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信     
劳动,是人类的骄傲!恩格斯有句名言:“劳动创造了人。”是劳动这一“诺亚方舟”,载着人类祖先驶过金石撞击的浪潮,脱离蛮荒与苍凉的原始之海;是劳动这一扶梯,辅助人类祖先挺直脊梁,一步步走向文明与进步。从远古的钻木取火,狩猎农耕,到如今的核能发电、信息网络和人造卫星上天。人类一步步从黑暗走向光明,从野蛮走向文明。在人类征服自然和创造文明的过程中,劳动这条贯穿始终的主线,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国赢得世界的认可与尊重,不仅在于她是一个泱泱东方大国,更在于劳动创造的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我们颂扬劳动,是颂扬中…  相似文献   

2.
劳动者之歌     
劳动伟大,劳动光荣,这精辟的语言,是历史的长河淘炼出对劳动的结晶。劳动,是人类的骄傲。是劳动这一诺亚方舟,载着人类祖先驶过金石撞击的浪潮,脱离蛮荒与苍凉的原始之海。是劳动这一扶梯,辅助人类祖先挺直了脊梁,在生活的向阳坡上安营扎寨、采摘和狩猎,一步步走向文明和富足。劳动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大漠孤烟,暮鼓晨钟,小桥流水,黄河落日……无不因为劳动的存在才变得充满灵性、温馨备至。劳动让人感悟到人生的深刻与博大,劳动使我们的生命充满青春活力。啊!劳动者,终于走向了属于自己的五月,智慧和汗水凝聚在这一刻。  相似文献   

3.
手指与儿童智能的关系赵志中刘道沁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首先由于人类手持工具进行劳动的结果。手是劳动的第一要素,手不是单纯的机械器官,它只有同大脑密切结合,才能工作,手的灵巧,无非是脑的灵巧。人常说“心灵手巧”,反过来手巧又能促进心灵。对心智的发...  相似文献   

4.
对于人才,国际国内有关学的定义与界定不尽相同。例如,学王通讯认为:“人才就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另一学叶忠海出版的《普通人才学》中,认为:“人才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能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或某一方面的发展,做出某种较大贡献的人。”综台众多观点,  相似文献   

5.
<正>一、原始计数——古老(早期)的计算工具计算是人的一种思维活动,早期的计算是从计数开始的。计数与史前人类一样古老。1.手指——人类天然的计数器人类的祖先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大小、多少等量的概念,进而用自身(天然)的手指和脚趾进行计数——手指就是人类天然的"计算器"。我国成语:"屈指可数"、"掐  相似文献   

6.
贵州黔     
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据考古发现,中国南方主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许多是在贵州境内发现的。这说明贵州各族人民的祖先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在劳动生活中创造了贵州远古文化。早在24万年前,贵州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已发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余处。  相似文献   

7.
就在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光辉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的那一天——2010年5月1日,中国上海世博会开园大戏正式拉开了帷幕。这是一场令世人期待已久的文明盛宴,也是人类社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在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古国召开的欢乐聚会。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指出:商品价值的质,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其量,则是由这种劳动的数量决定的,劳动数量又通过劳动时间计算。而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既是劳动的产物,具有价值;又有充当商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因此它不但可以与任何商品相交换,而且一切商品——用来交换的一般人类劳动时间的凝结物,其价值必须以金银来代表、表现和衡量。这就是“时间就是金钱”一语在政治经济学上的基本含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珠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栾汝轸珠算源远流长,有三干多年的历史,它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自上古原始社会的“瓦”、“结绳”均属于人类本能的最原始的记数方法,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陶九,(它是人们加工制造的)的出现,这就是我国“珠算”的开始。由于原始...  相似文献   

10.
金岩石 《深交所》2007,(9):67-68
访山西,发现访客最多能是钱庄票号,而是杨五郎的“五爷庙”。循着“乔家大院”的故事拜访乔家,又发现这个赫赫有名的大院却不是乔家,却为史上无名的常家大院。作为金融业的晚辈来山西“祭祖”,必然要想两个问题:一是祖先怎么死的?二是祖先死后留下了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所谓非正规就业,是指将下岗人员组织起来,以“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以下简称劳动组织)这一形式,通过参与社区的便民利民服务、市容环境建设中的公益性劳动,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种临时性、突击性的劳动以及家庭手工业、工艺作坊等形式的生产自救,这是对无法建立或暂无条件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一种补充就业形式。  相似文献   

12.
1993年,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电函“世界拒绝贫困日”纪念集会,提醒全世界”极端的贫困和社会排斥是对人类尊严难以容忍的侵犯”。中国的志士仁人自古便有“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矜、寡、孤、独、废疾皆有所依”的治国安邦之志。今天,我们仍然在希冀着祖先的希冀,企盼着古老的企盼,梦着同样的梦。炎黄的脉搏从遥远处开始沉重起来。愿“稳民不饥不寒”的古老梦想不再是梦想。  相似文献   

13.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劳动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与古代会计同时萌芽、产生的。不管是旧石器时代的“刻划条痕”,还是新石器时代的“结强记事”和“绘图记事”,它们作为一种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已经产生了一定的“信息”,人们利用这些信息来达到管理生产、分配和储备剩余产品的目的,如果说那时的会计还处于萌芽阶段,而会计信息还没有成为独立的产品的话,那么随着生产的发展、私人财富的积累,严格意义上的会计的产生日趋性要,等到奴隶社会繁盛时期,独立意义上的会计信息这一劳动产品也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14.
张丹  李黎 《投资与合作》2011,(12):197-197
关于财富的来源,有这么一个公式:“资本+土地+劳动+企业家才能=财富”。然而。最初在西方经济学之中,并没有企业家才能这一条,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的三要素是资本、土地与劳动。微观经济学则认为。在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时,可以多用资本少用劳动,也可以多用劳动少用资本。但前提是涝动、土地和资本三要素必须予以合理组织,才能充分发挥生产效率闺此。为了进行生产,还要有企业家将这三种生产要素组织起来。本文即在分析企业家思维的基础上,为企业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鼻祖的来由     
“鼻祖”是什么意思呢?《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始祖,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祖先;比喻某一学派或某一行业的创始人;比喻最早出现的某一事物:”归纳起来,“鼻祖”的来由有五个。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险研究》2004,(4):42-42
经国务院批准,劳动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于4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首次“中国就业论坛”,这是我国在劳动保障领域开展的一次重大国际合作活动,是我国政府与国际劳工组织在就业领域合作的一项重要成果。此次论坛有300名代表参会,  相似文献   

17.
刘亚林 《国际金融》2001,(12):19-20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快建立有利于贸信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收入分配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竞争,特别是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深刻领会江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并认真贯彻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章凝 《金融博览》2009,(6):80-82
截至本期,我们已向读者完整讲述了三个有关“泡沫”的故事。时移势迁,历史巨变,但人类终未摆脱“泡沫经济”的阴影,这些故事仿若昨天发生,还在以不同形式不断地重演。经济人的逐利性,是经济学中的基本命题。“泡沫”的诞生,源自经济人对超额利润的追求。但是,泡沫事件证明,个体要争取最大的利益,必须抑制对非正常利润的追求,保持集体的“理性”。今天的技术手段还不能准确界定“合理”利润与“超额”利润的界限。因此,保持冷静的头脑,抑制个体无度投机的欲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相信,每一位读者重温这些泡沫事件,并不一味地要做历史的看客,嘲笑古人的疯狂。这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冷静的头脑往往受欲望牵制,在巨大的财富效应面前,人们常常难以自持,理智的迷失,终将导致疯狂。又一场金融灾难来临了,又一轮泡沫兴起和破灭,这是又一次人类贪欲企图冲破理性的失败经历。《幻想与癫狂——金融危机案例历史回放》讲述的历史,是对人类集体狂热行为的平实回放。我们期望读者超越浅显的消遣阅读,用书中的故事观照今天的现实,开启关注投资“理性”的严肃思考,这也是编者重出此书的用心所在。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工行惠民支行工会工作在2010年荣获滨州市“三星级劳动关系和谐单位”“五一劳动奖状”、行长马风格获“五一劳动奖章”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积极工作,一年内先后荣获市总工会授予的“工会工作先进单位”“模范职工之家”“职代会先进星单位”“学习型先进单位”等四项荣誉,这在县级单位是独一无二的。该行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最近《社会科学报》在第930期上发表了由于“收入分配制度争论再起波澜”的几篇探讨性的章,其中关柏春先生所撰写的“劳动所得的资本收入就是劳动收入”一(以下称“关”)提出了一个颇有理论深度的问题:为了鼓励劳动积极参与投资,从而提出了正如其章题目的见解,即“劳动的资本收入就是劳动收入”的结论,这个论点能成立吗?他所提出的论据,即因为劳动的投资在“本质上提高了劳动个人的劳动生产力,从而能够使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创造出较多的价值”的结果。从而就证明了其所得收入是一种与直接劳动收入不同的,“但从本质上说它是从属于劳动收入性质的,具有劳动收入性质”的结论,这个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是必然和唯一的吗?不是的!我们认为关至少存在着三个问题:第一是概念理解不当;第二、形成了一种逻辑悖论;第三、适用的是传统政治经济学(苏联范式)的研究方法中的思维模式。因而其得出的结论是偏颇的,完全不能达到作提出的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许多新情况”而科学地“认识到劳动本身投资的意义”,相反会造成一些理论混乱和误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