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有人说这是一场颠覆性革命,有人说这是一轮创新与风险的博弈,有人说这是相互"争地盘"和"抢奶酪"……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到底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二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对此,作为资深的金融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中国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戴兵有着独特的见地和分析理解,她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就是金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并非对手,而应牵手,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自去年开始进入我们的眼帘以来,引发的话题和讨论不断。有人断言互联网金融将颠覆传统银行业,有人则称之为“搅局者”。面对这一由技术发展带来的金融领域变化的必然趋势,这些说法都是片面的,甚至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3.
编者的话     
最近,金融改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有人说金融时代要到来了,也有人说金融正成为经济改革的突破点。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一直是最难攻破的堡垒,在国际经济博弈中,中国的金融开放一直被当作一个焦点反复被提及。然而,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微妙  相似文献   

4.
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迅速兴起,对传统银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面对这一形势,有人开始唱衰传统银行,认为传统银行会成为下一个"新华书店",也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银行的有效补充,不构成冲击。从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和传统银行的优势出发,认为未来银行业发展的趋势是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相互补充的形式,而非相互取代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这一轮全球金融危机,有人说它是金融风暴,也有人说它是金融警钟,警示人们必须加快改革,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要改革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快推进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支付宝、余额宝、P2P网贷、众筹等名目繁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或模式令人目不暇接,不仅成为普通老百姓热议的话题,更是引起金融监管者、金融业务部门的高度关注。社会各界各种认识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一场金融革命,有可能颠覆传统金融;而一部分人则认为,互联网金融并没有那么神奇,只是传统金融业务利用新技术平台的一种延伸。对于互联网金融创新,有人认为不能任其“野蛮生长”,应实行严格监管;而一部分人则认为对于新生事物,应采取更多的包容心态,给予适度发展空间。如何看待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或产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推动力是什么?如何保障其安全性?互联网金融发展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本刊将陆续刊发相关文章,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下面一组文章是上海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团队举办的一次研讨会发言稿。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她像一只凌空飞燕,振翼高翔在市场经济的广宇中;又有人说:她是一位女强人,敢于搏击金融改革的潮头。她,就是阜阳市农行人民路支行行长闪燕。  相似文献   

8.
秦池江 《中国金融家》2009,(11):130-132
当代中国金融,令世人刮目相看,也遭遇杂议纷呈。有人赞美高歌,有人挑剔指责;有人携手同行,也有人暗中盘算。中国金融有今日的辉煌,并不在于拥有两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不在于遍布城乡的摩天大楼,更不在于令人羡慕的白领职位。中国金融所特有的是一代代人为之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过程重于结果,过程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结果只是短暂的闪光。  相似文献   

9.
《国际融资》2009,(7):53-55
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上市前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这一过程引发了诸多争议,有人惊呼"外资在侵占中国金融版图",有人抱怨"肥水流了外人田"。那么,这个引进的全过程究竟是怎样一种真实情况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平台理财、P2P网贷平台等新型金融业态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是钻政策的空子,是暂时性的野蛮生长,走不很远;还有人则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对金融机构的传统经营模式、服务方式和产品体系提出严峻挑战,有可能将会代替商业银行成为新金融格局的“主角”。在未来,对金融行业来说,  相似文献   

11.
顾海兵 《国际融资》2001,(10):44-47
金融危机与金融危险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金融愈显突出,以至于有人说,市场经济就是金融经济.不言而喻,当前我国金融运行的状况如何,必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在这一问题上,乐观者认为,当前中国金融是机遇大于挑战,可以坦然应对入世;非乐观者认为,当前中国大有爆发金融危机之可能,中国的金融业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作为冷观者的笔者的观点是,当前的中国金融是没有危机,但有危险.   ……  相似文献   

12.
王平 《理财》2011,(11):78-79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陈光甫把超前的经营理念和难得的服务意识带入了中国金融界,并在金融买办与官商林立的上海滩自觉践行,演绎了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企业家的故事。故而有人将他媲美于美国的金融大亨摩根,并称他为“中国摩根”。  相似文献   

13.
广义的金融创新是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的基础,特别是形成,“市场”的基础。近几年股票市场出现的问题,有人认为是理论准备不足,存在先天缺陷;有人认为是没有经验,规则不完善;有人认为是人为因素等。  相似文献   

14.
井华 《国际融资》2001,(10):9-13
走进国家开发银行,总有人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说:国家开发银行是一家好银行.其实不只是国家开发银行的人这样认为,业内有人也这样认为,学界也有人这样认为,国外金融专家也认为,国家开发银行是一家好银行.……  相似文献   

15.
在WTO和二十一世纪向我们一步步临近之际,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正紧锣密鼓进行着。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作为我党在农业银行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人这样描绘:它将伴随着一场轰轰烈烈的金融体制改革,犹  相似文献   

16.
杨颉 《银行家》2001,(2):128-135
如今主张开放民营银行者呼声甚高.历史的烟尘给人们一种可悲的隔膜,听到这呼声者,反应不一,有人认为在中国,金融向来由国家垄断,"开放民营银行"真是咄咄怪事;有人认为国家直接运作金融尚且有顾此失彼之情况,又让民营加入,岂非忙中添乱?又有人认为中国即将加入世贸,民营银行可开,若无这个条件,断无开放之理.中国果真向来就没有民营银行吗?民营力量之介入银行业,定然是忙中添乱吗?开放民营银行难道仅仅是随着加入世贸而来的一种特有要求吗?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和一些同好,多方查阅资料,请教专家,试图弄清中国近代民营银行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7.
金融信托机构是我国完整的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方针的贯彻执行,城乡、企业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日益频繁。除要求银行大力开展信贷业务外,还需要金融信托部门提供多项目、多渠道、多形式的服务,在更大范围内融通信金,以支持生产,活跃经济。目前,全国实行独立核算的金融信托机构达500多家。但由于金融信托大部分是由银行信贷兼办信托业务出现的,因此,有人认为信托是资金的自由市场,信贷是资金的计划市场;有人认为信托是银行的第二信贷部,办理“合理不合法”的业务。还有的人认为,信托业务是信贷业务的补充和延伸,是信贷的变形。为了解决这些认识问题,我们把银行信贷与金融信托进行比较分析:(一)融资方式不同:金融信托是通过为社会理财,间接地起到融资的作用;信贷则直接地发挥融资的作用。(二)行为主体不同:金融信托要按照委托人的意图,为受益人办事,在整个行为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年的时间有多长7有人说很长.有人说很短.我觉得衡量的标准就在于这一年当中每个人的感受有多少了。对于即将过去的2006年.相信绝大部分老百姓都会觉得这是很漫长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国内金融投资市场给大家的感受太多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有人是印制行业工程师。有人是基层银行领导,还有人是为客户提供直接服务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员工。他们单位不同,岗位不同,但都来自金融工作一线,都拥有不凡的事业、感人的事迹和动人的风采。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党的十八大代表。  相似文献   

20.
多面华尔街     
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核心架构。它的一举一动、一起一落,都对这一体系中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每一个人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和了解它的特点和规律,就成为试图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必做的功课。然而,华尔街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机体,要把它看清楚和说明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人把它称为金融的神殿,美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机;也有人说,华尔街乃是金融罪恶的渊薮,制造了历次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