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颖 《辽宁经济》2009,(7):93-93
在2006年新会计准则出台之前.我国对所得税等已经建立了纳税调整体系.较为详细地规定了税收调整的内容。随着会计制度的改革,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会计核算方法及原则的变化对会计利润及纳税所得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企业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在金融财会领域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其中会计核算制度的变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损益和权益等方面,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所得税问题是企业比较敏感的问题,新会计准则下,会计差错更正与会计估计变更方法有所改变,处理所得税的方法也存在差异。文章针对新会计准则相关问题展开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3.
对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观"核心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扬 《发展》2009,(12):79-80
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不仅适应了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而且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核心理念。资产负债观与原来的收入费用观相比,全面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所得税准则的改革是这次会计准则改革的一大亮点,新所得税准则充分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张焕彩 《中国经贸》2014,(21):176-177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走上新征程。2013年1月,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开始实行,和1997年5月28日财政部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相比,变化内容不是很多,但其中事业单位净资产会计核算相对过去变化很大。在此,本文结合新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实际,对事业单位净资产的会计核算做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现行所得税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我国传统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方法(即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及利润表债务法),在所得税费用确认计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根本在于会计理念的变化.只有准确把握会计理念,才能正确核算所得税费用.文章正是基于会计准则制定观念已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所得税费用的分摊观念已由无跨期分摊观转向跨期分摊观展开论述,以帮助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会计理念,准确把握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会计准则下递延所得税如何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在国际趋同理念的影响下,财务报告的观点由原来的收益观向资产负债观过渡,交易事项基本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而税法是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的。由此产生了会计与税法的差异,这种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会计上要通过递延所得税来进行确认。新会计准则之所以要确认递延所得税是由于从资产负债观的角度来讲,  相似文献   

7.
娄娟 《魅力中国》2010,(5):80-81
按照新旧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衔接相关规定,原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的企业,首次执行日应先调整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然后计算确定计税基础,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影响,同时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实际执行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所得税准则)时,其最大的难点是分项确认因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规定不同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笔者通过对比新旧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分析了两者的区别,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邱宇 《中国集体经济》2007,(31):138-139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颁布,我国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相关的信息披露有了统一的规范.文章在分析国内外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变迁的基础上,讨论了新准则体系下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主要变化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并对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资产负债观与所得税核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6年2月发布的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由旧准则所规定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转变为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从财务会计的目标出发,分析了在财务会计的两种目标,即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指导下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差别,详细剖析了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观念,进而阐述了我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项国清 《中国经贸》2010,(8):181-182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废止了应付税款法等现行会计实务所采用的方法,要求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这是所得税会计的一次重大改革。因此,正确理解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变化对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对旧的会计准则进行了一系列的补充和完善,使得企业职工薪酬在新旧两个会计准则中产生了一些显著的差异。本论文明确指出了新旧会计准则下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差异,而新旧制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职工薪酬的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提升现代化企业在新会计准则下的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水平。  相似文献   

12.
由朗 《中国经贸》2011,(12):220-220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随之,在其他企业全面施行。新会计准则进一步调整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缩小所得税处理原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因此,对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特别是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准则,处理好新准则体系下的重点涉税问题,有效规避新准则带来的纳税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一、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确认与计量的变化 1、内容解析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006)文件的规定,企业在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上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Balance sheet approach),而非旧准则中的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税收处理遵循不同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是税收法规和会计准则相互分离的必然结果。本文通过对比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与税收制度的规定,简要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纳税调整的具体影响,从如何缩小企业所得税税基、如何尽量适用较低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两个方面,就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进行合理纳税筹划方式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严华杰 《中国经贸》2014,(23):257-257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是电力企业财务部门的两项重要工作,是财务人员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能,在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而会计核算更是企业信息的根本保障。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于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要求也变得更高,新会计准则对保障和提升电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力企业也不能放松对会计核算的要求,而是要更严谨地运用企业会计准则。本文主要分析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受到新会计准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新会计准则下关联方交易会计核算入手,对其相关规定作出的改进进行论述,最后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下关联方交易会计核算规定还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淑明 《中国经贸》2010,(22):165-166
继财政部2001年11月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一固定资产》后,于2006年2月又颁布了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在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新、旧会计准则及税法规定的差异,来分析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变化及造成诸多纳税调整事项,有利于企业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和涉税事项处理。  相似文献   

18.
邓丽娜 《魅力中国》2010,(27):12-13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中国会计改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本文以〈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为例,对比分析了我国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中在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等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  相似文献   

19.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中国会计改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本文以<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为例,对比分析了我国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中在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等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  相似文献   

20.
邓洁 《中国经贸》2010,(16):206-206
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已在各类企业中全面执行,作为新兴文化产业的广电网络集团企业如何应对新准则下会计核算的变化,科学地核算各项经济业务,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是值得探讨的新课题,根据广电网络集团企业财务核算的特点与新准则的变化,如何摸索出网络集团企业会计核算的科学规律,总结出具有可操作性、可借鉴的核算办法是迫在眉睫的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