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五”期间,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素质显著提高、硕果累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初告成功,养殖、加工业蓬勃发展,休闲渔业全面启动。2000年渔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例接近11%,为历年最高,渔业科技进步的作用功不可没。“八五”期末,我国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46%以上,国家“九五”渔业计划曾提出该项指标到本世纪末达到50%。那么,“九五”时期,我国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这一目标吗?在渔业经济增长中,资金、劳力、资源、科技进步的贡献各占多少份额呢?在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的过程中,渔…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科技进步对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我们对黑龙江垦区“九五”期间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感到垦区在以科技为先导,加速实现现代化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垦区科技进步贡献率“九五”与“八五”相比总水平提高了4个百分点。我们分别对垦区的总体、大农业、种植业、畜牧业、工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是:总体为60%,大农业为62%,种植业为66%,畜牧业为41%,工业为54%,与“八五”期间相比提高或降低的百分比分别为4%、-1%、1%、-11%、10%。1.测算对象及模型的选择我们对…  相似文献   

3.
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综观20世纪世界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进步起到关键作用,经济发达国家在80年代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80%,我国“七五”期间为35%,“八五”期间约40%。按照国际粮农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在60~80年代的农业增产中,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单产增  相似文献   

4.
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渔业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技术改造与制度创新等要素在某一阶段内对渔业经济发展贡献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渔业科技与管理中应用较多。通过该指标的测算能为渔业科研部门和渔业管理部门提供科技发展程度、发展方向、对经济的贡献程度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为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部门下达了《我国“九五”期间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及“十五”期间渔业科技进步的预测》这一重点科研项目。为了活跃渔业经济研究,更全面地反映广大渔业工作者的观点和建议,展示其研究进展和工作成果,课题组特向全国渔业工…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七五"、"八五"、1995-2001年期间天津渔业技术进步对渔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进行测算分析,同时对2001~2010年渔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预测,并提出增长对策措施,以期为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天津渔现代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九五"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9  
农业部科技司1997年1月23日发出了“关于规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方法的通知”,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设计的“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作为农口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统一使用方法,应用这一方法,测得我国“九五”期间(1995-200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年平均值已达到45%,种植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2%。  相似文献   

7.
“九五”渔业发展的思路和政策调研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杨坚“八五”期间我国渔业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1994年全国水产养殖面积达7653.7万亩,比1990年增长16.4%。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速度加快,全行业新增固定资产平...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障碍分析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约有 6000- 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面世,但成果的转化率仅为 30- 40%,远低于发达国家 70- 80%的水平。发达国家在 70年代科技进步对农业贡献率已达 60- 80%的水平。而我国“六五”期间农业产值增长中只有 30- 40%来源于科技进步,“七五”期间虽然获奖成果比“六五”增加将近两倍,但科技贡献份额却下降为 24- 29%。低的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的下降,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此,有必要研究目前影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这对于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9.
渔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渔业科技带来的推动作用,为分析上海市渔业科技进步对渔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本文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法构建上海市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模型。利用上海市渔业相关生产数据,对1991?2012年上海市渔业各要素增长率及贡献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并对不同时期的平均贡献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渔业经济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增长和科技进步来带动,不同时期科技进步贡献率差异明显,波幅较大,1991?2012年平均科技进步贡献率水平仅为30.79%。针对上海市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且不稳定的现状,提出加大科技投入,打造渔业科技人才队伍,发展渔业科技信息化建设,建立上海市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为中国粮食安全、保证中国人民吃好、穿好做出了重大贡献。“一五”期间科技在单产增加中作用大概是20%;到了“五五”期间即改革开放初期1973年的时候,科技进步率提高到30%;到1995年提高到48%;到“十五”期间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了51%。也就是说,在粮食单产提高作用之中,科技创新起了一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茂名市渔业科技进步的经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收集10年间茂名市渔业生产的有关生产数据,应用增长速度方程法测算科技进步经济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茂名市渔业技术进步逐年提高,10年间科技进步对茂名市渔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99%。同时还评析了10年间科技进步对茂名市渔业生产增长的作用,并提出今后要重点解决影响渔业生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1996~1998年是“九五”计划的主要年份,是黑龙江垦区管理体制改革、经营方式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比较大的几年,这几年科技进步的作用如何尤其引人注目。为此,我们对垦区1996-1998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其结果是全口径(总体)为62%,大农业为67%,种植业为69%,畜牧业为33%,工业为75%;平均比“八五”期间提高了4个百分点。1.对总体的测算①测算的基本思路:是用各分局的时间一截面数据和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出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将产出弹性归一化处理后代入增长速度方程。产出弹性归一的方法是规定弹性系数(α、β)…  相似文献   

13.
"九五"期间,我国渔业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注重抓好渔业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使渔业科技在促进渔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基本实现了我国渔业"九五"发展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力争使科技进步贡献率在新增产量中的比重由‘七五'期间的43%提高到50%."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科技进步对广东农业发展作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新安 《南方农村》2009,25(6):49-52
根据改进后具有广泛适应性的C—D生产函数模型,对广东省1986—200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年来农业科技进步对广东农业的贡献份额为32.92%,“十五”期间达到了53.22%。广东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正由过渡型农业经济增长向集约型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我国持续保持农业稳步发展的好形势,以良种为代表的科技成果推广功不可没,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良种在科技进步贡献率中所占比例达到43%以上。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八五”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分析和“九五”展望崔秀臻一、“八五”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主要成效“八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地认真贯彻《农业法》,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围绕辽宁第二次创业,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对农业...  相似文献   

17.
陕西跨世纪渔业初探陕西省水利厅鲁振省“七五”期间陕西省水产品产量年均递增27.5%,陕西水产业基本实现了由零星分散、粗放经营、副业地位向专业生产、规模经营、自成体系的基础产业的转变。“八五”前三年,全省渔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面对水产业在有效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八五”期间粮食供需变化及平衡分析李志强一、“八五”期间粮食供给变动分析1.生产总量迈上新台阶,但增长速度放慢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处于一种缓慢增长时期。1991年产量为43529万吨,比上年下降2.45%;1993年45644万吨,比199...  相似文献   

19.
“八五”期间原地矿部华北石油地质局承担了“三位一体”的煤层气项目,加强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渔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蓝色产业,建设海洋大省”的战略决策,要求加快发展渔业,说明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无法替代的。因此,研究、探讨渔业投入这一课题是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现结合福建省实际,谈谈对增加渔业投入的几点认识。一、渔业投入现状据对福建省1986年至1995年渔业投入资料分析,“七五”至“八五”期间全省财政支澳资金投入仅3.46亿元,据测算,1994年全省渔业总投入达80亿元,说明渔民自筹资金量占总投入的99%多,而财政投入则呈下降趋势。1989年至1991年的3年中,省财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