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水权交易是环境和资源管理改革的重要改革方向。中国水权交易正在加速展开,2014年我国在7个省区开展不同类型的水权试点工作。许多贫困山区是传统上的缺水地区或者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水权交易是否会加重这些贫困山区的缺水问题是一个尚未探讨的问题。对水权交易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总结,从4个方面:初级水权分配、水权交易制度设计、水权交易模型和市场主导者全面回顾了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子,提出了解决贫困山区的在水权交易中的困难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一明 《水利经济》2023,41(3):43-50
水权交易是目前解决水资源稀缺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亦是中国当前水资源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基于中国水权交易所2016—2022年的交易数据对中国水权交易的总体概况、不同交易类型的水权交易特征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并讨论其试点推广效应。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的水权交易以取水权交易为主,其次为区域水权交易,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渐趋活跃;区域水权交易主要表现为用水总量指标在区域间的重新配置,取水权交易主要表现为行业间的取水权交易,而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主要表现为行业内的水权交易;政府在水权交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水权交易的发展,参与主体开始出现多元化,更多的用水户开始进入水市场;中国的水权交易试点具有一定的推广效应,不仅仅表现为“量”的增多,还表现在交易方式上的创新。中国水权交易未来的发展空间在于不断创新水权交易方式并激励更多的用水户参与水权交易,需要因地制宜推进水权改革,加快推动初始水权的分配与确权工作;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计量与监控体系,并积极推动水权交易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水权交易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外水权交易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形势的日益严重,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竞争加剧,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合理分配水资源是目前国际社会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解决水事冲突,促进水资源持续有效利用和管理等问题中十分重视的政策和战略举措,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矫,墨西哥和国加利福尼亚洲(简称加州)等国家或地区在发展水权交易方面的实践,得出一些对我国建立合理的水权制度,适时开展水权交易的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解决农用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问题,可采用提高水价、水权限制和可交易水权三种水权制度。比较研究发现,实行可交易的水权制度,通过水权交易,更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可交易水权制度的核心是构建水权市场,因此,在本文的后半部分,又对水权市场的建设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期权市场配置农用水资源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科斯定理强调了产权的确定及其自由交易对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的重要意义。本文将科斯定理应用于水资源的研究中 ,提出了我国进行水权界定及其交易的重要性 ,并分析了界定水权及建立水权交易市场时可能遇到的几个问题 ,如初始水权界定问题、水权市场的局限性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我国水权交易价格与价值不符的状况,将价值流与水权交易相结合,分析水权交易价值形成机理。以此为基础,采用买卖双方水资源价值量作为水权交易的最低及最高价格,探讨水权交易价格的定价方法,为合理估算水权交易价格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蒲志仲 《水利经济》2008,26(4):9-12
根据赫维兹的经济机制理论,借鉴国内外水市场的实践经验,从系统论角度探讨了水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研究指出:水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由水资源产权制度、水资源市场交易机制和水市场治理机制构成;有效率的水资源所有权为取水权,并应按公平与效率原则进行初始分配;水资源交易实质上是水权交易,水资源市场交易具有较高组织化机制;政府在激活水市场和纠正市场失灵的水市场治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山东省17地市2007—2011年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面板数据估计2个部门的生产函数,并利用生产函数的参数估计值测算青岛市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之间的潜在水权交易规模。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对2个部门的产出产生了显著影响;水权交易均衡状态下工业部门与农业部门间水资源边际收益差异越小,潜在水权交易规模越大;2007—2011年潜在水权交易规模总体上在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9.
初始水权价格及其实现路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国忠 《水利经济》2008,26(4):34-36
初始水权价格是水权市场交易的基础价格,其构成应充分考虑国家所有权体现的水资源费和流域的生态补偿费及枯、丰不同径流量的取水政策取向.提出并实证分析了初始水权价格构成、性质特征与影响因素,建立了价格计算模型.指出了实现初始水权价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浅议国外的水权交易与水权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万山 《水利经济》2004,22(4):17-17
从经济学角度阐述介绍国外水权交易形式及其水权市场的形成、发展和基本模式,从中析解水权交易与水权市场的互生关系和基本水权制度建立的共同经验。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市场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亮  黄强  刘涵  肖志娟 《水利经济》2004,22(5):8-10
对水资源市场化的定义、内涵及其产生原因作了简要介绍,对市场化中的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清晰界定水权、加强流域统一管理、提高水资源有偿使用、建立水交易平台等有效的措施,并阐述了在水资源市场化进程中应注意的市场价格、交易风险以及环境影响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阐述水权、水权制度的概念及水权制度改革的思路;通过对水权初始分配的研究,明确了初始水权的分配层次、分配原则,提出各区域水权分配、各行业水权分配、各用水户水权分配的分配方法;结合河北省水权制度现状和水资源过度开发的特点,围绕水权的合理分配、高效利用和顺畅流转,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规划了河北省水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提出建立河北省水权分配制度、合理水价形成制度、节约用水奖励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述水权的物权化所体现出来的积极作用,分析国内外水权制度,指出我国水权的物权化面临的问题:①水权缺乏系统的法律规定;②水权不能转让;③水权物权化的局限性。从分析水权的物权化所体现出来的积极作用入手,针对我国水权的物权化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建议:将水权纳入水法予以调整,明确水权的具体内容,建立规范的水资源市场,建立完善的水价体制,完善水资源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4.
高磊 《水利经济》2022,40(2):57-60
水权交易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要手段,是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促进水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的关键举措。在总结现阶段水权交易进展及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推进水权交易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结合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工作部署,从顶层设计、平台建设、试点示范、交易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水权交易的对策及措施,为完善水权交易制度体系,培育和发展水权交易市场,促进水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水权概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国忠 《水利经济》2007,25(4):46-48
针对目前在水权研究中关于水权概念的多种解释,通过辩析,提出了新的水权观:水权不是水的所有权,而是水资源利用者按照法律的规定或约定从水体中获取水资源并使用的权利,是取水权和使用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界定了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内涵及其与水权制度的关系,通过分析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及借鉴其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设经验,提出了健全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思路和措施,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议水权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娟 《水利经济》2005,23(2):49-51
关于水权管理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集中在对水权的内涵、水市场的优点、有效水市场的条件以及存在的交易成本和外部性等方面的探讨上;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对水权的初始分配、水权制度的建立以及水权市场实施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为我国缓解水资源短缺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情况的差异与复杂性,对于其具体实践和运作还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其自身发展需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梁波  姜翔程 《水利经济》2006,24(2):26-28
科罗拉多河的水资源管理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对科罗拉多河管理历史及当前发展现状的研究,从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对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启示:水权的明晰对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性,相关利益主体参与的必要性和我国水资源管理改革路径应该选择自下而上的渐进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现状,以水权交易制度和水权交易平台的建立为契机,论述海水淡化参与水权交易的定位、原则以及可行性等,提出了海水淡化参与水权交易的4种模式,即海水淡化水直接进入市政管网模式、海水淡化水直接卖给用户模式、海水淡化水自用后销售模式、海水淡化水置换水权用于扶持重点产业模式,并因地制宜地给出了模式选择和建议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