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信用高度集中于银行,企业融通资金、银行放款都只有贷款这一种形式。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恢复了票据贴现,才使银行放款又增加了贴现这一渠道。票据贴现:理论上的优势 与现实的反差 贴现是商业信用纳入银行信用的一个动作,比贷款更利于银行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合理协调,更便于企业多渠道筹措资金,在当前资金供求矛盾较突出的  相似文献   

2.
流动负债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或者超过一年的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是事业单位的短期资金。它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商业票据、应付信用等。它一般具有成本低、弹性好等优点,因此流动负债的筹集和管理也是我们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 年来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迅速 ,各银行商业汇票业务量越做越大 ,一方面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较好的综合效益和社会效益 ,另一方面 ,从人民银行的案件通报中可以看出利用商业汇票作案的案例也与日俱增 ;同时 ,随着我国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商业汇票的经营风险日益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如何在稳健开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业务的同时有效防范票据风险 ,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一、商业汇票的风险种类从目前票据市场状况看 ,商业银行在办理商业汇票业务过程中 ,主要存在着如下几方面的风险 :(一 )信用风险票据信用风险是指票据债务人不能按时足额偿还票据债权人票据款项的风险。信用风险的源头有企业信用风险和银行信用风险 ,如 :(1)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后 ,企业信用转化为银行信用 ,票据到期银行须无条件支付款项 ;(2 )银行为企业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办理保贴业务。上述两种情况若企业在票据到期时出现经营困难 ,导致到期不付款 ,银行就要被迫垫款。 (3 )承兑银行在票据到期兑付时 ,刻意寻找票据要素上的瑕疵作为拒付理由 ,造成银行贴现款到期不能如期托收入账。(二 )政策风险商业汇票业务的政策风险...  相似文献   

4.
商业汇票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一种商业信用,是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发展的产物,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的结算工具。它集信用功能、支付功能、流通功能于一体,具有信用度高、权利义务明确,可约期延付,可转让、贴现的特点。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相似文献   

5.
左立华 《经济师》2007,(5):248-248,250,251
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按照承兑人的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以金融中介者的角色,提供银行信用或商业信用,收取手续费,并承诺客户在一定期间内履行票据特定义务的约定。由于受社会信用环境差、企业制度建设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较难开展。文章介绍了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当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票据市场潜在的风险,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资本形成下的票据及其票据兑现的内含和定义,票据贴现市场蓬勃发展的世界潮流,当前中国商业承兑贴现票据运作和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和规范中国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马海涛 《经济论坛》2004,(11):95-96
1.安全性高。这方面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说明:首先,它的投资品种是国家严格控制的货币市场上的产品,这些短期品种的发行者往往具有强大的信用背景和信用级别,各个机构之间的信用都有保障,到期不能偿付的风险几乎为零。如短期债券、央行票据是以政府信用为保障,协议存款、大额可转让存单、银行承兑汇票、经银行背书的商业承兑汇票等工具则  相似文献   

8.
毛道维  高祖庆 《经济学家》2008,26(1):100-107
本文研究了现金流量对企业的银行信用结构的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经营净现金流充足的公司较少依赖短期银行借款,而经营净现金流不足的公司则高度依赖短期银行信用;自由现金流不足的公司高度依赖长期银行信用,而自由现金流充足的公司则较少依赖长期银行信用.企业信用结构大体上符合"先内而外"的最优的融资次序理论,以及资产与负债期限匹配理论.短期银行借款可能助长过度投资行为,信用结构中的短期银行借款与商业信用之间不存在相互转换性.  相似文献   

9.
宣锋  王虹 《经济论坛》1999,(22):13-14
商业信用与票据市场的成熟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理性经济的成熟度,市场经济越发达,商业信用与票据市场越规范、越发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一般说来,商业信用是生产企业在选择信用形式时最先考虑采用的信用形式,因为商业信用无论是对卖方企业还是对买方企业都是有利的,它既有利于卖方企业推销产品,又有利于买方企业解决现金短缺问题。但由于我国早在50年代就已取消了商业信用并禁止签发商业票据,当然更谈不上票据立法,所以企业间的商业信用一般采取"口头协议"或"挂账信用"的形式,而缺乏合法的票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中央银行监管,商业银行,企业,区域票据市场发展和民间贴现市场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有的商业银行提出的设定贴现率下限进行了经济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推进商业信用票据下,建立货币市场基金,加强中央银行监管,组 公司和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徐小恒 《时代经贸》2008,6(3):21-27
外贸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指发生在国际贸易中、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来自商业伙伴的各种形式的融资,主要包括参与图际贸易的企业在生产链的各个阶段发生的赊购商品、预收货款、应付票据等等,是企业短期融资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李静 《当代经济》2009,(15):122-124
近年来,我国票据业务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票据业务已成为重要的短期直接融资方式,并对社会融资总量和融资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和风险.在当前股市行情转暖的情况下,巨额的融资性票据在贴现后或回流向股市或期市,这对商业银行又将构成极大的风险,有效控制风险是促进我国票据业务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票据业务作为在商业银行结算业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传统业务,对于满足企业短期资金需求、提高资金流动性等都具有独到的作用,但票据业务是以信用为基础的中间业务,作为以信用为纽带的经济活动,其业务风险成为资金风险的载体和焦点。如果不加以有效地规避,票据业务风险无疑将成为阻碍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我国票据市场风险的表现与外部环境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雅茜  王欣  孙森 《现代财经》2003,23(2):16-19
票据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商业票据的大力推广与使用,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发展。然而,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发展滞后于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票据市场无论从票据的微观流转环节还是外部的票据运行环境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风险。本文在分析票据运行风险的基础上,提出化解风险的防范措施,从而创造良好的票据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15.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是票据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建设和金融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探讨了发展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意义及风险防范措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任、企业信用结构及其相关性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道维 《财经科学》2006,(10):24-31
本文提出"流动性"和"履约评价"相互转换的企业信用结构的转换规律,并研究"政府信任"的隐性担保功能对上市公司的"履约评价",以及对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证券信用的影响.经验研究的结果说明,在上市公司信用结构中,商业信用主要受长期商业关系而不受政府信用的影响;政府信用增强了企业的长期银行借款能力,但短期银行借款更依赖于经营性因素;政府信用对增强企业的证券融资能力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美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概况商业票据(Commcrcial Paper)是由公司或企业凭信用发行的无抵押借款凭证。它是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较为流行的短期融资工具。与较早期流行的商业汇票(Commercial bill)不同,商业票据可以无任何贸易为背景,仅凭公司的信誉签发,是一种纯粹的债务凭证。商  相似文献   

18.
企业签发、承兑商业汇票向银行借款时,可采用不带息票据,借款利息由银行预先按贴现率扣除,这种业务称为应付票据贴现。其实质是企业为取得银行资金而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所作的直接取得现款的借贷行为。这种借贷关系是以票据方式确定下来的。应付票据贴现对贴现期限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不应超过3个月。贴现时,企业按规定的贴现率预付的贴现利息称为应付票据贴现折价(以下简称“贴现折价”);银行按应付票据面额扣除贴现折价后的余额付给举债企业现款。即贴现折价=票据面值×贴现率×贴现期,贴现实得金额=票价面值-贴现折价。对于贴…  相似文献   

19.
所有权性质、商业信用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信用的再分配理论认为,易于获得银行信用的企业会将这些信用以商业信用的形式再分配给难以获得银行信用的下游企业。本文以2004~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样本,检验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信用再分配功能,结果发现,尽管国有企业获得的银行信用显著多于私有企业,但提供的商业信用净额却显著少于私有企业。而且,国有企业获得的银行信用与提供的商业信用不相关,而私有企业获得的银行信用与提供的商业信用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说明,国有企业获得更多的银行信用但并没有发挥信用再分配功能,而私有企业尽管只获得少量的银行信用却较好地发挥了信用再分配功能。这些结果意味着,如果银行体系适当增加对私有企业的信用配置,同时减少对国有企业的信用配置,可以充分发挥私有企业的信用再分配功能,提高银行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0.
商业信用票据化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有仁 《经济师》2002,(8):283-283
商业信用票据化是指企业间以票据形式代替挂账形式商业信用的一种做法。从 1996年起 ,中国人民银行相继颁布了《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 ,促进了商业信用的发展。商业票据作为一种集结算、融资功能于一体的结算工具 ,已为大部分企业所接受 ,缓解了企业资金矛盾和银行信贷压力 ,推动了商业信用票据化发展。但据对江西省赣州地区商业票据使用情况的调查 ,反映出商业信用票据化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商业信用票据化进程缓慢。尽管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票据法规制度为发展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票据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