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敏俊  张瑜  郑丹 《经济纵横》2023,(2):90-101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探讨了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对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比单中心模式,城市群多中心化具有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的积极效应,为多中心结构的收入收敛效应提供了证据支持。中介效应检验证实,城市群的多中心结构主要通过扩大劳动力流动规模及深化城市之间的功能分工,起到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效果。其中,频繁快速的劳动力流动发挥了相对更强的中介效应。因此,可积极发挥多中心空间发展策略的积极作用,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深化城市间功能分工,从而为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与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是社会主义的长远目标 ,是全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富裕 ;共同富裕必须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基础 ;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是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阶段我国社会的收入差距是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 ,在人民总体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差距 ,是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先富后富的差别 ,它不包含两极分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认为,在上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时.党和国家应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心课题”突出提出和解决。同时他指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共同富裕问题的物质基础,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是解决共同富裕问题的可靠保障;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解决共同富裕问题时应把握的关键,如何使帮带后富成为“中心课题”,是使共同富裕成为“中心课题”的关键;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地区如何帮助不发达地区致富,以解决沿海与内地的差距问题以及如何调节个人的收入差距,以解决社会成员问的贫富悬殊问题,是共同富裕这一”中心课题”的两大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血液,为此,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应通过共富金融不断注入源头活水。厦门市金融服务基础良好,在聚焦科技创新企业发展需求、关注小微企业成长、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双碳目标实现上成绩颇丰,打造了“共富金融”的厦门模式。但鉴于产业结构不优、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过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房价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矛盾等问题,推进共同富裕任重道远。下阶段,厦门市“共富金融”应在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住有所居”目标、乡村振兴战略和“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战略方面继续发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曾经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彻底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的走了邪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改变了在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下普遍贫穷的状况,但是,我们在肯定人民总体收入增多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的确存在部份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悬殊,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不正常现象。据有关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6.
“部分先富,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分配原则,而且是一个可以科学运作的规律,是体现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次优选择。应同时兼顾先富与共富,而不能奉行近期部分人先富,远期共同富裕的割裂式两步走收入分配政策。本文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探讨了由“部分先富,共同富裕”思想派生的社会上三大分配思潮及其模型,主张用运作模型的上限约束“资本积累”欲望,防止以低收入阶层收入负增长为代价的部分人先富,以运作模型的下限抵制平均主义思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决策者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这一政策克服了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加强了激励机制,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但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极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仍在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8.
允许部分地区先富和统筹区域发展的衔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提出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思想,实际是给有条件加快发展的地区提供充分发挥其发展潜能的机会,使校其他地区发展更快的地区从发展中得到相应的经济利益,由此为各个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得供了强大的经济动力。实践中对沿海地区经济加速增长起作用的不是允许其先富起来的政策本身,而是实现先富起来政策的机制。这种机制主要是率先市场公、国际化和工业化。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不是目的,只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捷径”。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达到今天水平的条件下,一部分地区确实先富起来了,这时现实地提出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差距,让欠发达地区也富起来的问题,体现了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与科学发展观的衔接。  相似文献   

9.
艾华 《经济前沿》2003,(10):6-8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可以说,党的十六大报告已在分配关系方面为实现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我们应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积极构建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弘 《生产力研究》2007,(1):13-14,22
我国市场化改革中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这种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并不表明改革之前的平均主义是正确的,但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续扩大也显然有碍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从理论上认真地对待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实,是改善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也谈先富与后富闫海旺,闫巨堂我们搞改革开放,搞现代化建设,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让一部分人或一部分地区富起来,目的是为了让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带动后富的地区和个人。但是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扩大,先富起来的地区不仅没有带动落后地区,反而使落后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共同富裕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对共同富裕实质性进展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1)2003—2019年,我国共同富裕指数由5.660上升到5.970,共同富裕取得显著进展。(2)2013—2018年,我国区域共同富裕进展程度有所差异,东部地区共同富裕平均指数和年平均增速最高,西部地区最低。(3)城市化率越高的省份,区域共同富裕指数也越高。(4)日益严重的相对贫困、“半城市化”、农村与城市收入差距过大以及行业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将是我国2035年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面临的四大挑战。本文旨在丰富国内共同富裕的理论研究,其研究结论对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增设消费差距指标在技术和工作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可从消费支出和消费效用两个视角来界定,支出视角需剔除城乡地区间价格水平差异,并加入部分公共服务支出,效用视角应构建指标体系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支出视角的测度可从城乡、地区和群体三大维度推进。初步测度发现,各维度消费差距均显著小于收入差距,中国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倍差已低于1.5,地区间实际消费水平差距也比收入差距和名义差距大幅缩小。初步分析,到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时,城乡实际消费水平倍差值可缩小至1左右,地区间实际消费水平差距最大最小倍差降至2以下,变异系数降至0.2以下。建议尽快夯实统计基础进行权威测度,将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差距指标纳入共同富裕评价体系。在政策导向上,应强化公共服务支出的均衡性功能,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与城乡地区物价水平和实际生活成本挂钩的机制,并加大金融普惠力度更好平滑全生命周期消费。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现阶段的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先富和后富的问题。还没有两极分化。我们要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在初次分配领域中贯彻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在再分配领域中强化国家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作用,缩小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经济金融化趋势下的住房金融化放大了中国房价波动,房价与居民收入变动间的反馈循环加剧了收入不平等,阻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冲击了金融体系的稳定。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住房金融化与房价之间、房价与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均存在双向正相关关系。住房金融化推动了房价上涨进而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居民收入不平等与住房金融化之间呈U型关系,住房金融化水平随收入差距扩大先降后升,当收入不平等程度超过拐点,住房金融化程度的加深通过房价变动拉大收入差距,而收入差距扩大也加深了住房金融化,两者间呈现典型反馈循环效应。因此,政府应充分运用政策工具加以调控,推进房地产去金融化,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平等基础上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低收入地区基本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有经济发展战略、地理因素、教育机会不均等多方面的原因。如果地区间的收入差距过大,会使中西部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向东部地区大量转移,造成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落后,从而导致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也很可能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促使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余薇 《经济与管理》2004,18(10):69-71
文章通过对造成目前中国收入差距主要原因的简要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的收入差距,并没有导致两极分化,而且也 不是两极分化;它是全体人民在共同富裕过程中先富与后富之间关系的反映;我们既要承认收入差距,又要不断缩小收入 差距。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理论分析发现:“省直管县”改革提高了县级政府税收分成比例和省对下转移支付规模,迫使其面临更激烈的横向竞争,加剧其对其他弱势部门的财政资金获取。县级政府还会选择偏向于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发展战略,延缓县域内城市化进程。实证研究发现:第一,“省直管县”改革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第二,改革效应存在异质性特征。“省直管县”改革,在东中部地区,会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在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西部地区,会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主要产粮地区和省域边界县,改革效应则不明显。第三,地区间横向竞争加剧和选择偏向于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发展战略是“省直管县”改革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两条渠道。  相似文献   

19.
简新华 《财经科学》2015,(8):112-118
中国经济发展从2012年开始进入新常态,应该进行战略调整,实行新战略,以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最重要的三大战略调整和新战略是:在不同所有制经济发展上,由更重视发展各种私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比重不断下降转向更重视壮大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比重开始止跌回升;在收入分配上,由强调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转向强调合理缩小贫富差距、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农业改革和发展上,由实现“第一个飞跃”转向逐步实现“第二个飞跃”.  相似文献   

20.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中国政府当前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投资方向,其将如何影响地区收入分配格局已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04—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并进一步考察城市区位、互联网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发达程度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有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第二,“宽带中国”战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第三,在东部、互联网发展水平高、交通基础设施发达地区,“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对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作用更明显。本研究有助于厘清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并为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