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薛亚芳 《新智慧》2008,(3):I0019
“跳槽”是眼下的热门话题。但是跳槽并不是样样都好,有可能会有风险,风险之一,就是到了新公司后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适应环境,并迅速站稳脚跟,很多人在寻思:到了新岗位,“侍候”新老板,如何才能尽快站稳脚跟,“秀”出自己呢?  相似文献   

2.
重奖跳槽者     
蒋泽 《大众商务》2008,(7):53-53
3年前,公司的几位业务骨干突然要求辞职,这对于刚创办的公司来说,堪称灭顶之灾。那几天,老总整天眉头不展,为此专门召开会议,商讨员工的跳槽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龙 《大众商务》2003,(11):15-15
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的世界顶级企业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可谓天下闻名。然而其门下也有跳槽者。那么,他是如何对待跳槽员工的呢?惯于听取逆耳之言的松下幸之助认为:跳槽的员工总是希望到更好、更强、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的企业就职,这是有进取心的一种表现。这些人往往已经发现公司的某些弊端。为此,松下幸之助对主动脱离该公司另谋高就的员工不仅热忱欢送  相似文献   

4.
灿歌 《大众商务》2006,(8):28-29
借鸡生蛋练出生意经,女白领开起亲子餐厅1997年,张静跳槽到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家外资公司从事翻译工作。1999年,张静生下了儿子李小明。  相似文献   

5.
毅力 《大众商务》2005,(11S):44-45
“跳槽”,在当今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山东打工妹陈琳几经跳槽后,在“跳槽族”身上发现了巨大商机,她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专为跳槽出谋划策,每月有上万元进账,女孩是怎样闯出这条谋生之路的呢?  相似文献   

6.
35岁的陈晓婷忽然意识到自己遇到了职场的瓶颈。她所供职的企业是个民营小公司,当初她是冲着“薪资与待遇”跳槽而来,但这个公司无法保证她一生的工作稳定,而其他企业通常将招聘的年龄限制为35岁以下,一旦自己所供职的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遭遇“淘汰”,那么自已很有可能提前终止职业黄金期,这令陈晓婷不寒而栗。  相似文献   

7.
重奖跳槽者     
3年前,公司的几位业务骨干突然要求辞职,这对于刚创办的公司来说,堪称灭顶之灾。那几天,老总整天眉头不展,为此专门召开会议,商讨员工的跳槽问题。大多数人认为应该严厉制裁跳槽者,如果培养一个跳走一个,那公司岂不是太吃亏了?但在第二天,老总却做  相似文献   

8.
彭铭 《全国商情》2010,(9):82-83
本来高管跳槽的新闻见怪不怪,但这段时间,高管跳槽的频率比较大,笔者认为,其跳槽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高管与老板之间融合困难。实际上,高管和老板的关系处理不好,不仅不会带领一个企业走向成功,相反会在无尽的内耗中错失商机。  相似文献   

9.
《新智慧》2009,(1):I0012
停:频繁跳槽会影响职业发展 每个人离职都会有着自己的理由,“东家不做西家做”的心理使得年轻人频繁跳槽。而大多数跳槽的人,其理由不外乎强调以前的公司不重视自己的才能,没有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可是我们是否问过自己,我们是不是有去争取过机会。如果你认为你有足够的能力胜任更高层次的工作,你要充分地表现出你的能力来,也可以直接地向你的老板提出来,你又怎么知道其实你的老板不是在等待你的表现,等待你自己提出要求呢?  相似文献   

10.
《全国商情》2007,(12):12-14
高级职业经理人的频繁“跳槽”,可以说是中国直销行业的一个“现象”,这种“现象”在2006年就频繁地出现过,2007年,这样的“精彩”依然在演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虹雨  张迪 《新智慧》2005,(11):27-27
非自愿性质的转职 年轻人一向爱换工作,景气的时代,常因追求高待遇而跳槽。这两年来,许多上班族因为遇到公司裁员、合并或倒闭等同素。不得不转职。甚至预料所处企业即将发生不测,先一步准备好退路。  相似文献   

12.
郭梓林 《新智慧》2005,(14):41-41
有一位朋友的朋友,跳槽到了一家新的公司,职务是销售总监,董事会还应承了一定的期权。临行前,他在我面前信誓旦旦,准备大展宏图,并邀请我抽空去看他。不久。他又告诉我,他要离开那家新公司了,理由是那个企业的化氛围实在太差,而他不适应权力斗争。我感到有点儿惊讶,便问他下一步打算怎么办。他说:“我在家里等着原来的公司找我回去,因为我在那里的业绩很好,而且我走时他们是极力挽留的。”  相似文献   

13.
郭梓林 《新智慧》2005,(5):41-41
有一位朋友的朋友,跳槽到了一家新的公司,职务是销售总监,董事会还应承了一定的期权。临行前。他在我面前信誓旦旦,准备大展宏图,并邀请我抽空去看他。不久,他又告诉我,他要离开那家新公司了,理由是那个企业的文化氖围实在太差。而他不适应权力斗争。我感到有点儿惊讶,使问他下一步打算怎么办。他说:“我在家里等着原采的公司找我回去,因为我在那里的业绩很好,而且我走时他们是极力挽留的。”  相似文献   

14.
天天 《大众商务》2006,(5):66-66
案例介绍: 一家日化产品生产企业,业务一直发展很好。每到销售旺季,公司就会到人才市场大批招聘销售人员,到销售淡季,公司又会大量裁减销售人员。原因在于:人才市场中有的是人,只要工资待遇高,还怕找不到人?一年四季把员工“养”起来,费用太大。这样,销售人员流动性很大,销售骨干也纷纷跳槽。后来,中层管理者集体辞职,致使公司近乎瘫痪。人才市场上又找不到优秀的销售人才和管理人才。总经理开出高薪,希望能召回一些销售骨干。然而,这一切仍是徒劳。  相似文献   

15.
崔璀 《大众商务》2008,(9):45-45
老张在一家跨国公司做销售经理,他的团队里共有10个销售员。小王是10个人里业绩最好的一个。全年下来,他的销售业绩能占到整个团队的30%,简直就是老张的心肝宝贝。老张所在的IT行业,销售员跳槽家常便饭,老张也知道肯定有猎头给小王打过电话。论工资,老张的公司一定没有来挖墙脚的给的高;论规模,比他们公司大的对手也不是没有。  相似文献   

16.
秦洋 《新智慧》2009,(2):I0010
兼职做老板权当娱乐华灯初上,在新闸路与胶州路附近的一家便利店内,电脑公司的业务主管章先生正与店里的两位员工拉家常,原来章先生就是这家便利店的老板。章先生坦言自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毕业后在一家外贸公司干了不久,便跳槽去其他公司,前些年加入到了最热门的电脑软件行业,对这个极具挑战性的行业,他非常投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感到要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很多企业跳槽后的员工"克隆"原公司的产品、管理模式和销售渠道等企业的战略资源,给原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企业克服"克隆公司"现象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精英的游戏     
在如今的中国商务场合,最流行的八卦不是谁跳槽了,而是谁去创业了。高管创业、海归创业、媒体人创业,但凡有些人脉资源、一技之长的行业精英,无不把创业当做自己人生的下一个"大事件"。十年前,从小公司到大公司谋职、从大公司的中层跳到中小公司做高管、从不知名的大公司被挖到世界500强,是在中国商业江湖打拼的典型成功逻辑。这种成功依靠两种  相似文献   

19.
加强员工培训是民营企业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其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必备举措。许多民营企业的员工培训效果不尽人意,甚至出现公司投入大量经费培训后员工纷纷跳槽,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本文将以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前,人才流动逐步加快,由于很多企业的保密意识不强,防范措施不完善,再加上我国建立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制度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当今跳槽人员泄露原企业商业秘密的事件屡见不鲜。本文从企业层面和立法层面对企业跳槽人员泄露商业秘密的防范对策进行了初探和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