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运行特点决定其风险分散机制异常重要。但是,当前银行分担风险不足、再担保处于探索阶段、担保机构风险承担能力有限、政策扶助软约束和过度依靠反担保,使整个信用担保体系事后风险分担不合理。因此,需要通过行业整合、健全再担保体系、政策扶助法制化和合理划分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风险承担比例等措施来完善。  相似文献   

2.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途径之一。现阶段福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环境和发展势头良好,但面临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代偿能力有限、违规经营乱象、与银行合作困难、内部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等发展瓶颈。因此,担保机构应提高自身的业务拓展能力和公司治理能力;政府应加强政策监管,完善信用评级工作,健全担保业多方风险分担机制和引导行业自律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政策性和民营担保机构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政策性担保机构之所以强于民营担保机构,除了民营担保机构自身经营不规范、风险管理水平低等因素外,还有行业监管体制和风险分担机制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应充分发挥“再担保+征信”功能,提升民营担保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从法律体系、风险分担机制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三个方面探讨了其原因;最后,就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天津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天津市融资担保行业得到长足发展,在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防范和化解银行信贷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介绍天津市融资担保行业现状,比较分析政策性与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为其融资提供信用担保,是目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在实证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发展存在问题与风险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实践与经验,从制度层面上提出了应从加强行业监管等七方面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发展。  相似文献   

7.
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暴露问题是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导致矛盾产生既有市场约束失效的内在原因,也有制度安排不合理的外在因素,为此要健全监管体系,强化行业监督管理,建立合理银行与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机制,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与措施,才能促使我国的担保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建议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制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条例》,重点规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体系构成,融资担保运作原则和融资担保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担保业的产生,源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呼唤。融资担保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在改革开放中作出重要贡献。但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业务操作不够规范、专业人才比较匮乏、"银担合作"有欠公平等导致风险伴随,影响自身发展。担保行业要从强化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完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合作、稳妥开展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合作、加速培养人才等方面有效防控风险。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都加强了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融资性担保机构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对融资性担保行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提出统筹考虑金融市场及经济周期发展变化趋势,将系统性风险纳入金融监管框架,实施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新模式及加强对行业内重要性机构的监管等观点,对加强融资性担保行业有效监管,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