发展模式,将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有机融合,进而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域旅游发展”已成为常州市武进区旅游发展的深层次策略,在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相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打造富有特色的农文旅融合产业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围绕常州市武进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当地存在文化资源挖掘不够、产业融合不够深入、专业人才建设落后、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要通过加深文化资源的挖掘度、强化农文旅融合、提升品牌力、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管理体制来实现农文旅融合背景下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土壤水对于地球各层各种水分交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岷江上游地区地质地貌情况复杂,针对其特点,利用不同的植被指数与温度构造特征空间,比较分析后选用Ts-EVI空间建立的水分指数,反演适用于岷江上游典型地表的土壤含水量模型和地下土壤分层含水量模型。 相似文献
7.
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岷江上游是四川省乃至我国西南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成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通过选取反映该地区生态脆弱性的14个代表性指标,根据四川省和全国的对比结果拟定了相应的分级和评价标准,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生态脆弱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处于高度脆弱状态,应大力加强岷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的整治. 相似文献
8.
进入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推动农文旅融合成为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态势。供销社系统因其富有特色的组织和网络,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南浔区供销社在涉农领域产业布局多元,村镇经营网点广泛覆盖,但是因自身特殊定位限制创新,经营效率有待提升。通过对一系列实践案例进行对比后可以发现,南浔区供销社因地制宜,挖掘潜力,盘活低效益资产,提高农业附加值,摸索出了一条依托供销社系统的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积聚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三者融合的活力,会进一步推动一二三产一体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分析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内涵,结合泗水县的资源、文化优势,在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探索出了“一轴两翼交融式”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该模式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契合,凸显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工作特色和方向,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实践性、推广性,可以为其他地区乡村农文旅融合提供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东源县新港镇双田畲族村(以下简称双田村)是以畲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庄。依托生态、文化资源优势,以畲族文化为核心,融合田野农耕、生态康养、运动休闲等多元资源,打造“畲族风情—田野农耕—生态康养—运动休闲”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实现农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和快速可持续发展,是双田村实现乡村振兴和民族文化繁荣的重要路径。文章以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新港镇双田畲族村为案例,探讨如何利用双田村的生态、文化资源,以文旅融合的形式助力乡村振兴,以期为双田村,进而为河源市及周边地区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探索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11.
创意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证研究*——以四川省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为研究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创意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类型、面临困境、融合路径的研究,探索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的新思路,从而为旅游服务业的创新性升级提供战略思想。[方法]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调查分析法,从创意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模式入手,以四川省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结果](1)从游客的年龄和性别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年轻游客占很大比例,29岁以下占68.2%,以大学生为主,且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的比重略大一些,可能是因为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比老年人外出旅游几率大,精力充沛,且女性游客对于有机蔬菜、水果采摘以及农业观光旅游更感兴趣;(2)从游客的收入及从事的职业分析得出,游客的收入以及所从事的职业也会影响游客的出游偏好。[结论]常规的仅仅以景区欣赏为主流的形式和当代人们的需求脱节,在此形势下,强化旅游的形式多样性,趣味性尤其重要。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创新意识,通过结合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等,才能推动我国创意农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湖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军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5):62-65
湖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虽然良好,但存在休闲农业整体效益偏低、农民增收乏力、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公共基础设施较差、产品缺乏特色与档次品味不高等诸多问题,文章提出了以农业产业带动支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稳定发展的思路,并从提高认识与重视规划工作、组建规划队伍、提高实施主体在规划中的参与度等方面制定了保障高质量规划成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休闲农业是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业转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归纳上海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为上海市休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文章基于政府访谈与企业走访,结合对休闲农业企业的抽样调查,分析了上海市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措施、现存问题、原因与解决思路。结果 上海市主要采取了出台基础政策、以项目为载体进行资金补贴、休闲农业示范点建设3种方式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在农业种养、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与休闲服务提供3个环节仍面临着“三品一标”农产品有限、加工农产品开发不足、生鲜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休闲服务提供同质化较高等瓶颈。结论 上海市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的成因包括:规划布局不够完善,科技融入不够充分,配套政策不够丰富,管理冲突有待协调,人才导入函需增强,资金扶持不够均衡。上海市休闲农业的未来发展,需基于“长三角一体化”、因地制宜确立规划布局,利用科技优势打造产业精品,逐步完善休闲农业配套政策体系,建立政策制定多方协调机制,加强人才合作与导入,丰富并平衡资金扶持体系。 相似文献
14.
黄芳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11):274-281
[目的]从时空角度探讨农旅协调发展程度,为河南省农业旅游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从农业发展规模、农业发展保障、农业集约化水平、旅游经济、旅游保障和旅游市场等几个方面构建了农旅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构成的组合法对指标赋权,用改进的TOPSIS法计算协调度,用标准差椭圆法分析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995—2015年河南省农旅协调度从勉强协调向良好协调发展; 2007、2010和2015年各地协调度差异不大,郑州、洛阳和南阳3市的农旅协调度为中度协调,中度协调区域大致呈C字形分布,其余城市为勉强协调; 协调度重心靠近郑州、许昌交界处,分布方向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的方向性和集聚性不是很明显。[结论]根据各地旅游业、农业及农旅协调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差异性的农旅协调发展对策:以旅促农、以农带旅和旅农共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时期,农业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须向高质量阶段迈进。从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对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问题进行综合系统探究,对推进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基于当前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现状和学术研究前沿,从绿色发展的视角系统探讨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结果](1)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呈现出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农业经济总量双增、农业比重持续下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活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农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等特征。(2)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粮食供需形势严峻、区域发展不均衡、资源约束趋紧、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生态系统脆弱且退化明显、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布广等问题。[结论]新时期,长江经济带要从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严格保护水土资源、综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养护修复生态系统、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等6个方面着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岷江上游地区农牧户融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内部异质性。[方法]文章运用Logit模型,基于岷江上游地农牧户调研数据,选取农牧户认知水平、社会资本、邻里效应等五个方面19个指标分析其对农牧户融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意愿的影响。[结果](1)认知水平对农牧户融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影响不存在农牧行业异质性。(2)换工行为显著提升了农牧户融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意愿(3)政策环境因素对于提升农牧户融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意愿具有重要影响。[结论](1)提高农牧户对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认知水平是促进岷江上游地区农牧户融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根本途径。(2)农牧户的换工行为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劳动交换行为,而演变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演示和交流活动。(3)岷江上游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不能仅仅就农业而谈农业,而要通过教育、医疗和基建等各方面的协同推进,全面增强农牧户对现代生产方式的认知水平,为农牧户融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提供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基于路径依赖的河南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霞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3):233-236
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是二者相互渗透、交叉,不断融合逐步成为一种新型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是一个产业创新的过程,休闲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能够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生产力,是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休闲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路径的选择尤为关键。文章从路径依赖理论出发,对路径依赖的运行机制与产业融合与路径依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河南农业旅游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路径闭锁效应,并从发展生态旅游、建立常态应对机制及开发特色产品的角度出发,以此实现产业融合的路径解锁。该文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成立企业或区域联盟组织,制定常态化的应对机制;开发特色农业休闲产品,引领消费行为等对策建议,以期加快河南休闲农业的融合过程,促进河南经济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准确评价生态旅游影响下的区域生态安全状况,是推动少数民族山区实现旅游资源环境与区域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方法]以岷江上游贫困山区为例,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熵值赋权法相结合,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生态旅游视域下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并将评估指数与经济收入状况及贫困人口分布进行空间耦合。[结果](1)区域当前处于较安全水平,生态旅游开发适度;(2)综合评估指数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旅游收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正相关,且城镇居民在旅游开发中受益与机会较农牧民多;(3)综合评估指数与贫困人口比重呈负相关,与农牧民纯收入增长率没有必然联系。[结论]区域脱贫能够改善当地的生态安全状况,适度生态旅游开发是区域脱贫的有效手段,但应注重扶持农牧民在旅游业中的参与度,增加其旅游收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进一步科学、系统地评估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农产品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约束或促进作用,进而为国家正确制定和执行合理的土地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农业经济增长中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尾效"模型,以长江中下游地区7省、市为例进行实证对比分析,并尝试探索虚拟耕地资源"尾效"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结果]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相关,虚拟耕地资源的投入进一步加速了浙江、上海和江苏的经济发展,对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经济发展的促进和约束程度变化不一;虚拟耕地资源增长率、虚拟耕地资源弹性系数、资本弹性系数是虚拟耕地资源"尾效"存在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尾效"整体差异明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微观家庭视角下长江上游库区移民适应状况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移民适应的策略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移民适应分析框架,运用二元Logit模型与统计分析法,分析影响移民适应的因素与移民适应状况及差异、不同适应状况的移民特征异质性。[结果]发现户主特征(户主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与移民适应没有显著关系;家庭特征(是否负债、是否受灾),经济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收入来源、土地面积),政治因素(是否有党员干部、意见受重视程度、政策满意度、政治参与度),文化因素(语言异同、身份认同)与库区移民适应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长江上游库区移民的总体适应比仅68%,岷江、金沙江、雅砻江等三大支流适应比分别为71.0%,68.3%,65.8%;适应的移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和耕地面积分别比不适应的移民家庭多1 815.01元、0.24hm~2。[结论]长江上游库区移民总体适应状况不佳,岷江、金沙江、雅砻江等三大支流适应状况存在差异,不同适应状况的移民特征也存在显著异质性。移民适应的状况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因此移民适应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实现政策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