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4月21日,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宣布对国内证券业进行清理整顿以加强马来西亚国内证券业的整体实力。马来西亚政府刚刚对国内银行业动过大手术,将原先54家银行合并为13家,因而此次对证券业的重组也就格外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2.
自80年代末、90年初以来,美国企业不断掀起并购浪潮,尤以金融业为甚。尤其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银行业并购高潮迭起,超级金融“巨无霸”不断诞生。仅1998年4月6日起随后的一周时间内,就爆发了三起银行超级并购案。2000年9月13日,美国第三大银行大通银行与全美第五大银行J.P.摩根宣布合并,新成立的摩根大通银行成为美国第三大金融巨擘,仅次于拥有8000亿美元资产的花旗银行和6800亿美元资产的美洲银行。美国银行业出现了加速集中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东文 《金融博览》2004,(2):57-57
近日,日本索尼公司宣布,将于2004年把旗下的银行、财险和寿险3家子公司合并,成立一家新的金融控股公司。这将是日本首家融银行、保险业务于一体的金融控股公司。索尼的这一举动,可能会引起日本金融界不小的震动。  相似文献   

4.
资讯     
国际财经 日两银行协议组建全球量大银行 日本东京-三菱银行与日联银行公布了总金额约3.99 万亿日元(约合380亿美元)的合并协议。如果这两大银 行合并成功.总资产额可望达到1.8万亿美元,从而成为 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两家公司2月18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 合并后的新公司名为"三菱-日联金融集团"。  相似文献   

5.
祁敬宇 《银行家》2001,(1):148-150
最近10年来,国际金融界合并司空见惯,仿佛进入"战国时代",银行业购并狼烟四起.日本银行业也不例外,从某种程度上讲,日本的金融史就是一部银行业的合并史.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采取金融超前发展战略,支持、鼓励并积极推进银行业的集中与并购(这是与欧美国家不同的).当今日本许多著名的大银行,如第一劝业银行、三和银行和樱花银行等皆是若干银行合并的结果.在这些银行的合并中,既有在政府的撮合下,由一家较强的银行挽救一家危机的银行的"包办婚姻",如1996年日本住友银行收购了大和银行在美国的附属机构,并买下了在大和银行在美国的大部分贷款资产,两家银行在1996年10月已经合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之一;也有"两厢情悦"式的"自由恋爱",如东京与三菱银行的合并,由于三菱银行擅长于日本本土和零售业务,而东京银行作为外汇专业银行,其国际业务和批发业务发达,因此可相得益彰,在国内外开展更全面的银行服务.其用心皆在于全面发展综合性的国际大银行,逐鹿国际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造就了电子商务的繁荣,而互联网的数字神话也孕育了银行业划时代的变革,出现了网络银行。从此,银行业虚拟化经营拉开序幕。新经济时代金融创新的特征是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高度渗透、紧密融合。在网络银行落地生根的背后我们反思出两个字:融合!而移动银行作为这种融合的延续在世纪初步入历史舞台。2000年3月24日,招商银行发布信息,宣称与广东移动推出移动银行服务;4月26日,中国光大银行宣布率先在摩托罗拉公司的支持下推出移动银行服务;5月17日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通移动银行服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欧洲统一市场的加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欧洲银行业加快重组步伐.继法国巴黎国民银行与巴黎巴银行合并后,德国安联并购德累斯顿银行,法国信托与储蓄银行合并,英国哈利法克斯银行和苏格兰银行合并,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银行也在进行重组.金融界人士认为,在金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银行的规模和效益将成为竞争的优势.这是欧洲各国银行业加速重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国外银行购并重组的浪潮及特点 90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全球化日益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加强,为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银行业加紧了调整、兼并、重组.当前,西方的银行体系正进行着一场巨大的前所未有的购并重组活动.仅1998年1月至10月,全球排名前200家的大银行中涉及并购、重组的就有4家,达16宗之多.在头号西方经济强国--美国,自1995年来迄今,美国银行业的购并案例已达2100家.  相似文献   

9.
<正>1.美国银行业危机催生强监管计划2023年3月10日,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宣布关闭硅谷银行,3月12日,纽约州金融服务部以“系统性风险”为由宣布关闭签名银行,5月1日,因资金链断裂,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宣布关闭。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的总资产均超过1000亿美元,3家资产总额已经超过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关闭的25家银行的资产总额。针对此种情景,  相似文献   

10.
<正> 一、香港金融管理局对银行业的监管 (一)金融管理局的形成及其职能 金融管理局于1993年4月1日由外汇基金管理局与银行业监理处合并而成立。此举是为了确保在1997年前后,能够有一个机构以高度专业水平和延续性,发挥中央银行维持金融及银行稳定的功能。金管局有五个部门,分别为货币政策及市场处、储备管理处、外事经研处、银行政策处及银行监理处。现  相似文献   

11.
银行界十分看重的英国<银行家>、美国<环球金融>杂志一年一度全球和地区最佳银行排名已经尘埃落定.今年6月份的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出了2000年世界前1000家大银行,今年10月份的<环球金融>杂志评选出了2000年全球及区域性最佳银行,在这两次评选中,中国工商银行均获得较高的荣誉.从评选结果还不难看出,席卷全球银行业的连续不断的合并浪潮正变得越来越强,并且远远超出地域限制.  相似文献   

12.
许炎  陶涛 《银行家》2005,(11):80-83
2004年8月12日。三菱东京与日联(UFJ)两家集团正式公布了《关于经营统合的基本合意》。 依据协议,两家集团将于2005年10月1日前完成合并,东京三菱和UFJ的子公司,三菱信托银行和UFJ信 托银行以及三菱证券公司和UFJ证券公司也将同时进行合并。组建的新集团暂名为“三菱联合金融控股集 团”,双方所属分支机构也按照业务领域进行对应合并,从而产生以资产排名为世界第一的最大银行。从 此日本大银行四分天下的局面将变成由三菱UFJ、瑞穗和住友三井三家金融集团三足鼎立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许多 《中国金融》2004,(20):66-66
8月12日,三菱东京金融集团和日联集团正式宣布,双方已就2005年10月1日前全面整合达成基本意向,并公布了新银行的名字和即将出任的总经理、会长。虽然两周后三井住友银行突然宣布对日联银行敌意收购51%的股份,使购并的前景变得扑朔迷离,但是惟一没有悬念的是,无论日联银行同三菱东京合并,还是同三井住友合并,都将产生新的世界级“巨无霸”银行。  相似文献   

14.
十多年来,日本银行业仿佛得了“消化不良症”一样,一直饱受着沉重债务的困扰,银行和政府不能或不愿将这些债务从系统中消除。不管我们是否该将此归咎于政府的政策、银行和借款人之间高成本的关系还是经历了衰退和通缩的“逝去的十年”,但事实是日本的银行多年来始终无法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然而日本银行今年4月公布的财务结果透出了一线曙光,表明银行业有望从沼泽地中挣脱出来,相关的改革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几乎所有的日本大银行都宣布在截至2004年3月的财年里获得了盈利,其账面上的不良资产和一级管理资本中的低质递延所得税资产均…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基本概况 1、国际银行业并购的特点 (1)、强强联合.近期的银行并购有了令人惊叹的转折,由以前的"大银行吞并小银行"转变为"大银行与大银行之间的强强联合",重组之后的银行资产规模巨大,超级银行不断出现,连续刷新世界银行的排行榜.在2000年7月统计的世界前二十家银行中,有十二家是自1997年以来通过并购扩充规模的.1996年至1998年间,国际银行兼并发生额分别为1.34万亿、1.68万亿和2.39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刘姝威 《新金融》1998,(5):25-26
樱花银行是日本和世界第二大 银行,资产总额达4380亿美元。樱花银行是由三井银行(东京的一家著名银行,成立于1683年)和太阳神户银行(一家较大的地方性零售银行,覆盖关西地区,包括大阪、神户和京都)合并而成。太阳神户银行早先由太阳银行和神户银行合并而成。 三井银行和太阳神户银行是两家实力雄厚的银行,日本财政部鼓励这两家银行合并成为樱花银行,目的在于提高日本银行业的稳定性,使日本中央银行做好放松金融监管的准备,放松金融监管可能促使银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规模较大的银行能够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1971年10月,日本第一银行和劝业银行合并,诞生了日本最大的银行——第一劝业银行。这样两家大银行的合并,在日本银行合并史上是仅见的,被评论家们称为“金融界的壮举”,日本金融史上“划时期的事件”。第一银行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家银行,1873年6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世界金融中心纽约接连响起震动国际金融界的惊雷:先是在6日,美国花旗银行的母公司花旗公司和以经营保险业为主的旅行者公司宣布实行兼并,组成新的花旗集团公司,兼并金额高达820亿美元。这次迄今世界最大的金融兼并行动一旦获得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批准,将使新成立的花旗集团公司资产总额达到7000亿美元,年营业收入500亿美元,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数量上亿家,从而成为全美仅次于大通曼哈顿银行的第二大金融集团。紧接着,在一个星期后的13日,又传出美国国民银行将与美洲银行合并,美国第一银行将与第一芝加哥银行合并的消息。作为美国第四大银行的美国国民银行,与美  相似文献   

19.
朱新  朱华 《金融科学》2001,(2):101-102
在最近一百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各大企业、大银行的购并风潮从未停息过,通过购并,实现低成本扩张,谋求垄断,获取高额乃至超额利润,购并已成为企业大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大银行的购并浪潮独领风骚,尤其是美资银行的购并风起云涌,特别鲜明,意义深远,一是求大,自1995年8月,美国化学银行和大通银行达113.6亿美元的合并开始,到1998年4月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美洲银行和国民银行,第一银行与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宣布合并,六家金融机构合并成三大集团,涉及合并金额达1686亿美元,1998年,全美11大银行中,有7家涉及购并活动,全年银行购并案例达1000多家,整个银行业购并交易额近3000亿美元,银行总数由80年代的14000多家,减少到目前的8700多家。二是求全,随着美国参众两陆军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1933年制定的禁止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业务相互渗透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不仅刺激了美国银行业的购并,而且在金融竞争日趋全球化、白热化的情况下,混业经营、经营多元化、发展全能型的金融“超市”已成时尚。三是求优,1997年,时称“大脑”与“肌肉”结合的美国第三投资银行与天威证券的合并,是实现优势互补的典型。这种从事批发业务的投资银行与从事零售业务的证券经纪公司的购并,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保险机构的购并,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结盟、整合等,精减了机构,裁减了冗员,优化了组合,充分调剂了资金强化了优势,进一步优化了金融资产结构,提高了金融竞争能力,拓展和优化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避免了两强相争造成的两败俱伤的恶果,四自筹资金收购,控股等形式并购,其次是在整合发展上求新,各银行之间的购并是通过采用新的金融工具,开办新的业务品种,大力发展现代化电子网络银行,发展新领域,追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五是求效,从购并方案出台到最后整合,其成功率都是史无前例的,购并后所取得的成效也令人刮目相看,从美国2000年7月《银行家》杂志公布的世界1000家大银行最新排名情况看,美国入围银行达199家,比前两年分别增加17家和45家,美资银行的盈利能力、资本回报率、资产回报率迅速提高,入围银行的税前盈利总额达1032亿美元,占1000家大银行决盈利的1/3,税前盈利计算的资本回报率为30.5%,大大高于欧、日及其他亚洲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日本金融机构破产的教训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总额366亿美元,在1993年世界银行排名中列第169位的日本兵库银行,今年8月30日宣布破产。这是日本自去年以来第五家倒闭的金融机构。它标志着战后以来日本的银行业素以稳健经营,从无倒闭之说的时代已经结束。冰冻三尺,非一日寒,日本的金融形势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就开始潜伏着危机,主要因素是巨额风险债权,加之日元升值,股票下跌,经济长期处于低速状态。所以,从根本上说,日本五家金融机构倒闭是日本泡沫经济的后果;然而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其自身问题不容忽视。据分析,主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