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自下而上”法,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三个方面测算了河南省2002—2019年旅游业碳排放量,然后基于Tapio脱钩指数分析法构建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模型,对2002—2019年的旅游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进行测度分析,最后提出促进河南省节能减排和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2002—2019年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除了2003年为弱负脱钩、2008年为增长连接、2014年为扩张性脱钩状态,其余年份均为弱脱钩状态。  相似文献   

2.
孔玉玲 《发展》2011,(10):100-100
全球面临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碳排放是影响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旅游业走“低排放、高能效、高收益”的低碳发展之路,探索了武威发展低碳旅游的路径,为旅游决策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花房效应”已使能源碳排放成为国内外重要的环保议题,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成为各地区共同面临的挑战。无锡市地处苏南用能负荷中心,能源消耗量大,采用Tapio脱钩模型,以2007年为首个基数年,对无锡市2008-2016年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脱钩分析,研究发现无锡市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整体上处于弱脱钩状态,碳排放主要来自煤类能源,还有进一步向实现强脱钩转变的潜力。根据结论提出减排建议,以期为无锡市低碳城市构建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翠  祁永卓 《魅力中国》2010,(29):58-58
近年来,河南省旅游发展迅速,极大地带动了河南省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作为低碳产业——旅游业,其作用日益凸显。因此,确定旅游业的经济贡献,是旅游业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并制定旅游业发展政策的重要基础。本文试图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工具对旅游业收入对GDP的贡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此认识存在的问题,为我省旅游业更健康地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旅游景区创建与管理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有助于变革当前旅游业发展规划,推动公众养成低碳生活方式,实现旅游发展与保护环境共赢,甚至推动区域内产业的耦合发展。当前旅游也仍存在一些问题,为实现“低碳”转型,应当从软件、硬件以及产品三方面出发,构建低碳旅游景区的体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景区管理模式、建立景区间的战略联盟,从而推动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与管理。  相似文献   

6.
低碳增长的内生驱动是相对于绿色发展规制及政策导向的外在压力而言的,强调低碳增长应当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系中重要的内在经济机制。此时,低碳增长的内生驱动机制是实现持续性低碳增长的基本方式。本文运用Tapio脱钩模型、碳排放因素模型分析法,对2006-2018年海南省的经济增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海南省具有阶段性碳脱钩特征,第三产业比重、旅游影响强度、城镇化率、经济开放度具有一定程度的碳排放抑制趋势。当前,海南省仍然面临着跨越式发展、绿色发展的严峻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低碳增长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甘肃省的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脱钩关系的分析,结果是碳排放和经济增长近期明显表现为弱脱钩状态的结论。同时基于环境库兹尼茨曲线(EKC)的甘肃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得出甘肃省的EKC曲线既不像某些国家所呈现的“U”形或者倒“U”形,也不像东部某些省份所呈现的“N”形或者倒“N”形,而是单调递增的一次形,说明甘肃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表现为正相关的单增关系,甘肃省的减排和经济发展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分别从法律政策法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消费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分析了甘肃省向低碳经济的转型路径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娟  范星宏  王朝辉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2):57-60
低碳旅游作为旅游业对低碳经济的响应方式,已成为全球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向。基于旅游系统论的视角,研究认为安徽低碳旅游发展应选择走低碳旅游系统化管理的战略思路,着重围绕旅游六要素,在加强政府政策引导的基础上,提出培育低碳理念、倡导绿色交通、实施低碳管理、加强低碳科技支撑等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低碳旅游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范围内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低碳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低碳旅游是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响应.低碳旅游作为新生的概念,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旅游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而且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旅游业带来了高CO2排放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因此,我国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发展低碳旅游.文章对低碳旅游的概念和起源问题进行了资料搜集,并就低碳旅游的特点方面与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作了比较.对我国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发展低碳旅游的途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是低碳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利用1990—2011年湖北省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数据,验证两者间EKC的是否存在性,并运用Tapio脱钩理论对湖北省的经济总量GDP增长和碳排放量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研究表明,湖北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不存在倒U型的关系,且在大部分的年份里,湖北省的脱钩状态基本为弱脱钩状态,经济发展增长的速度大于碳排放增长的速度,减排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根据研究的内容,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殷雅荣  李援 《科技和产业》2023,23(23):208-215
通过“自上而下”的方法,以2012—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单元测算各省旅游交通碳强度。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和时间序列回归分析对我国旅游交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旅游产业经历了2012—2017年蓄势发展、2018—2019年快速发展和之后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3个阶段。其中,旅游产业GDP表现出较好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而旅游交通碳强度的全局莫兰指数显著性较低,但逐步增加,旅游交通碳强度的区域空间聚集对华南地区旅游产业的低碳高效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不同发展阶段影响旅游交通碳强度“低-高”和“高-高”聚集的影响因素进行时间序列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是影响聚集区旅游交通碳强度的最重要因素,而随着国内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其降碳边际效应逐步显现;相比之下,产业结构优化正成为降低旅游交通碳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开始阶段增加碳排放的4.977变为降低碳排放的-2.115,对降低碳排放强度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技术进步对降低旅游交通碳排强度同样具有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广东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的控制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能耗水平降低和能源结构调整空间有限,仅靠现有技术手段难以提升广东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手段,广东亦需围绕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碳排放主要领域,开展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瓶颈,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提供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杨昆  郝玺龙  刘伟  白羽 《科技和产业》2023,23(24):207-213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通过VAR模型分析能源消费与废气排放量关系,进而提出改变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的建议。基于山西省2007—2021年煤炭消费量、石油消费量、焦炭消费量和废气排放量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约翰逊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做出出脉冲响应图并进行方差分解,得出山西省煤炭消费量、石油消费量、焦炭消费量和废气排放量的长短期均衡关系和影响力度。研究表明,煤炭消费使废气排放量呈高排放状态,石油消费未曾大的影响废气排放,焦炭消费使废气排放量先升后降。研究提出山西省能源生产消费的节能减排路径,包括应用先进煤化工和煤电技术、开发石油生产消费低碳技术、促进新能源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开发能源互联网及绿色金融等新兴产业等。  相似文献   

14.
刘淑华 《特区经济》2011,(5):267-268
我国碳排放总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如何减少单位GDP能耗、降低能源碳排放强度、提高能源利用率,确保低碳经济的经济发展方向,需要完善、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明确的导向和规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投入产出表,以河南省各产业部门为研究对象,计算各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和碳排放影响力系数,分析各产业部门的相关系数,并对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路径的选择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电力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四大部门不仅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碳排放量最大的产业部门。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广州市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广州市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以及各产业的碳排放数据,探讨出广州市发展低碳经济应采取节能降耗、优化产业结构、植树造林和宣传碳减排理念等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安徽制造业碳排放驱动因素、锁定状态与解锁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STIRPAT模型和岭估计法,分析安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能源消费结构、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从业人数对碳排放存在正向作用,弹性系数分别为0.255、0.235和0.222;技术因素呈负向作用,弹性系数为-0.175。并且,安徽制造业碳排放集中于4个细分行业,总体上处于总量上升、强度下降的"相对解锁"状态,迫切需要提升能源利用率,调整细分行业结构,培育低碳制造园区。  相似文献   

18.
康慧 《科技和产业》2023,23(23):52-56
在行为经济学视域下从微观层面探析有限理性、社会互动等因素对低碳消费选择的影响,提出影响居民低碳消费需求的“理论框架”,依托山西省居民低碳消费调研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甄别影响居民低碳消费的因素。结果表明,山西省居民低碳消费受到低碳消费认知、社会规范、同群效应、外部干预等的正向影响,山西省政府可以在低碳消费宣传教育、畅通低碳消费信息传导、促进企业低碳产品供给等方面发挥公共政策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